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剧社三意社携《无字碑》亮相上海国际艺术节
2025-11-17 15:18《火焰驹》几日前在沪演出的余音仍在耳畔,11月14、15日,来自遥远长安的秦腔之声再次撩动上海观众的心扉——连续两晚,由西安三意社主演的新编秦腔历史剧《无字碑》,在第24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亮相。与《火焰驹》背后的百年传承不同,这一次,《无字碑》凭借新戏新演的舞台,征服了沪上戏迷。
![]()
《无字碑》上海演出现场
一出新意好戏 赢得满堂喝彩
自1895年建社以来,三意社这枚秦腔界的“活化石”终于在今年11月初,首次圆了以完整阵容在上海演出的“梦”——剧社为上海观众带来《无字碑》《火焰驹》双剧同演,既展示秦腔老社对新编历史剧的探索,也呈现出对传统经典的青春传承,受到浦江两岸从普通观众到戏剧业内的广泛关注,两场演出的戏票均在演出前几日全部售罄。
![]()
等待入场看《无字碑》的上海观众
其中,14日晚登场的《无字碑》,作为陕西省、西安市重点打造的文艺作品,历时6年打磨,集结了西安三意社的演出骨干,全剧在无字碑牵引的主线中,生动描绘了一幅磅礴大气的盛唐群像。
![]()
《无字碑》上海演出现场
上海演出现场,《无字碑》确实给了所有观众耳目一新的观演感受:舞台上,灯光变幻勾勒出长安城的晨昏朝暮;音乐上,编钟编磬的远古回响与现代交响乐交织,新颖恢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三意社社长侯红琴的唱腔更被戏迷称为“东方歌剧的咏叹”,当她饰演的武则天最终立于无字碑前,独束舞台灯下,一段长达十分钟的独唱,让属于秦腔艺术的慷慨激越喷薄而出。
![]()
《无字碑》上海演出现场
观看演出后,上海戏剧学院教授郭红军评价:“三意社的演出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戏曲的生命力。从《火焰驹》到《无字碑》,我们看到了守正创新的成功实践。特别是在音乐上的探索,让秦腔这个古老剧种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
《无字碑》上海演出现场
大幕落下时,景勤芬等十几位久居上海的老戏迷,第一时间赶到了后台入口处,为三意社送上“三秦梆韵撼浦江”的锦旗,“你们演得太好了,我们夫妻俩已是古稀之年,在上海又看到了家乡戏特别激动。”景勤芬说。
一次上海之行 意义不只于演出
“从西安到上海,飞机不过两小时,但三意社为这一天,走了130年。”三意社社长侯红琴接受记者采访时的感慨,道出了此次剧社东行的不易与意义。
![]()
《无字碑》上海演出现场
为了向上海观众呈现最地道的秦腔韵味,三意社特意将社里的“镇社之宝”——一面传承自上个世纪的“窟窿锣”带到了此行每场演出的现场,“这面锣是三意社的历史,也是秦腔的历史,它的音色浑厚独特,别的锣无法替代。”乐队队长夏峻告诉记者。
![]()
上海观众与《无字碑》海报打卡
这场演出,是陕西深入推进文化强省建设,让三秦文化瑰宝走向更大舞台的一次生动实践——在文化强省战略的指引下,西安三意社通过打造精品剧目、活化历史遗产、让秦腔“走出去”,帮助秦腔这门古老艺术焕发新生,赢得更多观众。剧社拍摄的中国首部戏曲微短剧《火焰驹》,目前全网播放量已突破3000万,也助力本轮上海演出成功吸引到大量年轻观众。
![]()
排队入场观演秦腔的上海观众中,大量为年轻观众
从西北乡土到国际都市,百年三意社用一声吼,让千年秦腔在黄浦江畔找到了新的知音,也为自己走出了一条越走越宽的道路。侯红琴透露,2026年,《无字碑》将开启全国巡演,“我们还计划将《无字碑》带到海外演出,让秦腔这门古老艺术走上世界舞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