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查看日志|返回日志列表

扩内需以民生为重点

标签工作  会议  中共中央  改善民生  扩大内需  2011-12-15 15:44
明年经济工作五大任务

  一、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三、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

  四、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五、大力

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2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九名常委出席会议,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温家宝全面总结今年经济工作,对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有关重大问题作出具体部署。

  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五项主要任务。会议提出必须继续抓住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来;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牢牢把握加快改革创新这一强大动力,抓住时机尽快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切实办好涉及民生的大事要事,注重提高发展的包容性。

  会议认为,推动明年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要稳中求进,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

  会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着力加强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以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稳增长稳货币稳物价

  “稳增长”应对下行压力

  内容摘要:

  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

  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统筹处理速度、结构、物价三者关系。

  稳增长,就是坚持扩大内需、稳定外需,努力克服国内外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专家解读:

  在内外因素作用下,中国经济

  增速已从今年一季度的9.7%回落到三季度的9.1%,外界对中国经济增速“失速”的担忧再起。据此中央提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的判断。

  “中国经济增速在回落,增速适度回落是我们期望的。但要防止经济增速回落过快,引发就业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所以要稳住经济增长。”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指出。

  政策分析人士认为,政府提出明年的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稳增长”的水平应该是9%左右。

  近期或下调存准率和利率

  内容摘要: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专家解读:

  “稳健货币政策的提法,应该说和去年的政策是一致的。”西北大学经管学院卢山冰教授认为,“这个主要是为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由于此前的调控政策效果需要在8~24个月才能看到明显效果,因此采取一致的政策,也有利于稳固和持续目前的调控效果。”

  “今明两年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提法不变,但在执行中却有很大的灵活性。”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李富友告诉记者,今年以来,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是从紧执行。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都接连提高,重点是为了抑制通胀,现在这个目标已基本达到。“总体来说,灵活调整的态势将在明年得以延续。”他认为,基于这种考虑,央行有可能在近期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以释放更多的流动性。

  本报记者刘雪涛韩博强

  “稳物价”防价格反弹

  内容摘要:

  控物价,就是继续采取综合措施,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防止价格走势出现反弹。

  专家解读:

  稳物价是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11月份4.2%的CPI同比涨幅,比上月回落1.3个百分点,比年中峰值回落了2.3个百分点。价格调控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百姓感受来看,物价仍居高位。加上国内劳动力、资源等价格上涨形成的成本推动因素,以及欧美国家新一轮货币量化宽松政策的不确定性,未来价格走势不容乐观。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指出,当前通胀压力主要集中在成本推动的价格上涨,以及输入性通胀的不确定性上。

  稳定物价的基础是发展生产、保证供应。会议强调,明年要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调结构增收入降房价

  “调结构”力推发展方式转变

  内容摘要:

  必须继续抓住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

  要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专家解读: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决定着中国经济能否在阴霾的国际环境中突围,也决定着中国能否在新一轮国际产业格局调整中占据先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说。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认为,中国这样的经济大国,不能把经济发展的希望长期寄托在外需上。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远未完成,蕴含的内需潜力惊人。

  扩大“中产”建“橄榄型”社会

  内容摘要:

  要合理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收入。

  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来。

  专家解读: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李富友表示:“过去我们重点是解决贫困问题,一线工人的收入已有适当提高,但中等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变化较小。”李富友认为,这不利于构建“橄榄型”的社会结构。因此,继续提高中等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扩大这一群体的比重,有利于进一步消除贫富差距,扩大内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西北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卢山冰看来,“提高中等收入阶层的比重”的提法比较新,因为以前更多关注的是中低收入人群。“未来有可能在税收、分配体制等方面做出一定的调整,提升中等收入阶层的人群。”卢山冰如此预测,“毕竟这个阶层将是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主导。”

  本报记者 刘雪涛 韩博强

  房地产调控不动摇

  内容摘要:

  要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促进房价合理回归。推进房产税改革试点。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和房产税改革试点,合理调整消费税范围和税率结构,全面改革资源税制度。

  专家解读:

  北京房地产业协会秘书长陈志表示,中央政府提出的要促进房价合理回归,有三层含义,一是指住宅市场房屋回归到房子的本质属性——居住属性,而不是投资属性;另一层含义,要使价格回归到百姓能够买得起的价位,所以会议上提出要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来,整个宏观政策是一体的;再次指的是要保护已经拥有房子的人基本的权利,也就是防止房价出现暴跌。

  对于推进房产税改革试点工作,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税务教研组组长汪蔚青表示,今年1月28日国务院在重庆和上海试点对个人住房开征房产税,一年快过去了,房产税试点情况究竟怎样,选择哪一种模式,还是综合两种征税模式?在明年推进房产税改革试点工作中,模式选择之后,房产税的税制改革将会是政府要推进的工作之一。

  本报记者 顾哲瑞

  结构性减税利于经济增长

  内容摘要:

  财政政策要继续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

  专家解读: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李义平表示,结构性减税将主要面向中小企业、文化产业等新兴产业。“减少中小企业税负,有利于经济增长。而减少老百姓的税负,可以让老百姓有钱敢于消费。”李义平说。

  本组稿件除署名外均据新华社等(华商报)

分享 575 次阅读 | 0 个评论

留下脚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