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龙记在天竺山脚下开起了农家乐 |
43岁的王龙记
那两天忙得快趴下了
王龙记以前以种地为生,3亩薄田养活全家6口人,他还在村里办过小诊所,到了2008年前后,全家人均纯年收入才2000元。王家在秦岭大山深处,不远处就是天竺山主峰。他不知爬过多少次天竺山,却从未想过脱贫致富会与这座山有关。
2008年,商洛市、山阳县开始开发天竺山旅游。当年年底,王龙记的农家乐开张,没想到,短短一年就尝到了甜头。2009年,干了13年的村干部他也不当了,一心脱贫致富,2010年,他雇了一名专职厨师,“每月给厨师开2000元——是我过去一年的收入啊!”
而王龙记无疑挣到了更多:2010年全家收入6万元,人均1万元,就这还是在天竺山正式开园之前。今年4月16日,第二届中国秦岭生态旅游节开幕的同时,天竺山国家森林公园开园,吸引了众多游客,4月30日和5月1日两天,王龙记家的农家乐不知接待了多少游客,“刚来一拨做了一桌子菜吃了走了,又来了一拨……”忙得快要累趴下的王龙记数了数两天的收入,“两天毛收入一万元!”
已有2.6万人通过旅游脱贫
像王龙记这样依靠旅游景区配套设施发展起来的农家乐,在商洛并非个案。
作为全国为数不多的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商洛市于2009年推出了“旅游扶贫”。2010年7月,商洛市明确提出用3年时间建设10个旅游扶贫移民小区,打造100个生态型村庄,发展1000户农家乐经营户,使10000户贫困农户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各区县忙活起来:商南县金丝峡景区庙台子村、柞水县溶洞景区石瓮村、镇安县木王森林公园坪胜村、丹凤县丹江漂流景区江湾村……修路,盖统一徽派建筑模式的扶贫移民小区,按宾馆标准配备电视、冰箱、消毒柜,建设停车场、绿化带、洗手间……不仅扶持农户脱贫发展,还提升了景区的服务功能。
资金支持也很重要。开发天竺山景区,山阳县投入资金700多万。用于各景区的开发建设资金,商洛市已投入4300多万元。王龙记刚办农家乐时,就收到1万元扶持金,山阳县扶贫局还给他拉来6株万年青搞绿化,“一株就170块呢!”
目前,商洛已有7100多户2.6万多贫困人口通过旅游扶贫脱贫走上致富路。
“开园后,生意反倒淡了”
“目前游客还是有些少——游客少,生意自然就少嘛!”记者走访王龙记及其他几户农家乐经营户,都说路修得不错,也有高速路出口,“但最近游客没有去年多,天竺山景区开园之后,生意反倒比往年淡了。”记者注意到,王家院子里停着4辆观光车,有几辆车上结了蜘蛛网。
王龙记分析说,过去生意好可能是有施工队等单位,如今开园客人来得少,说明宣传还不到位,而服务也需及时跟上。记者随机问了几名游客,都说景色不错,但景区里的指路牌等配套设施还需要完善。
今年6月,商洛市政府研究中心在《商洛实施旅游扶贫行动的调查与思考》一文中表示,农家乐缺乏整体策划包装,缺少乡村文化内涵,仅限于“几间房子,几张桌子,吃吃饭菜,打打麻将”的经营模式,卫生条件、人员素质、服务质量都有待提高。 本报记者 孙强 文/图(华商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