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查看日志|返回日志列表

西安城区无正规校车 超载普遍安全问题堪忧

标签面包车  安全  记者调查  小学生  小巷子  2011-11-18 15:12

昨日,记者调查发现,西安多所学校的学生接送车,存在超载等现象,一些改装过的学生接送车的安全问题更令人担忧。

面包车拆掉靠背

单排座椅成双排板凳

昨日中午12时,记者来到东郊的几家小学门口,此时学生刚刚放学,不少家长或骑车或开车等着接孩子。而在西光实验小学门口拐弯处的一条小巷子里,一辆车窗贴着暗色车膜的银灰色面包车开着门停在路边,时不时有小学生朝面包车走去,“帮我接一下书包。”一个小男孩摘下书包递给车上的一个女生后,转身跳上车坐到后排座上。记者看到,这辆7座的五菱面包车内,中间一排座位原有的靠背已被拆除,7个小学生背靠背坐在“平板”座位上。下午1时30分,记者在西光实验小学旁边的巷子口再次遇到这辆面包车,让记者吃惊的是,车门打开后,从上面足足跳下来12名小学生。“这是我们院子的车,每天我们几个都坐它上下学。”一个男生说。

   私人大巴车

每天接送学生超载运行

下午4时,黄河小学门口,一辆31座的大巴车停放在学校北侧十字路口,从外观上看与普通的大巴车并无两样,只是在车内驾驶座旁边增设了3个座位。

“这车是几个学生家长联系的私人车。每天接送孩子在学校和十里铺之间往返,一个孩子一个月200元车费。”学生家长张女士说。4时50分,放学铃响了,陆续有学生走上大巴车。记者看到,几个低年级的男生上车后都争先恐后抢驾驶座旁边的3个座位。5时40分,车子满员后驶离。

“车上没有安全带,遇紧急情况刹车,根本无法保障安全。”一名知情人透露,该校车每天接送大约40名孩子,都是超载运行。

改装三轮摩托车

帮“小饭桌”接学生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小学门口都有造型独特的接送车等待学生放学,“三轮大篷车”、“全封闭”的电动摩托车,样式繁多。“哎呀,还能装啊?”一位送孩子放学的家长看到“三轮大篷车”里挤着8个小学生后不禁叫起来。

记者从附近的商店店主处得知,现在很多学校都没有专业校车,这些个性三轮车都是学校附近的“小饭桌”自己改装,方便接送学生。一位“三轮大篷车”驾驶员坦言:“反正路近,挤一下没什么,家里有十多个孩子,车子加工后,就可以多拉几个学生,很方便。”

昨日,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西安现存的学生接送车样式各异,而安全问题成为学校老师和家长们的关注焦点。

退休教师李女士说,自家小区里就有一些家长给孩子们张罗了一辆面包车,她觉得很不安全:“车子玻璃都贴着深黑色的膜,根本看不见里面,即使超载交警也看不见。”

记者发现一些学生接送车将车身漆成鲜艳的亮黄色,并标有醒目的“校车”字样,但大多数校车都是由普通民用乘用车改装而来。“车况参差不齐,有的车还直接停在马路边上下人,这些都是不安全因素。”学生家长霍先生说。

文/图 记者龚伟芳 付垚 实习生张媛

除阎良外

西安无正规校车

校车管理办法目前尚在研讨中

本报讯 (记者郭欣 实习生刘珂) 西安市除了阎良区有31辆规范的校车外,其他地方几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校车,即达不到国标。昨日,市交管部门相关人员这样说。

记者从西安市交管部门了解到,西安市除阎良区有31辆规范的校车外,其他地方几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校车。相关科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校车的产生需要通过几道程序,首先由学校向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在通过教育主管部门的登记、审核后,再到车管部门挂牌,由交管部门核发通行证。校车牌照与一般社会车辆的牌照并无区别,但按照国标,专业的校车应该有统一标识,车身颜色统一为醒目的黄色,车体前后也应有明显的提醒标志。而非专业的校车只经教育部门登记、审批,承担运送学生的职责。目前西安的校车管理办法尚在研讨中。

交管部门表示,目前,全市交管部门正在进行“三超一疲劳”的专项整治行动,其中接送学生车辆也是整治重点。

在交警的日常工作中,接送学生车辆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幼儿校车超员比较严重。此外,车上没有安全带,没有配备专人看管等问题也比较突出。

西安开展交通安全专项教育

校车有隐患 必须立即停用

本报讯 (记者 刘振) 省教育厅昨日部署冬季校园安全工作时要求,各地、各学校制定应对极端天气的安全措施,必要时可停运校车或调整上课、入园时间。我市教育部门昨日紧急开展校车安全大检查,要求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必须立即停止使用。

市教育局要求,从11月17日到19日,各区县教育局要对辖区所有接送学生车辆逐一进行安全检查,积极配合交警、安监等部门做好上下学车辆的监管工作。从11月17日~12月17日,全市教育系统要开展一个月的交通安全专项教育,教育学生坚决不乘坐拼装车、报废车、农用车、货运车等非法运营车辆上下学,提醒家长提高安全意识和监护人责任意识,不要租用不符合安全规定的车辆接送学生。(西安晚报)

分享 543 次阅读 | 0 个评论

留下脚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