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查看日志|返回日志列表

西安地理|兴庆宫的故事

2025-04-21 15:07

朋友,你好!

欢迎来到丝路悦读

本期丝路悦读-西安地理
邀请你跟随着作者黑山石的文字
在声音中走进兴庆宫公园来了解
盛唐“南内”—兴庆宫的故事

丝路悦读-西安地理讲述人:吴建霖,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学院能源互联网专业学生,现任交大广播台播音总监、《星火》栏目负责人,歌曲《西迁一往无前》词作者。

锣鼓喧天,宫灯高悬,雄狮嬉闹,蛟龙翻腾,秧歌队扭得正欢,一场瑞蛇迎春的贺岁活动,让兴庆宫公园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公园南广场的长安灯市,一个个小小的摊位亦是热闹非凡。只见糖画艺人灵巧的手腕高低翻转,将一铜勺熬制好的糖浆飞快地来回浇铸,一幅幅灵动可爱、栩栩如生的糖画作品展现在观众面前,绘就吉祥花果、飞禽走兽的甜蜜艺术品,可观可食,是孩童的最爱;吹糖艺人以糖稀为原材料,制作成不同颜色的糖团,捏几下、吹两口,普通的麦芽糖就被赋予了鲜活的模样,让人啧啧称奇。

长安集市的陈货架上,皮影画上的人物惟妙惟肖,萌态可掬,演绎着千年不衰的传说;大大小小的葫芦娃排排摆放,凸起的肚面上,刻着不同的秦腔脸谱和各种诙谐有趣的祝福语,让人流连忘返;桂花糕、糖葫芦、冰糖雪梨、关东煮、炒凉粉等各种特色美食让人垂涎欲滴。

华灯初上,龙堂在璀璨灯光的照耀下,尤显雍容大气;身着艳红石榴裙的女子,三两为伴,明目顾盼,碎步款款,在唐诗树下诵读格律规整的千古名句,传统中国年浓郁的年味氤氲在空气中,呼吸吐纳之间,我就酥醉了。恍惚间,唐兴庆宫兴盛衰废及重建的壮阔画卷,从历史深处缓缓走来……

丝路悦读-西安地理讲述人:赵卓然,西安交通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西安交大广播台播音部部长,曾担任西安交通大学第六十一届校园田径运动会开幕式解说员、赛事播报员、颁奖典礼主持人。

唐兴庆宫的前身是李隆基身为藩王时居住之地,隆基故居是也。《旧唐书·音乐志》载“玄宗龙潜之时,宅在隆庆坊”。里坊是中国古代居住区组织的基本单位,先秦称之为里、闾或闾里,“坊”则是北魏以后的称谓,隋唐时改称城内之里为坊,称郊区的区划单位为里。里坊制主要方便城区治理,是今天网格制的先祖。唐时,都城长安有108坊,隆庆坊为其中之一坊,位于长安城东南。

时至今日,“坊”在西安城区仍然存在:除了“长乐坊”“安仁坊”等,位于中山门内的永兴坊是唐初名相魏徵的府邸所在地,现改建成陕西美食集中的文化街区,是西安的热门打卡地之一;而西安人嘴边“坊上”或“回坊”的爱称,则充分体现出这座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西安东郊幸福林带沿线及周边,有多处以数字加街坊命名的小区,如29街坊、14街坊、105街坊等,这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西安东郊几大国防工厂的生活区,其名至今仍在沿用。我初到西安时,曾在华山厂17、26街坊的苏式砖混楼居住多年,街坊给我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对其深厚的感情不亚于故乡的旧居。

隆庆坊南侧,原本为一片低洼的平地,住有人家,则天称帝期间,因地下水溢出和雨水积涝而成池泽,初称“隆庆池”。宋代司马光《资治通鉴》中载:“则天之世,长安城东隅民王纯家井溢,浸成大池数十顷。”唐景龙年间(公元707年—710年),引龙首渠水注入,此池日浸滋广,又名“景龙池”。今天,长乐门外向东,鸡市拐北侧,有南起索罗巷北至长乐坊的一条小巷,曰“景龙池巷”,巷内摊点商店、餐馆民居挤挤挨挨,好一个烟火人间,不见往日皇家之辉煌;巷内有景龙池小学,该小学于1903年创立,已经历百年岁月。

