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两高校更名进入关键期
2025-10-29 15:1910月28日,陕西省教育厅官网发布《关于拟申报高等学校设置事项的公示》,将有两所本科院校拟向教育部申报更名,分别是:“宝鸡文理学院更名陕西文理大学”“西京学院更名西京大学”,这意味着宝鸡文理学院和西京学院“升大更名”进入了关键时刻,陕西有望增加一所“陕”字头省属本科院校、第一所民办“大学”。
宝鸡文理学院:从“宝鸡大学”到“陕西文理大学”
宝鸡文理学院创建于1958年,时名宝鸡大学,后几经更名变迁,先后使用过陕西师范大学宝鸡分校、宝鸡师范学院等校名,直到1992年启用“宝鸡文理学院”至今,成为使用时间最长的校名。
宝鸡文理学院早在2011年就和宝鸡市政府签订了《关于筹建宝鸡大学的备忘录》。2017年陕西省教育厅和宝鸡市政府签署了《推进宝鸡文理学院建成宝鸡大学协议》,借着2018年建校60周年又举行了创建高水平宝鸡大学论坛暨誓师大会,2019年,迎来关键性进展——同年9月,陕西省教育厅发布的《关于对2019年陕西省申报设置本科学校名单进行公示的公告》显示,宝鸡文理学院拟更名为“宝鸡大学”。但自此之后便是漫长的等待。
2023年7月,宝鸡文理学院回复网友咨询时透露,“受新冠疫情和更名大学与独立学院转设统筹考虑等情况影响,教育部高评委专家在‘十三五’结束时未能进校核查”,同时表示“2022年学校被教育部列入‘十四五’时期高校设置规划,目前学校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更名大学的要求,正在全力以赴积极开展创建工作”。2025年7月12日,宝鸡文理学院召开创建高水平大学工作推进会,明确要求“对标对表、精准发力,全力以赴做好各项材料准备工作”。
而从最新公示来看,宝鸡文理学院将不再寻求重启“宝鸡大学”,而计划使用“陕西文理大学”这一全新校名,在“宝鸡”升格为“陕西”同时,又传承了学校专注于“文理”这一办学特色与定位。
这并不是“陕西文理大学”第一次出现。2022年曾有消息称,铜川计划筹设一所省属公办院校,暂定名就是“陕西文理大学”。
西京学院:陕西有望迎来第一所民办“大学”
如果说陕西文理大学之于陕西省属本科院校,是+1,那么,西京学院更名为西京大学,于陕西民办普通本科院校而言,则是1——陕西有望迎来第一所民办“大学”。
官网显示,这所创建于1994年的民办院校,2005年获批普通本科高校,2009年获学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作为全国第一所民办高校通过教育部本科合格评估,2011年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开展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2017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2018年被陕西省确立为“一流学院”建设单位,2021年获批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在软科2025中国大学排名中,西京学院在民办高校榜单列第八。2021年1月陕西省教育厅公布的《陕西省拟申报设置高等学校名单公示》中,就有“西京学院拟更名为西京大学”的信息,只是后续和宝鸡文理学院一样,也没了下文。
记者注意到,在教育部发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中,以“大学”命名的民办普通本科院校并不多,除了仰恩大学、吉林外国语大学之外,其他就是近几年民办大学率先探索打造的以“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国际化”为办学定位的“第四代大学”。
从数量来看,通过“升大更名”而来的民办普通本科院校,远不如民办“第四代大学”多。
“学院”与“大学”,虽一字之差,但“大学”在办学规模、学科设置及师资力量上,远比“学院”要求更高。公开报道显示,但凡称之为“大学”,一般至少应具有10个硕士点,且有5届以上硕士毕业生,陕西多所院校意欲“升大”,就是卡在了硕士点数量不够这一硬杠杠上。
2018年吉林外国语大学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成为民办高校突破高层次教育的标志性案例,2021年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西京学院、三亚学院、宁夏理工学院、河北传媒学院4所高校集中获批,2024年新增北京城市学院、上海杉达学院、浙江树人学院、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4所单位。截至2025年5月,全国共有9所民办高校获批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另有110所民办高校被列入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培育)名单。
陕西高等教育版图变化最大的一年
进入十四五收官之年,2025年成为陕西高等教育版图变化最大的一年。
新增了3所本科院校。西安戏剧学院的获批,使得西部地区拥有了第一所公办戏剧类普通本科院校。而随着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陕西农林职业技术大学获批,陕西公办职业本科院校也在双喜临门中实现了破零。
“更名升大”的3所院校也进入了公示程序。先是8月份榆林学院拟更名“榆林大学”,时隔两个月后又是宝鸡文理学院和西京学院。
梳理今年成功“升大”的院校可见,从省教育厅公示到教育部批复,南昌工程学院更名为江西水利电力大学用了11个月,新乡医学院更名为河南医药大学、西藏农牧学院更名为西藏农牧大学都用时两年。按这个进度,不远的将来,陕西本科院校将从不同层面迎来“上新”——“陕”字头大学+1,以城市命名的大学+1,民办大学则从0到1的跨越。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刘立春 杨鹏(华商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