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一看、摸一摸、闻一下,社区代表看见培育的芹菜种苗都很兴奋 本报记者 王智 摄 |
记者走基层蔬菜进社区
社区代表昨考察蔬菜基地初拟菜价比市场上便宜4成左右
6社区蔬菜直销点明日将开始卖菜。昨日,各社区的代表提前到杨凌,对蔬菜基地进行了一番实地考察。
上午10时许,本报专车载着社区代表来到杨凌新华府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同车前往的还有本报4名参加“走基层”活动的记者。新华府蔬菜基地是一家以生产绿色无公害蔬菜为主的龙头企业,目前在杨凌有500余亩温室大棚,另在宝鸡、陕北等地都有蔬菜产地。在基地种植总监宁百成的带领下,各社区代表首先参观了大棚蔬菜生产过程。
在一座育苗大棚里,小芹菜绿油油,枫林绿洲社区业委会的陈曼掐了一棵轻嗅了一下,菜苗的清香扑鼻而来。“我们的蔬菜都是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没有任何农药残留,直接就可以入口。”宁百成边介绍边鼓动大家可以现场尝一下,几个社区代表就掐下一段芹菜放入口中,轻轻嚼一下还有淡淡的清香。
在基地的成品菜监测室,社区代表参观了成品菜监测过程。宁百成介绍,从他们基地出去的菜都要在这里监测农药残留,残留超标的决不允许出基地。参观结束后,火西社区主任崔桂英说,她是代表社区上万居民来考察的,此前通过本报报道对基地的情况也有所了解,实地看了一遭后感到更放心了。
价格是居民最为关心的,宁百成向来的社区代表当场承诺将以最大优惠让利于居民。他介绍了初拟的一份蔬菜报价单,上面提到直销社区的蔬菜品种共有14种,包括白菜、甘蓝、芹菜、土豆、西红柿、茄子等,价格比目前西安市场上的都要便宜4成左右,最多的达6成。明日,分别位于城东、南、西、北的6个社区蔬菜直销点将开始卖菜,明日,本报还将发布社区的具体地址以及当日供应菜品及价格。本报记者 张小刚
■咋样防虫
每个大棚投入万元防虫网
昨日上午,6名社区主任来到杨凌蔬菜基地,了解了蔬菜生长的各个环节。
12顶红房子蔬菜大棚,1300亩蔬菜基地,这就是蔬菜基地的育苗大棚。“为什么每个大棚前都有一个小红房子?”一位社区主任问,蔬菜基地种植总监宁百成介绍,这叫缓冲房,防止进棚时带入冷风。宁百成说,为了生长出最健康的蔬菜,他们严格把关蔬菜生长的各个环节。
在除虫方面,每个大棚投入一面价值1万元的防虫网,阻隔来自外界的虫子。大棚内设置若干黄色粘板和黑光灯,用于吸引并杀死棚内害虫。施肥方面也绝不使用有机肥,而是用牛羊猪粪和蘑菇糠沤出生物肥,下一步,他们还将饲养蚯蚓,既能松土还能制造肥料。“我们就是要让蔬菜种植倒退到100年前。”宁百成开玩笑说,主要是为了种植出最健康的蔬菜。
种出的菜质量怎么样啊?中午12时许,大家又来到基地仓库,看到存放整齐的豆角、辣椒、洋葱、西兰花等。社区主任们都感慨,这些菜和超市卖的精品菜没啥两样,质量还能保证,能以低于菜市场的价格买到就太好了。社区记者 赵瑞利
■农药检测
检测不合格绝不运往社区
“这里的每一种蔬菜采摘前,都要经过农药残留检测。检测合格后,蔬菜才运往市场销售。”昨日上午,6家社区及物业公司代表参观了杨凌蔬菜基地的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室,检测员现场演示了蔬菜农药残留的检测过程。
检测员杨文娟拿出一片白菜叶,剪碎并在天平上称取1g,然后加5ml的缓冲液,震荡约2至3分钟后,加入一定量的酶试剂、检测剂等试剂,静置10分钟后,再加入一定量的试剂。杨文娟从中提取了一定量的液体放至农药残留速测仪内,蔬菜是否合格立即可以判定。“蔬菜是否可以销售,原来要经过这么严密的检测过程啊。”唐都花园社区主任姚美珍感叹道。
杨文娟介绍,每一种蔬菜采摘前,都要经过农药残留检测。若检测不合格,绝对不会运往社区,社区居民可以安心食用。 社区记者 宫志芳 (华商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