公元701年,正是则天为帝的武周时代。时年,李隆基随同武皇祖母、父亲相王李旦(即后来的唐睿宗)及四个同父异母的兄弟,由神都洛阳回到西京长安。抵京后,李隆基五兄弟被赐宅于长安城郭东城春明门内偏北的隆庆坊,府第列于隆庆池之北,同宅而居,亦号“五王子宅”,隆庆池亦被称为“五王子池”。

隆庆池水面辽阔,《旧唐书》记载其“弥亘数顷,深至数丈”,周边水景优美,风光旖旎,是宜居之地,附近府邸排列,蔚为繁华。偌大的水面每逢天气变化,池面雾气弥漫,升腾的水汽在阳光的照射下,云蒸霞蔚,景象迷人。这一自然现象被古人认为是祥瑞征兆,公元712年,李隆基登基为帝,此处更是被附会为龙潜之地,寓意真龙天子曾在这里潜伏,称“龙池”;“帝宅王家大道边,神马龙龟涌圣泉。”后因避讳皇帝隆基之名,隆庆坊改称兴庆坊,隆庆池自然而然被称“兴庆池”。

开元二年(公元714年),原来和李隆基一起同宅而居的四个兄弟,共同上奏皇帝,请求献出兴庆坊的府第,作为皇帝离宫。帝允之。

随后,兴庆宫开始修建;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又在兴庆宫内建造朝堂,面积扩大至北面的永嘉坊的南半部,以及西面胜业坊的一部分,两年后,兴庆宫正式成为玄宗皇帝听政之所,与唐太极宫、大明宫,合称唐长安“三大内”,因其位于唐大明宫之南,亦号称“南内”。

开元二十至二十四年,兴庆宫进行了第二次扩建,在其西南角修建了花萼相辉楼、勤政务本楼,在外郭城东垣增修夹城,该夹城从大明宫东侧修建,直通兴庆宫,再向南通往曲江池、芙蓉园,是皇帝从皇宫前往曲江池、芙蓉园的御道,两侧筑有高墙,戒备森严。

丝路悦读-西安地理讲述人:任卓,陕西延安人。西安交通大学2023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西安交通大学广播台成员,喜欢播音主持。

从被赐宅于隆庆坊,到登基为帝,李隆基在此地蛰伏了11年,这期间,复杂、残酷以及血腥的宫廷政治斗争,不断上演。特别是关乎大唐命运的唐隆政变,更是唐初玄武门之变的翻版,最终李隆基诛杀了韦氏一族取得胜利;李隆基即帝位后,铲除了以太平公主为首的党羽,大唐神器重归李氏一族,根基趋稳。在注重皇权正统、名正言顺的封建时代,意义非凡。

公元713年,李隆基改年号“开元”,以此表明要开辟一个历史新纪元。大明宫是武周时代的产物,里面发生了太多血腥的宫廷政治斗争,新即位的李隆基需要开辟一个有别于大明宫的宫殿,以此标示自己的不同;兴庆坊被附会为龙潜之地,是他的福地,于是,唐玄宗下旨修建兴庆宫,随后听政于此。

至于其四位兄弟献宅以建离宫,这显然是皇权至高无上的产物。试想,昔日的府宅被附会龙兴之地,潜龙已成帝,岂可再潜龙?四位兄弟当初虽然与李隆基同宅共住,有着极深的感情,同时,他们也一同目睹了皇权相争的残酷,对李隆基的政治手段自是清楚,“即位杀兄弟”在封建社会几成铁律,献宅之举,是四位兄弟表明臣服之心、绝无争夺皇位想法的明智之举。在此之前,大哥李宪在唐睿宗朝议立太子时,他坚辞不受。作为嫡长子,按规制可被立为太子名正言顺,但他言太子之位,应为有功之人。如此,李隆基被立为太子储君,后登九五之尊。这段故事后世传为“让皇帝”,是坊间茶余饭后的谈资。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二次扩建兴庆宫时,增建花萼相辉楼。花萼相辉楼的名称源于《诗经》中的“常(棠)棣之华(花),鄂(萼)不韡韡(光明,光亮)。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萼,花托之意,是为花朵最外面一圈绿色小片。其寓意是说兄弟之间的情谊,就如同这花与萼一样,相互辉映,互相扶持。该楼建成后,每逢盛宴,唐玄宗召弟兄们同时登临,一同奏乐座叙,一起吃饭、喝酒、下棋,赠金银丝帛取乐。他还制作了长长的枕头和宽大的被子,与弟兄们同床共寝。唐玄宗注重兄弟情分的事情,不止于此。

