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查看日志|返回日志列表

西安建成区面积扩至369平方公里 60年扩26倍

标签60年扩26倍  2009-09-13 08:32

有人说,地图是城市对外交往的名片,是记录城市变迁最可靠的物证。不变的是地理位置,变化的是地图上的线条。陕西地图上变化的线条,勾勒出三秦城市变迁的痕迹;不变的是经纬度,变化的是地图上的区域大小、交通网络的完善、城区板块的迅速扩大和标志性建筑、旅游景点的增多。

通过地图的变化,陕西城市发展变化的脚步清晰可见。可以说读一幅地图就像读一段历史,读一个生命。

拿西安来说,建国初期西安建成区面积仅仅只有14平方公里,仅仅局限在城墙圈内。而如今,建成区已经扩大到了369平方公里。因为城市变化太快,西安地图出版早已不像过去每年更新一版甚至两三年更新一版,而是隔几个月就要再版。

西安建成区面积60年扩大26倍

连日来,记者走访西安市勘察测绘院、西安地图出版社,一张张地图的变化向人们讲述着这座城市面貌的巨大变化。

翻看民国时期的西安城图:解放前的西安城区,东西长约3.4公里,南北长约2.6公里,总周长约11.9公里,面积约10平方公里。“那时的地图真是小得可怜,巴掌大一块,局限在老城区范围,到处都是平房。”干了23年测绘工作的吕世国老人说,他上世纪70年代搞测绘工作的时候,所到之处都是一片片的平房和小巷道,当时感觉高的就只有城墙和钟楼。“就拿当时的西大街来说,也是一些小平房、小巷、小院,测图时往往要在这里面转来转去,地图变化之快,那是在最近几十年。东西南北,条条道路尽情延伸,铁路、高速公路,骄傲地呈现在眼前,以往地图上哪有这些?现在的地图,方正的旧城端坐中央,四周被开发新区围绕。”“记得在上世纪70年代,我来西安上学的时候,城墙圈内还有菜地。”

近日,西安市市长陈宝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建国初期西安建成区面积仅仅只有14平方公里,仅仅局限在城墙圈内。而如今,建成区已经扩大到了369平方公里。同时城市空间布局逐步优化,目前已经从原来的东郊纺织城、南郊电子城、西郊电工城、北郊仓储区,转变为“四区两基地”新的产业布局和城市格局。

市区地图越来越像一张“网”

指着摆在桌上的各个时期的西安地图,刘新华介绍说:“你看,这是上世纪80年代的地图,西安城已‘挣脱’城墙束缚,从一环扩张到了二环;上世纪90年代起,西安路桥增多,二环、三环两大环线,城市交通骨架日益拉大;最近10年,逐步辐射塑造起全新的‘大西安’都市圈,使西安新地标大量涌现。”

地铁1、2号线骄傲地呈现在新版地图上。“以前在一张地图上包罗万象的情况已不能满足人们用图需求。一张地图上容纳不下,我们就开发出了面向不同人群的各类地图,使地图品种越来越丰富。”西安地图出版社地图设计室崔文宏主任介绍说,截至目前,他们已编制了西安市购房指南地图、大中专院校分布地图、出行方便地图、户外休闲旅游地图以及公厕指示图等。

“最新的2009版西安市区地图已经更新了三次,与2008版的地图相比,正在建设的地铁1、2号线也‘骄傲’地呈现在新版地图上了。”编辑刘新华指着地图上标注紫色的虚线告诉记者,随着西安地铁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1、2号线的站名都已确定,在2009版地图上她特别关注了这两条地铁线路,每一个地铁站在地图上都可以清楚找到。

编制速度赶不上发展速度

“如今西安地图出版早已不像过去每年更新一版甚至两三年更新一版,而是隔几个月就要再出版,因为城市的变化太快了。”崔文宏说,地图年年改版,却依然跟不上西安发展的脚步。

