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金九银十”,结婚也不例外,9月和10月往往是新人们结婚的旺季。送红包,早已成为民间约定俗成的规矩。随着“份子钱”的水涨船高,随礼便成了最头疼的事。
13场婚礼随份五六千元
国庆长假刚刚过完,许多网友就在网上晒起了假期随的份子钱。少则几百元,多则几千元甚至上万元,有的地方不仅结婚要随份子,升学、搬家、参军、孩子满月、周岁等都要请客随礼,越刮越猛的“随礼风”让不少人难以承受。
网友“嘻哈啰”:1981年的时候,厂里有人结婚,和工友凑份子买了一个洗脸盆,当时花了一两元钱,每个人也就几毛钱。现在红包的起步价已经涨到了100元以上,现在100元都觉得羞于出手,一般都200元,涨了几百倍。
份子钱太少脸面上过不去
在媒体上班的徐先生:10月份参加了三场同学的婚礼,便将半个月工资全部“送”完了。“不随这么多钱,脸面上过不去呀!”现在的份子钱已经成了“面子钱”、“人情钱”和“尴尬钱”,若是给得太少,对方会觉得你“不够意思”,自己也会觉得“不好意思”,但份子钱给得多了,自己又吃不消。
在高新上班的王女士:份子钱说白了就是一种人际交往,人们通过这种方式增进感情,自己结婚后,这些钱都会回收到自己手中,现在给别人凑份子,实际上也是给自己做了一份“定期储蓄”,份子钱这份“人情债”,欠了终归要还的。
人情更需平日积累
西安一家心理咨询室的董老师告诉记者,人情消费是一种礼节。礼尚往来是值得肯定的。“最核心的原因是面子。‘面子’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礼品往往体现出送礼者对接受礼品者的重视程度。”随礼要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而为,朋友之间的感情重在平时积累,不能仅仅将随礼的多少看做关系的远近。
在记者采访中,大多数人表示,层出不穷的“人情消费”已经很难用合理或不合理进行区分。“有时候,一个和你并不熟悉的人给你发来结婚请帖,你说去还是不去呢!犹犹豫豫后最终还是选择照顾一下这个人的面子。”
本报记者宋雨 赵庆 实习生龙蕾(西安晚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