据说,一次他与兄弟闲步于大明宫太液池边,见岸边数十丛修竹,繁密而茂盛,有感而发:“人世间父子兄弟,尚且有离心离意,怎像这根根相连、枝枝不相疏远。凡是怀有二心,生有离意的人,看看这些竹子便可引以为戒了!”后来唐玄宗称此为“义竹”,表明自己对兄弟要如竹丛一般不相疏远。

在今天的大明宫遗址公园太液池西侧,潺潺的水流之上,建有一座“义竹桥”,与兴庆宫的“花萼相辉楼”共同诉说这段帝王兄弟和睦相处的故事。

即皇位后的李隆基以兄弟情谊为重,开明大义,大唐李氏皇族手足相残的惨剧不再上演。兄弟君臣一心,其义断金,这为开元盛世的开启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

丝路悦读-西安地理讲述人:李颖彤,现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贸易经济专业,现任交大广播台播音部部长。

公元714年,兴庆宫动工修建。其未遵循前朝后寝、左右对称的传统宫殿布局,而是以龙池为核心,楼阁亭台错落布置,其整体呈长方形,南北长而东西短,宫殿建筑群坐北朝南,其正门为西边的兴庆门,依逆时针方向,分别为金明门、通阳门、明义门、初阳门、金花门、跃龙门,其中,金花门与兴庆门相对,跃龙门则位于正北。这种错落布置,融宫殿和园林景观相结合,别具风格,也是李隆基不落窠臼、开创新纪元的体现。

根据1958年陕西省文管会、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唐城工作队先后对兴庆宫遗址的考古探测、发掘成果,基本确定兴庆宫的方位如下:东至亢家堡(今仁厚庄与西安理工大学西106米),西至经九路东90米,南至今咸宁西路中段,北至今东关长乐坊路南。其南北长约1250米,东西宽约1080米,面积超2000亩。

兴庆宫建成后,早期作为皇帝离宫,皇家园林特点明显,后期多次扩建,历时数十年,围绕兴庆池周边,龙堂、五龙坛、兴庆殿、南薰殿、沉香亭、花萼相辉楼、勤政务本楼、龙池殿、交泰殿等建筑错落而列,壮观雄伟;兴庆池四周多植柳树,不乏奇花异草,池中有荷菱藻芡,芳草萋萋,水鸟嬉戏,碧波荡漾,“兴庆夜月”成为唐长安城的著名景色之一。公元728年,唐玄宗开始在兴庆宫起居理政,遂成为唐开元、天宝年间的权力中心,号令天下,持续三十余年。

唐朝初期,有“贞观之治”“永徽之治”的良好开端,其后虽有武则天称帝改国号十五年,但大局未乱,社会经济仍有序发展。李隆基即位后,宵衣旰食,孜孜为政,选贤任能,谏无不从,“或有章疏规讽,则探其道理,优长者贮于金函中,日置于座右,时取读之,未尝懈忽也”。军事上采用募兵制,消减边防军用开支,轻徭薄赋;政治上,精简机构,任用“三为宰相,皆兼兵部尚书,缘边屯戍斥候,士马储械,无不默记”的贤相姚崇及宋璟、张说等人,加强中书省权力,提高行政效率。这些政策,激发了民间生产力,到开元中期,民间富足,边境安宁,万邦来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鼎盛的时期,史称“开元盛世”。杜甫曾有诗曰:“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丝路悦读-西安地理讲述人:张锦树,西安交通大学2023级能源与动力工程热流国际班学生,曾参演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史剧《绝密使命》,音乐剧《汉密尔顿》。参与过多部有声广播剧的录制。

