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纷纷加入“养生局”
2025-03-02 09:26在传统观念中,“康养”一词似乎是“中老年”专属。如今,一股年轻人追求养生保健的潮流悄然兴起。尤其是在90后、00后中,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养生局”,成为养生保健类消费的新生力量。
“一边熬夜内卷,一边养生保健”,为何如此矛盾的生活方式在当代年轻人中越来越普及?他们的“养生”背后藏着怎样的故事?2月27日,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采访了3名西安的年轻人,聆听他们关于“养生”的心声。
27岁郑欣——
为避免将来成为重症患者
决定现在开始投资健康
27岁的郑欣在西安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工作压力大、任务重,长期的熬夜加班,令她感到身心俱疲。尤其是去年,她感到身体状况急剧下滑,开始频繁出现头晕、失眠和胃痛等问题。她意识到,只有改变生活方式,才能避免健康进一步恶化。
“我原本对养生没有太多兴趣,觉得那是老年人的事。直到身体出现了各种问题,才开始认真对待,并逐渐喜欢上中医养生。我发现,很多人总是在生病之后才开始关注健康,但生病的代价太高了。为了避免自己将来成为‘重症患者’,我决定现在开始提前投资健康。”郑欣说。
郑欣购买了各种中药材,枸杞、党参、黄芪、茯苓、当归等。她表示,这些药材并不是随便买的,而是根据中医建议,结合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选择和调配。每天早晨,她会泡上一杯枸杞茶,帮助自己提神养肝;晚上,会喝一碗当归和党参熬的汤,调理气血;睡前用中药包泡脚,缓解因长期加班导致的疲劳感。平时,她还会在家里煮红豆薏米茶、银耳雪梨汤等。
郑欣说,虽然一开始她对中医持怀疑态度,但通过一些小小的调理后,她明显感觉到自己状态有了改善,失眠减少,胃痛不再频繁,甚至连工作中的精神状态也有所提升,她开始对中医养生产生兴趣,不仅购买了大量的中药材,看直播买书,甚至报了中医养生的课程,定期去中医院进行体质调理。
郑欣特别提到中医的“治未病”理念,认为这对年轻人尤为重要。“中医不仅是治病,更多的是预防,提倡‘未病先防’。我的失眠和胃痛其实是长期的不良生活方式累积下来的,而中医通过调理身体,告诉我如何避免这些问题恶化。”
郑欣表示,现在年轻人越来越关注身体健康,养生不是“老年人”的专利,而是“年轻人”的责任。“健康是最大的财富,养生就是为了让自己保持最佳状态,去迎接未来的挑战。我希望可以继续学习中医养生的知识,不仅仅是为了自己健康,更是希望能通过这样的方式,影响身边的人,尤其是我的朋友和家人。”
31岁刘铭泽——
养生是对自己负责
保养品让身体恢复力增强
与郑欣的中医养生不同,31岁工程师刘铭泽的养生之路更多体现在买保养品和健身上。工作压力大,长时间坐在电脑前,导致他常常感到脖肩部酸痛和眼部疲劳。去年年初,他出现了明显的失眠症状,晚上经常睡不着,白天又处于困倦状态,这让他对自己的身体产生了极大的焦虑。
刘铭泽坦言:“刚开始我并没有太多的养生意识,觉得工作忙就得拼命加班,吃外卖是常态。直到身体出现问题,我才开始注重健康养生。”
刘铭泽说,首先,他尝试改变饮食习惯,开始选择低脂高蛋白的食物,减少高糖分和油腻食品的摄入,甚至开始尝试自己做饭,逐渐学会了搭配一些健康的食材,还通过智能手环记录健康数据。
此外,刘铭泽还开始补充一些保养品,如鱼油、维生素、益生菌和辅酶Q10等。他认为,这些保养品虽然不能立刻见效,但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尤其是辅酶Q10,能够改善胸闷气短等问题,适合像他这样工作压力大的年轻人。
“我咨询了一些营养师,意识到补充适当的保养品,可以帮助身体更好地对抗外界的压力和内在的疲劳。”刘铭泽说,通过长期补充这些保养品,他感到身体的恢复力逐渐增强,尤其是在加班后的疲劳感明显减少了。
谈到中医养生,刘铭泽认为,现代的养生方式可以多元化,个人的养生方法应当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生活方式进行选择。“养生方式因人而异。中医可能需要长时间的调理,而保养品让我能立竿见影地看到效果。”
“养生不仅仅是为了延年益寿,更是为了让自己活得更好,养生是对自己负责。”刘铭泽说,保持健康的身体和积极的心态,是他当下养生的最大目标,力求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养生之道。
