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查看日志|返回日志列表

乾陵博物馆否认开挖乾陵 称50年内不提此事

标签武则天  博物馆  资料  2012-01-13 14:47

武则天(资料图)

乾陵

乾陵(资料图)

昨日,一则名为“国家文物局再研究是否勘探武则天墓”的消息在网上流传,引发网民对是否应挖掘乾陵展开热议。乾陵博物馆馆长樊英峰昨日称“绝无此事”,并表示50年内都不再提及开挖乾陵一事。

昨日,《中国新闻周刊》一篇名为“国家文物局等再次研究是否大规模勘探武则天墓”的稿件,被多家网站转载。

该消息称:近日,有关专家透露,国家文物局、陕西省文物局、乾陵博物馆等部门再次研究是否大规模考古勘探乾陵的文物遗迹,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的陕西乾陵能否开掘的争论又起,备受瞩目。消息一经转载,网友们对是否应该开挖乾陵展开热烈讨论。

截至昨晚8时,凤凰网上的一项调查显示,30.6%的网友表示“不赞同开挖,主动挖掘帝王陵以失败经验居多,好奇和功利会毁了文化遗产”。而22.7%的网友则投票认为“赞同,发掘的技术和时机均已成熟”。而新浪网一项1.9万人参与投票的“你赞同发掘武则天墓吗”的调查中,赞成和反对的网友比例分别为60.6%和37%。

昨晚,记者向乾陵博物馆馆长樊英峰求证此事,对方表示,昨日已先后有6家媒体向其询问此事。对于挖掘勘探乾陵一事,樊英峰表示“绝无此事”。此外,他还强调,要纠正此前媒体报道“50年内不开挖乾陵”的说法。而应是,2007年,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曾明确表示“50年内不再提及开挖乾陵一事。”乾陵管理处副主任陈彦德告诉记者,1月11日, 省文物局局长赵荣还在乾陵调研,“当时赵荣局长就明确表示,乾陵管理处目前要做好的工作是保护利用和综合治理两方面,即做好文物本体的保护和环境的保护,做好乾陵景区的综合治理和整治。”

本报记者蒲晓旭

谣言原因

文物的诱惑

1.追寻失踪的《兰亭序》乾陵地宫里,到底有多少文物呢?经过这么多年的探测考察,一位资深的文物工作者推算:保守一些说,最少有五百吨!这还不包括墓道里的那些条石,而那些造型各异刻有文字的条石,也是难得的文物。根据考古工作者对乾陵主峰以下,垂直地宫的局部探测,以及对乾陵附近的陪葬墓的发掘,专家们推测乾陵墓室的结构,是由墓道、过洞、天井、前后通道,左右宫殿组成。左边躺着唐高宗,右边躺着武则天。在前后通道的两侧,又各有四间石洞,洞里装满了盛唐时最值钱的宝贝。在通向金刚墙的近百米过道两旁,摆满了各种金银祭器。而最让世人感兴趣的就是那件顶尖级国宝——《兰亭序》。史书记载,《兰亭序》在李世民遗诏里说是要枕在他脑袋下边。可是,五代耀州刺史温韬把昭陵盗了,但在他写的出土宝物清单上,却并没有《兰亭序》,那么十有八九《兰亭序》就藏在乾陵里面。乾陵一带的民间传闻中,早就有《兰亭序》陪葬武则天一说。此外,唐高宗李治风流倜傥、病塌上草就遗诏,要把他生前喜欢的字画全部随葬入墓,估计书法大圣王羲之除《兰亭序》之外的精品都被李治带入了棺椁。2.车载斗量的珠宝而武则天更是才气横溢的一代尤物,可流传至今的《全唐诗》中,只收了她很少一部分诗作。武则天那么多失传佳作哪里去了呢?是否就葬在陵中?这些都还是个谜。文物专家郭沫若先生曾对周恩来总理说:“毫无疑问,肯定有不少字画书籍保存在墓室里!打开乾陵,说不定武则天的《垂拱集》百卷和《金轮集》十卷可重见天日!也说不定武后的画像、上官婉儿等人的手迹都能见到!石破天惊,一定是一件石破天惊的大事情!”

郭沫若只字未提墓室中那车载斗量的金银珠宝。

其实,可以想象,乾陵一开,其间珍宝定会光耀全世界,不弄个世界第九奇迹才怪!漫漫历史,几多沉浮?对乾陵感兴趣的岂止郭沫若一人?多少代志士仁人,谁不想在有生之年一饱眼福?

