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查看日志|返回日志列表

长安书房携手凤华年酒开启征文活动

2024-09-03 14:14

《长安书房》雅集盛启,携手凤华年酒,诚邀才子佳人,以酒为魂,墨舞风华,共绘酒香里的千丝情愫与万缕故事。在这方天地间,每一滴凤香酒,皆是时光的低语,岁月的醇香;每一篇应征之作,皆是心灵的笔触,文采的盛宴。

无论您是沉醉于与酒不解之缘的深情回忆,还是热衷于探索酒文化背后的历史长河;无论您是借酒浇愁,抒发胸中块垒,还是借酒明志,畅谈人生哲理,这里都是您展现才情、抒发情怀的理想舞台。

我们精心筛选每一份来稿,力求让每一篇佳作都能如明珠般璀璨夺目,最终荣耀登报,与世人共赏。而每月脱颖而出的佼佼者,将获赠一瓶凤华年酒,作为对其才华与努力的一份赞誉。

让我们以笔为舟,以酒为帆,携手踏上这场文字与美酒的浪漫之旅。在这段旅程中,共同酿造属于人间风华,让酒香与墨香交织成最动人的篇章。

投稿邮箱:573419648@qq.com

温馨提示:投稿请注明凤华年征文 文章须原创 勿一稿多投

月满中秋夜 酒香情意浓

■王利民

中秋之夜,月华如练,银辉洒满人间,万物皆被这柔和而清澈的光芒轻轻拥抱,仿佛整个世界都被染上了一层淡淡的、温馨的银纱。在这团圆与思念交织的季节里,酒,这一古老而醇厚的媒介,悄然成为了连接心与心、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中秋的韵味更加深邃而悠长。

自古以来,中秋佳节便是家人团聚、共赏明月的时刻。家家户户,无论远近,总想方设法地回到那个叫做“家”的地方,围坐一堂,品茗饮酒,共享天伦之乐。桌上,自然少不了各式各样的美食,月饼、螃蟹、桂花糕、还有各种时令的瓜果梨桃、但最能触动人心、增添节日氛围的,莫过于那一壶壶精心准备的佳酿。酒,在这一刻,不仅仅是一种饮品,它承载着家人间深厚的情感,是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也是对未来日子的期许。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在月光下,每一口酒都似乎被赋予了魔力,它让平日里或许难以启齿的话语变得流畅,让心中的思念化作暖流,在每个人的心田缓缓流淌。老人们讲述着过去的故事,孩子们则兴奋地分享着成长的点滴,而中青年人,则在这份温馨与和谐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与归属感。酒,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所有人的心紧紧相连,让这份团圆的幸福感愈发强烈。

中秋之夜的酒,似乎总能与月产生某种奇妙的共鸣。当清澈的酒水在杯中轻轻摇曳,映出窗外那轮皎洁的明月时,人们不禁会生出无限的遐想与感慨。月光如水,酒香四溢,两者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意境。在这样的夜晚,人们往往更容易陷入沉思,或是对远方的亲人朋友寄予深深的思念,或是回顾自己走过的路,感慨人生的酸甜苦辣。

酒,成了情感的催化剂,让人的内心变得更加柔软而敏感。它让人们敢于面对自己的内心,敢于表达那些平时难以言说的情感。于是,一句句深情的话语,伴随着酒香,在夜空中飘荡,化作缕缕轻烟,飘向远方,传递着爱与祝福。

中秋与酒的结合,不仅仅是一种习俗的传承,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酒文化源远流长,与诗词歌赋、书画艺术等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宝库。而中秋之夜,更是酒文化展现其独特魅力的最佳时机。无论是文人墨客笔下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还是普通百姓家中围坐一桌、把酒言欢的场景,都生动地展现了中秋与酒之间不解的情缘。

酒,让中秋的夜晚更加丰富多彩,也让这份团圆与思念的情感得以更加深刻地传递。它不仅仅是一种物质上的享受,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与慰藉。在这个充满温情与诗意的夜晚,让我们举杯共饮,为团圆而庆,为思念而歌,让中秋与酒的美丽传说永远流传下去。

中天一轮满,秋野万里香。共赏明月,同享欢聚,怎能少了美酒、肥蟹和月饼。

凤华年联合开元风雅,特别推出【中秋揽月礼】,时光佳酿搭配九仁月饼,为您的佳节更添雅趣。

原价788元,大使价仅需458元,让这份尊贵与雅致,不再遥不可及。

诗酒逍遥 文人与酒

生活中离不开酒,人逢喜事,借酒开怀;心头烦闷,以酒遣情;身心劳顿,饮酒活血;良辰佳日,好友相聚,更少不得推杯换盏,至于婚嫁庆吊,逢年过节,生日宴会,新居落成,店家开张;倘无酒助兴,只是宾主枯坐闷吃,生活中便少了一份情趣。