开元盛世开启之后,李隆基逐渐产生了骄奢之心,怠惰奢靡,沉湎享乐之中,其与杨玉环的不伦之恋,更是让人不敢苟同;尤以册封杨玉环为贵妃后,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杨玉环的同宗兄长杨国忠亦官拜宰相,杨氏姐妹亦被封荫,其家族权倾朝野,作福作威;任用的奸相李林甫,其口蜜腹剑,擅权乱政、阻塞言路,把持朝政十余年,朝纲日益混乱;唐帝国的衰败祸根就此埋下。

一个被大家熟知的事例,便是李白被赐金而还。想当初,满怀抱负、才学傍身的李白,经举荐被召入京,志得意满,“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本以为入朝为官,实现宏大理想,然而,他却待诏翰林,其主要工作无非是为唐玄宗与杨玉环享乐时填词。李白应诏在兴庆宫所赋的《清平调三首》,“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高超的艺术水准被世人津津乐道传唱甚广,但这不是李白入京的初衷。李白更不愿与杨国忠之辈同流合污,遂被排挤,无奈领了一笔解雇补偿费后,黯然离京。

奸佞当朝,国难必至。兴庆宫里,“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笙歌曼舞,夜夜不息。《新唐书》:“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唐玄宗为宠贵妃不惜劳民伤财,与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相媲美。昏庸至极。杜牧有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可见其奢靡无以复加,衰败只是时间问题。

公元753年,唐玄宗下诏和雇京城丁匠一万三千人,筑兴庆宫宫墙,起楼观,四十天完工。两年后,“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仓皇逃往蜀地,途经马嵬驿,护驾禁军“饥疲,皆愤怒”,射杀杨国忠,杨玉环被赐白绫三尺,自挂东南枝,香消玉殒。随着李亨在灵武即皇帝位,是为唐肃宗,他在朝臣的拥戴下,重整大唐破碎河山。后人有诗:“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兴庆宫的政治使命随着“安史之乱”爆发而终止,其辉煌不复存在。

两京收复后,唐玄宗回到长安,居兴庆宫颐养天年;再后,兴庆宫多为太后所居。唐末,战乱不断,长安城毁于战火,倾巢之下,安有完卵,兴庆宫亦不可幸免,兴庆湖缩为小水塘;至宋真宗时期,又从龙首渠西渠引水灌入,兴庆湖水域略有恢复,池边景色得到一定修复,但其面积远不如以前。

从此时起,昔日的皇家宫苑开始变为公共园林,成为文人骚客喜爱流连的休闲活动场所,持续至元、明时期。“馀润涨龙渠,疏溜连清浐。助晓远昏山,浮秋明刮眼。渔归别浦闲,雁下沧波晚。岸北有高台,离魂荡无限。”宋人苏舜钦在《兴庆池》诗中描绘的优美景色让人神往。宋人范纯仁亦极尽辞藻,让人浮想联翩,诗云:“波涨朱阑外,山明绮席前。画桡飞彩鹢,红旆照清涟。东阁随开府,佳宾尽谪仙。夕阳归骑外,芳草绿绵绵。”

清代,由于引水渠废弃,兴庆池再次干涸,昔日风景区变成居民区。至此,唐代有名的“兴庆夜月”消失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其重现则要等到四百余年后。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李隆基亲启开元盛世,但其后期沉湎酒色,荒于政务,好大喜功,又亲手将煌煌盛唐送入深渊,历时八年的“安史之乱”,让大唐元气大失,黎民百姓深陷战火,死伤无数;《旧唐书》载,战乱结束后,全国人口损失达60%以上,让人不忍卒读。我每临兴庆宫,伫立沉香亭倚阑东望,彩云间阁楼下,酒仙李白醉卧长安雕像影影绰绰。报国无门,不醉又如何?难免唏嘘。

丝路悦读-西安地理讲述人:马亚强,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广播台播音部成员,热爱朗诵和主持活动,曾主持西安交通大学第六十一届运动会开幕式,并出镜录制交大新闻。