崔文宏说:“特别是近年来,城市建设可以说日新月异,城市发展有目共睹,西安二环三环和绕城高速公路陆续修通,西安高新区、经开区、曲江新区和浐灞生态区等几个开发区逐步形成,拔地而起的商厦住宅层出不穷,四通八达的城市道路密如蛛网,公交线路分布于大街小巷,这些数不完的变化让我们地图出版人员‘愁’,愁什么呢?愁我们地图编制的速度赶不上城市发展的速度。”“西安城市在向外围扩展,道路在延伸,相对应我们编制的地图范围也在扩大,如2008版的西安城区图,西至西咸交界处,东至洪庆街办,北至未央湖,南至大学城,而图幅幅面大小是有限的,对此我们不得不缩小地图比例尺,以容纳更多的道路信息。”崔文宏笑着说,“由此造成地图内容密度增大,比如西安城墙内在地图上明显缩小,只能标示一些具有方位作用的地物,比如钟鼓楼、莲湖公园、省政府、开元商城等,其它更多的点位只能受点委屈,被挤出了地图,舍掉了。”

画地图的赶不上盖高楼的

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每天真实记录着西安发生的变化,他们的足迹遍布西安的每一个角落,这片土地上有任何一丝微妙的变化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他们,就是测绘员。高楼、道路是一个城市发展的缩影,面对如今测绘仪器不断更新、测绘技术日益发达、成图面积不断加大的今天,干这一行已经有20多年的退休老测绘员吕世国、张文轩感慨:“我们画地图的赶不上盖高楼、修道路的!”

今年73岁的张文轩回忆说,那时“交通全靠走,绘图全靠手,计算靠算盘、手摇计算机。”

到了上世纪80年代以后,城市开始大规模建设,测绘员的工作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科技使得测绘工作有了质的飞跃。

71岁的吕世国说:“如今GPS卫星定位系统、全站仪、航测成图、卫星遥感配图等先进设备和技术手段陆续得以运用,测绘进入数字化时代,在模拟测绘时期需要几个月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只用几天就能完成了,测绘数据也更准确了。”他们感叹:就是这么高的速度,对城市发展突飞猛进的需要还是跟不上。

“米”字形公路主骨架跃上地图

负责陕西省地图册编制工作10年的责任编辑欧阳明说,在陕西地图上看到的最大变化是交通网络,以西安为中心四通八达的“米”字形现代化公路运输网络已经形成,俨然跃上地图。

有资料显示:1986年12月25日,西安至临潼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拉开了陕西乃至西部高速公路建设的序幕;2003年11月18日,勉县至宁强高速公路建成,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000公里,陕西成为我国西北第一、西部第二个实现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000公里的省份。随着1000公里高速公路的建成,一个以西安为交汇点,由三条国道和三条西部大通道构成的“米”字形高速公路通道,正在陕西境内向八方延伸;2007年12月13日,咸阳至永寿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宣告陕西高速公路突破2000公里,达到2064公里。按照建设西部强省战略,陕西制定了加快发展高速公路的三阶段新目标,规划了“三纵四横五辐射”高速公路网新蓝图,吹响了高速公路大发展的新号角,到2010年实现高速公路突破3000公里,力争达到3200公里,实现市市通高速、实现与周边省会城市“一日交通圈”,82个县区以高速公路相连;到2012年高速公路突破3800公里,全面完成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的省境内建设任务,92个县区以高速公路相连,建成规模适当、布局合理、横连东西、纵贯南北的高速公路网。届时,陕西地图上又会有一番令人意想不到的新气象了。

文/图 本报记者 高峰

数字说话

关于西安城市规模的发展,西安市档案馆提供的资料表明,1978年西安仅有7区1县,全市的土地面积仅为1066平方公里,2008年西安城区版图扩大了近10倍,全市面积为9983平方公里。人口从1978年的490多万增加到了807万,拥有13个区县。

从地图上看,另一个显著变化就是公共设施的增多,以公园为例,上世纪80年代的地图显示,当时城区仅有莲湖、革命等5个公园,到90年代时随着北方乐园、钟鼓楼广场绿地和劳动公园的出现,二环以内已有8个公园。另外,公交线路也明显增多,1975年的地图标明了32条公交线路,1985年38条,1994年63条,1999年80条,而2008年的城区地图公交线路就注明了206条。

分享 286 次阅读 | 0 个评论

留下脚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