古往今来有不少文人喜欢饮酒,曹孟德喜饮杜康,白居易、苏轼好喝姑苏酒等等。文人的酒是一种寄托,而饮酒更是他们对人生的一种品味。饮酒饮它的醇、烈、绵,更重要的是饮出豪气,不为怀才不遇叹息,不为功名利禄惆怅。一杯酒品人生沉浮,平常心造万千世界;三杯后,一其自得,唯知素琴横月,短笛听风。也许这儿才是文人与酒的悲喜爱恨情仇的写照吧。

与酒为伍全力以赴的要算晋代“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了。此君写过一篇《酒德赋》,与酒不能须臾相离,乘鹿车,携酒浆,叫家人荷锸相随,扬言道:死便埋我。刘伶之嗜酒,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给他评个特级酒徒大概没人会投反对票吧。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挂职离去,赋《归去来》以明其志。又有诗文《饮酒诗》,真可谓醉翁之意不在酒。此酒饮的是心胸的宽广和去留无意、宠辱不惊的从容。

酒给文人带来了灵气,文人给酒增添了雅致,围绕酒展开的文人趣事数不胜数。文人与酒联袂而行的历史演进,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特有的一道风景。

中国酒文化绵延二、三千年而不坠,文人实在是支中坚力量。老舍也曾说过“文章为命酒为魂”。喝酒最妙的境界是微醺状态,一种昏昏然飘飘然陶陶然的醉眼朦胧,但心是清醒的,林语堂先生如是说。

李白与酒

醉卧长安 诗酒风流

唐代诗人李白,被誉为“诗仙”,他与酒的不解之缘,几乎成为了其生平的代名词。据记载,李白一生嗜酒如命,常在酒后诗兴大发,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有一次,他醉卧于长安街头的酒肆之中,皇帝唐玄宗召他进宫作诗,他竟让高力士(唐玄宗的宠臣)为其脱靴,尽显其豪放不羁的性格。李白的《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等句,更是将他对酒的热爱与对人生的豁达展现得淋漓尽致。

陶渊明与酒

归隐田园 酒中寻真

东晋诗人陶渊明,以其淡泊名利、归隐田园的生活态度而著称。在他的诗中,酒常作为他寻求心灵自由与宁静的工具。陶渊明在《饮酒》系列诗中写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在这首诗中,他通过饮酒与自然融为一体,达到了物我两忘、心灵自由的境界。陶渊明的饮酒,不仅仅是物质的享受,更是精神的追求与升华。

苏轼与酒

贬谪生涯 以酒寄情

宋代大文豪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贬。在贬谪的日子里,酒成了他排解忧愁、寄托情感的好伴侣。苏轼不仅爱饮酒,还擅长酿酒,并留下了许多与酒相关的诗文。如他在《赤壁赋》中所述:“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在赤壁之下,他与友人举杯共饮,畅谈人生哲理,展现了其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苏轼的饮酒,是对逆境的抗争,也是对生命的热爱与珍惜。

辛弃疾与酒

壮志未酬 借酒消愁

南宋词人辛弃疾,是一位身怀壮志却未能得志的爱国将领。他的词作中充满了对国家兴亡的忧虑与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在壮志难酬的日子里,辛弃疾常借酒消愁,以酒为媒抒发内心的苦闷与愤懑。如他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词中虽写梦境,但实则借酒力回顾往昔征战岁月,表达了对收复失地、报效国家的渴望与无奈。

贺知章与酒

金龟换酒 情谊千金

唐代诗人贺知章,与张旭、包融、张若虚并称为“吴中四士”,他们个个都是嗜酒如命之人。贺知章与李白之间的友情,便因酒而更加深厚。相传,贺知章初见李白,便被其才华所折服,两人相谈甚欢,遂相约对酒共饮。然而,酒至半酣,贺知章却发现囊中羞涩,无法支付酒资。于是,他毫不犹豫地解下身上佩戴的金龟(御赐之物,象征官品)换酒,与李白开怀畅饮,一醉方休。这一举动不仅展现了贺知章对李白的深厚情谊,也体现了他对酒的痴迷与豁达。

阮籍与酒

醉卧竹林 避世逍遥

魏晋时期的阮籍,是竹林七贤之一,他的一生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阮籍性格孤傲,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常以酒为伴,借酒避世。他曾在《咏怀》诗中写道:“独坐空堂上,谁可与欢者?出门临永路,不见行车马。登高望九州,悠悠分旷野。孤鸟西北飞,离兽东南下。日暮思亲友,惆怅怀所爱。感慨怀辛酸,太息为谁叹?”诗中透露出他内心的孤独与苦闷,而酒则成了他排解忧愁、寻求心灵慰藉的良药。阮籍的饮酒,不仅是对现实的逃避,更是对自由与逍遥的向往。

凤华年酒与金世尊螃蟹,联合推出中秋【蟹酒心意礼】。

一瓶凤华年酒配一张688蟹卡,礼包售价只要688元,等于买凤华年送蟹卡。更多组合,更多优惠,详见微信小程序『凤享酒馆』。(华商报)

分享 59 次阅读 | 0 个评论

留下脚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