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后叶子明明是金色的 为何叫银杏?
2025-11-19 15:27立冬以后,大江南北的银杏都陆续变成了金灿灿的。你有没有好奇过,为什么它的叶子明明是金色的,却被叫做“银杏”呢?
穿越三亿年的“活化石”
银杏的学名是Ginkgobiloba,它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植物。科学家发现,银杏早在3亿多年前就已经出现在地球上。那时候,恐龙都还没出现呢!在漫长的岁月里,很多和银杏一起生长的植物都灭绝了,只有它顽强地活了下来,成了“活化石”般的孑遗植物。
银杏的叶子很特别,像一把小扇子,叶脉从底部向上散开,边缘还有波浪一样的花纹。更神奇的是,它的叶子没有正反面之分,两面居然长得一模一样。银杏树还分“男生”和“女生”呢!雄树开雄花,雌树开雌花,只有雌树才会结出我们常说的“白果”。科学家认为银杏是最原始的种子植物,是研究植物进化的“活教材”。
明明随处可见 却还是保护物种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有一个疑问,既然公园里、街道旁有那么多银杏树,为什么还要把银杏列为濒危物种,像大熊猫一样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呢?
其实,现在随处可见的银杏,几乎都是无性繁殖的“克隆体”。它们的基因高度相似。而真正自然生长、繁殖的野生银杏非常稀少,只存在于中国个别地区,比如浙江的天目山。那些野生的银杏树,拥有各自独特的“生命密码”(基因),如果遇到新的病虫害或气候剧变,这些不同的基因可能藏着抵抗灾难的秘密。而我们人工种植的、基因几乎一模一样的“克隆大军”银杏,一旦遇到一种它们无法抵抗的新疾病,就可能全军覆没。
所以,保护那些所剩无几的野生银杏种群,就是保护它未来能够继续适应地球环境、不断进化的希望。这正是它被定为濒危物种,并被全世界严格保护的根本原因。
“鸭脚”变“银杏”的华丽变身
银杏在中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最早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的《上林赋》。书中记载皇家园林中种植着数十种果树,其中“枰”或者“平仲”,指的就是银杏。
从秦汉时期开始,人们就开始栽培银杏,到了三国时期更加盛行。因为银杏树形高大挺拔,枝叶繁茂,深受古人喜爱。到了宋代,银杏在长江以南地区被广泛种植,并逐渐向北方推广。随着种植越来越普遍,它的名字也变得亲切起来。银杏的叶子形状像鸭子的脚掌,所以古人亲切地叫它“鸭脚”或“鸭脚木”。宋代诗人陆游就写过:“鸭脚叶黄乌臼丹……”说明那时候银杏在乡村已经很常见了。
银杏不仅可供观赏,它的种子还能食用和入药。清代吴其浚在《植物名实图考》中记载,银杏能够“入肺经、益脾气、定喘咳”。正因为有这些功效,银杏一度成为皇室贡品。但是,“鸭脚”这个名字在朝堂之上显得太过土气,于是人们根据它种子的特点——去掉黄色外皮后,露出的白色果核像小杏子——给它起了个优雅的新名字“银杏”。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解释说:“宋初始入贡,改呼银杏,因其形似小杏而核色白也,今名白果。”这下你明白了吧,银杏的名字来自它那像杏核一样的白色种子。
银杏种子成熟时,会散发出一股难闻的气味。这气味来自种子的黄色外皮。去掉这层外皮,里面就是白色的硬壳,最里面才是可以吃的部分——白果。
需要注意的是,白果含有微量毒素,必须加热煮熟后才能食用。
千年古树的青春密码
银杏树是植物界著名的“老寿星”,能活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在中国许多古老的寺庙和庭院里,经常能看到历经沧桑的古银杏树。西安古观音禅寺里有一棵著名的千年银杏,相传是唐太宗李世民亲手所植,至今依然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银杏为什么如此长寿?科学家们经过深入研究,发现了其中的奥秘。一方面,银杏具有很强的抗逆性,它们能够通过积累特殊的保护物质,来提高自身抵抗寒冷、干旱、盐碱等恶劣环境的能力。另一方面,银杏的维管形成层细胞具有持续分裂的能力,这些特殊的形成层细胞能够不断合成木质素等物质,增加树干的密度和强度,支撑着树木一年年长大。这种强大的自我更新能力,让银杏能够在漫长的岁月中屹立不倒,成为历史的见证者。
银杏还有一个有趣的别名——“公孙树”。这个名字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因为银杏生长缓慢,通常爷爷种下树,要到孙子辈才能吃到果子;另一方面也是形容它寿命很长,能够见证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
浑身是宝的“黄金树”
银杏不仅外形优美,更是一身都是宝的实用树种。
白果可以入药、做菜,是药食同源的佳品。白果炖鸡是浙江的传统名菜,在食材即将熟透时放入白果,既能消解肉食的油腻,又能增添独特风味,令人食欲大增。在广东潮汕地区,白果还是制作年夜饭甜品的必备食材,寓意着健康长寿、生活甜蜜。
科学家发现,银杏叶中含有160多种活性成分,包括黄酮类、萜类、酚类等化合物。上世纪60年代,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开发的心脑血管药物“舒血宁”,主要成分就是银杏叶提取物。这些提取物还可以用于制作护发素、面霜等化妆品,具有抗氧化、延缓衰老的功效。
虽然银杏外种皮的气味不太好闻,但它的浸提液却是很好的天然驱虫剂,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另外,银杏木材质地优良,光泽美观,纹理笔直,结构细腻,易于加工。它自带香气,不易开裂,耐蛀蚀,是制作匾额、乐器和高档家具的理想材料。在明代,就连官员上朝使用的笏板(也称朝板)也是用银杏木制作的。
最美的银杏在哪里?
银杏的美,是亿万年自然历史的厚重积淀,是数千年人文情感的深情寄托。这一树树金黄,不仅装点了秋色,更在无声地诉说着时光的故事,传递着生命的奇迹。
其实,每个人的记忆深处,都矗立着一棵独一无二的银杏树。它或许生长在书声琅琅的校园一角,为你洒下求知的荫凉;或许静立于故乡炊烟袅袅的巷口,是你归家的路标;又或是某次旅途邂逅,在千年古刹的晨钟暮鼓里,与你默然相望的那一树金黄。
这,或许就是银杏最动人的魅力所在。 李勃/文 栏目策划/宁峰(华商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