天地山川,四时流转。公元1958年,沉寂了1000余年的唐兴庆宫,焕发新生。

时值交通大学西迁,考虑园林绿化调节气候、保护环境、美化城市的作用,兼顾城区东南的防洪排涝,为市民和交大师生提供一个可供休闲的城市公园被提上议事日程,正巧兴庆宫遗址即在交大校区北侧,集文化娱乐和遗址保护为一体的兴庆宫公园顺势而建。

那是一个热火朝天的年代,百废俱兴,人们怀着对美好新生活的向往,以极大的热忱积极投身于新中国的各项建设事业之中,交大师生胸怀大局,发扬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义务承担植树、挖土等任务,社会各界人士累计17万人次义务参加劳动;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仅用120天时间,兴庆宫雏形具备。

新修建的兴庆宫公园,占地面积缩小至唐时兴庆宫面积的三分之一,引黑河水注入兴庆湖(后期以大峪河水为主供水,黑河水用于补水),其堂馆、楼台、亭阁等建筑方位和名称基本沿用当年兴庆宫的布局。但其正门改为南门(唐时通阳门),面阔五间,两侧有巨型石狮守护,彰显庄严,门头匾额“兴庆宫”隶体大字为唐玄宗御笔亲写,金光闪闪,端庄厚重,与交大北门辉映相对。

20世纪90年代前,兴庆宫公园是西安主城区面积最大的公园,周末带着孩子去兴庆宫划船、照相、感知唐宫历史文化,是老西安人重要的休闲活动,也是对孩子的至高奖赏;孩童们在这里开心地撒着欢,大、小象滑滑梯,磨破了裤子,磨光了滑梯,留下了回忆。2006年,兴庆宫公园免费开放。

2020年,兴庆宫公园进行新一轮提升改造,诸多市民听到这一消息,纷纷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了对大、小象滑滑梯的深情怀念,希望能继续保留;建设方采纳了市民的建议,将承载了无数儿童少年记忆的大、小象滑滑梯安置在新建的龙堂西侧。历经半个多世纪,滑溜溜的水磨石表面,沉淀与反射着岁月之光,美好仍在留存。

丝路悦读-西安地理讲述人:阚云舒,西安交通大学2022级学生,交大广播台学生播音员,多次主持各类汇报音乐会,曾获西安交大第五届“别开声面”配音大赛团队第三名,参与播音的节目《千秋伟业不懈,伟大精神永存》获校媒联盟矩阵优秀作品。

行走在兴庆宫公园,雪松、法桐、柳杉、松柏等乔木参天而长,随处可见,极为震撼。特别是沉香亭东、西广场中央的两株雪松,主干数抱才合,枝繁叶茂,参天蔽日,蓬勃生长的枝干,如一把偌大的华盖,覆盖地面目测有百余平方米之广,从枝干自动剥落的树皮,在树下堆积,厚及盈寸,脚踩上去,咯吱作响,似如历史之回声。雕梁画栋的花萼相辉楼古色古香,重檐宝顶的沉香亭秀丽挺拔,雄伟壮观,迎春桥、牡丹桥、七曲桥或直或拱,静卧曲水之上,绿竹掩映下的长庆轩和倒映入湖的彩云间楼阁,一派江南园林水景,让人目不暇接。

徜徉兴庆宫公园,其浓郁的文化气息更是熏染着每位游人。

在兴庆宫公园南门内的东侧,伫立着汉白玉材质的“阿倍仲麻吕纪念碑”,由建筑大师张锦秋主持设计,书画艺术家王满粟书写碑题。阿倍仲麻吕是盛唐时期日本国派往长安的“遣唐使”,但“其偏使朝臣仲满,慕中国之风,因留不去,改姓名为朝(晁)衡”,参加科举中进士,担任秘书监,妥妥的公务员编制,开创了外国人担任皇家书库秘书监的先河。煌煌大唐,万邦来朝,其开放包容之盛状,可见一斑。

这片曾是皇家宫苑的禁地,如今已是普通市民休闲散步的一方自由天地。兴庆湖边,柳条已泛青色,嫩芽初现,湖水中,麻鸭、鸳鸯、白骨顶鸡在欢快地游弋,不需多日,二十余万株郁金香、近万株牡丹、芍药将竞相绽放,迎接八方来宾。

分享 12 次阅读 | 0 个评论

留下脚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