利益的诱惑

最少可增加500万游客有专家认为,在科学发掘乾陵的客观环境已经成熟的情况下,早一天发掘比迟一天发掘要好。“镇国之宝”早日面世,对盛唐的研究可以推向一个中西文化比对的高潮;可以提升中华民族在国际上的声望。更可以有力地促进“西部大开发”,繁荣中国的旅游业。对于陕西来说,经济学家和文物工作者们预测,乾陵一开,陕西每年最少可增加五百万游客,五百万游客会带来多么大的经济效益?而这五百万游客又会给西部大开发带来多少信息、多少投资?目前,许多专家认定乾陵是唐十八陵中惟一未被盗掘的陵墓。理由是乾陵墓道完整,而舍弃墓道,从石山腹部另凿新洞入地宫,难度很大,目前尚未发现新的盗洞。至于事实是否像人们希望的那样,只有等到打开地宫的那天才能得知了。乾陵被冷兵器时代的刀剑劈过,被热兵器时代的机枪、大炮轰过,1200多年之中,有名有姓的盗乾陵者就有17人之多,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出动人数40万之多,乾陵所在的梁山几乎被挖走了一半。乾陵被打开,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没有人知道。专家交锋石兴邦:时机和条件成熟了

陕西省考古界老前辈石兴邦(现任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及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所长等职,并被选为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陕西省考古学会副会长),几次撰文说,发掘乾陵的各种条件都具备了,时机也成熟了。40多年来,考古界对南唐二陵、明定陵、法门寺地宫、秦公大墓的发掘中,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造就了一支高水平的专业队伍,完全能够胜任对乾陵的发掘工作。发掘乾陵是陕西省政府40多年来的一种官方行为,在花重金撰写几十万字、有众多科学家参与、异常严密的《唐乾陵发掘计划》中指出:所谓发掘,就是在采用密闭系统,阻隔空气流通的有效措施下,只允许两个携带有氧呼吸设备的无菌工作人员(或机器人)进入墓道,用微光摄像器材采回资料就算发掘成功。如何保护,如何展出应根据资料制定。那肯定是若干年之后的事情了,这怎么会对文物有损害?乾陵具有全国其他帝陵目前都不具备科学发掘的五个条件:知道主墓室的位置,且准确无误,一打就开;内藏丰富且证明没有被盗过;花重金撰写的发掘方案,和经多方考证的征求意见稿;几十年不间断的上书中央,已引起高端重视;可以证明帝陵正处于损坏之中,而要立即进行抢救的资料。

在科学发掘乾陵的客观环境已经成熟的情况下,早一天发掘比迟一天发掘要好。

“镇国之宝”早日面世,对盛唐的研究可以推向一个中西文化比对的高潮;可以提升中华民族在国际上的声望。更可以有力地促进“西部大开发”,繁荣中国的旅游业。

宿白:对祖先的东西要慎重

既有陕西省的考古专家一再呼吁挖掘,也有不少国内的考古专家提出质疑。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刘庆柱所长就反对陕西乾陵的挖掘。他指出,关于乾陵挖掘的申请,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陕西省文物局、陕西省政府向国务院申报过数次。国务院为此还专门组织过专家研讨,刘庆柱所长本人就参与过当时的研讨,针对地震、黄土土质、气候对乾陵的影响,当时与会的权威考古专家一条一条给驳了。至今考古界老一些的专家都不同意挖掘。北京大学考古学系教授宿白就一再强调,对祖先留下的东西要慎重。法门寺唐代地宫出土的丝绸,至今仍存放在冰箱里不能拿出来示人,不是足以说明保护条件不过关吗?刘庆柱告诉记者,世界考古界的普遍观点是,在科学技术条件还有局限的情况下,不发掘要比发掘好,因为相对而言,地下一千多年的微环境还是稳定的。他本人也专门到过埃及的帝王谷考察过,其实埃及政府对帝王谷的挖掘还是非常审慎的,挖掘更多的还是陪葬墓,并非人们想象的,对法老的墓发现一个、挖掘一个。(本组稿件除署名外均据《中国新闻周刊》、《北京科技报》等)(西安晚报)

分享 432 次阅读 | 0 个评论

留下脚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