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网民规模达11.23亿人
2025-07-22 15:27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7月21日发布第5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1.2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9.7%;60岁及以上银发网民规模达1.61亿人、农村网民规模达3.22亿人,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一是银发经济快速发展,赋能互联网进一步普及应用。政府高度重视老年群体惠享数字红利,我国老年群体互联网普及率达52.0%。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银发经济,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2024年版)》,推动银发群体深度共享信息化发展成果。
二是县域富民产业发展,互联网点亮农村居民数字化新生活。互联网赋能乡村振兴成效显著,我国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69.2%,较2024年12月提升1.9个百分点。数字文旅新模式不断涌现,拓宽农村居民数字化就业增收新渠道,3月乡村游产品预订量同比增长52%;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一季度全国快递业务量中发往农村地区的占比达到三成,全国县域生活服务消费订单量同比增长42.1%。
“一方面,手机APP推出‘关怀模式’或‘长辈模式’,字大、操作简单。另一方面,5G覆盖超90%的行政村后,农民直播卖特产、搞‘云旅游’吸引游客成为新潮流。”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主任、党委书记刘郁林说,适老化服务和特色乡村产业的创新发展,让老年人和农村朋友真正享受到了数字时代的便利和红利。
此外,中国数字文娱出海势头不减。《报告》称,2024年网络文学出海市场规模超50亿元人民币,培育海外网络作家46万名,海外用户规模超3.5亿,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日本市场用户规模激增180%,成为全球用户增速最快的新兴市场。
《报告》认为,2025年上半年,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实现了从技术到应用的全方位进步,产品数量迅猛增长,应用场景持续扩大。
截至2025年3月,共有346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完成备案。DeepSeek上线不足20天全球日活跃用户就突破3000万,登顶全球140个国家及地区的应用市场,成为全球用户增速最快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向具体应用场景纵深渗透。《报告》显示,截至6月,用户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回答问题的比例最高,达80.9%。中国国产人工智能产品不仅在千亿级参数规模、多模态能力等方面实现突破,并在办公协同、教育普惠、工业设计、内容创作等场景构建智能应用生态。 据中国日报(华商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