21岁张晓艺——
身体是资本
早做打算是对未来负责
00后作为新兴的消费力量,其养生观念与90后又有所不同。21岁的大学生张晓艺告诉记者:“我觉得,养生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不一定是要花大钱去买保健品,而是要保持一个健康的作息和饮食习惯。对于我来说,养生并非一项奢侈的行为,而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积累,去维护自己的身体和精神状态。”
尽管很多同龄人认为养生是件老气横秋的事,但张晓艺认为,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早早预防一些健康问题,是对未来负责的一种生活方式。
张晓艺说,为了保持健康,她从不熬夜追剧,尽量避免深夜上网,保持规律的作息,每天至少睡8小时。她每周都会做瑜伽,饮食清淡,尽量减少高糖、高盐、高脂肪的食物。
“我看到很多年轻人因为忽视健康,年纪轻轻就出现了各种身体问题。于是,我早早意识到,养生不仅仅是老年人的事,我也应该从现在开始为自己‘储备健康’。保持健康的体魄,能让我更有精力去应对大学学习中的压力,未来的职业生涯也能走得更远。”张晓艺说。
不过,张晓艺表示,年轻人养生已经逐渐变成了一种趋势。“比如,街头出现了很多中药奶茶和养生饮品,超市里也摆上了越来越多的红豆薏米水、红枣枸杞水等,这些东西看起来既新颖又符合养生理念。”她指出,虽然自己不会特意购买这些饮品,但她注意到越来越多的同龄人对这些养生产品产生了兴趣。
张晓艺认为,这种变化不仅是饮食选择上的调整,更多的是年轻人对健康的重视逐渐加强。从以前的快餐文化、外卖依赖,到如今的养生饮品流行,年轻人更加注重日常生活中的健康细节,愿意为健康买单。她提到,虽然有些人认为这种趋势可能是商家借机营销,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也反映了年轻人对身体健康的重视正在提升。
谈到会不会购买保健品时,张晓艺说:“我不会特意去购买一些保健品,平时的饮食和作息习惯才是最重要的,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长期的养生投资。”
>>记者观察
中药奶茶、药膳食补抢手
年轻人成养生保健消费新生力量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康养已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属话题。面对激烈的职场竞争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他们选择健康消费的原因之一是逐渐意识到健康是“长久投资”,与其等到身体出问题再去后悔,不如提前预防。
如今,年轻人对健康产品的消费热情不断走高,也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90后、00后正成为养生保健消费的新生力量。市场调研显示,与上一代消费者相比,90后和00后更注重预防和保养,讲究“精细养生,即刻滋补”。
商场超市内,保健品、富含微量元素的食品持续热销;电商平台上,能量补给类、“轻养生”类零食备受追捧;中式养生馆,艾灸、拔罐、按摩等“国潮养生”预约火爆。据美团、大众点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底以来,“滋补养生类火锅”关键词搜索量增幅最快,而且25至30岁用户搜索热情最高。
此外,年轻人还对“中药奶茶”和“药膳食补”等新兴健康产品表现出强烈兴趣。在西安,提供中药元素饮品的奶茶店越来越多,菜单上不仅有传统的奶茶口味,还加入了枸杞、菊花、红枣等中药材,以达到滋补养生的效果。这些新型饮品融入传统中医的养生理念,受到年轻消费者的追捧。
《2023中国新消费趋势白皮书》显示,超四成“00后”购买过功能性保健食品或保健仪器,三分之一的00后、95后购买过营养补剂。相关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保健食品消费人群中,25岁至40岁占比达39%,超过了51岁以上群体31%的比重。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袁金会(华商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