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气象局统计,去年12月1日到今年1月31日,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偏低,但平均下来,还是比去年同期高一点。
北京和全国范围内,在1月下旬出现了最低温。北京有6天日最低气温低于-10℃,其中1月23日出现了入冬以来最低气温,-13.3℃。
受影响最大的东北和西北地区,内蒙古部分地区有5到8天最低气温跌至-46.9℃,满洲里1月29日最低气温为-44.9℃,跌破历史极值,新疆轮台也突破历史极值。
入冬以来,全国共有42个地方出现极端低温天气。
■全国降温
内蒙部分地区最低气温跌至-46.9℃
1月27日 内蒙古图里河,最低气温-46.9℃
1月29日 内蒙古满洲里,最低气温-44.9℃(历史极值)
1月30日 内蒙古陈巴尔虎旗,最低气温-45.5℃
1月30日 内蒙古海拉尔,最低气温-42.9℃
1月30日内蒙古额尔古纳市-45.1℃
1月23日 北京,最低的气温是-13.3℃(今年入冬来最低气温)
1月25日 广州,最低气温3.5℃(入冬来最低气温)
2月2日 上海,最高气温1.9℃ 据《新京报》
西安未来一周气温仍比往年偏低
■记者刘珺肖小燕
阳光讯 刚进入2月,冷空气就横扫东北和西北等地区,气温比前两天冷了不少,大家在立春过后仍能感到明显的冷风,而今晨更会出现极端的寒冷天气,从目前状况看,未来一周我省气温仍将比历年同期偏低。
今晨将出现强冷天气
昨晚,冷风扑面,可以明显见到呼出的气体。在室外,记者拿着温度计测量了温度,显示在-6℃左右,比前一日温度约下降3℃~6℃左右。
据了解,由于受中等强度冷空气影响,今天西安市还将有较明显的降温、冷风天气,总体而言降温还将继续。而极端最低气温将会出现在今晨。
未来一周我省气温偏低
据了解,2月上旬出现长时间降温天气并不少见,但这次冷空气来势汹汹,其后还有新的冷空气补充,预计2月上旬,温度还是偏低,低温天气短时间内不会有明显的改善。
根据目前的天气形势来看,未来一周我省气温仍将比历年同期偏低,后期气温略有回升。
今晨西安最低温度-7℃
近2日西安温度下降6℃~10℃,在吹风条件下,在街上游玩的朋友感觉更冷些。今天西安市虽然阳光普照,但气温会继续下降,最低温将下降至-7℃,最高温仅2℃。
■mini贴士
天冷勿忘保暖
在这里提醒大家,低温天气下,首先注意保暖,其次要注意出行安全和取暖安全,不要在野外用火。年老体弱者和小朋友最好减少出门。出门和游玩期间,最好佩戴围巾、棉帽等保暖物品。
冷天有些人“补不得”
天气转冷,进补成为老百姓的习惯。冬季进补的对象应为身体虚弱的中老年人;劳累过度、亚健康状态的人;久病、术后或大病初愈等群体。年轻体壮无病之人,对寒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者,则无需进补。
■极寒天气·专家探因
“小冰川”时期到来
对于此次极寒天气,有科学家认为这意味着“小冰川”时期到来,还有专家认为这与太阳活动有关。包括我国气象部门在内的机构和组织普遍认为,这次极寒天气与北极地区的气压变化有关,这属于全球变暖导致的极端天气事件,是去年夏季太平洋吸热过多,影响今冬北极圈海冰变化,继而产生强烈寒潮。
中国气象中心首席预报员孙军表示,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天受到的影响,都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
国家海洋局海洋-大气化学与全球变化重点实验室主任陈立奇解释,北极地区的气压产生的冷空气会从三条路线南下,北美、欧洲和东北亚,也就是这三个区域往年冬天常见的寒潮,而今年,两股路线,欧洲和东北亚的寒潮则特别强烈。
欧亚极寒,缘起北冰洋海冰溶解?
横扫欧亚大陆的寒流仍未停下脚步,近日,“严寒”已成为今年冬天整个北半球的“主题”。目前欧洲大部分地区气温创下历史新低。截至7日,欧亚大陆已有368人死于寒冷。
北冰洋海冰溶解或是“主谋”
目前,正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认定,寒冷气流之所以如此复杂、多变,在于北冰洋海冰的溶解,让原本覆盖于冰面之下的洋面,开始直接与大气发生联系和反应。此次横扫欧洲的东风寒流,背后正是俄罗斯西北部上空的强烈反气旋。
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的斯蒂芬·拉姆斯多夫教授认为,近期的气候变化模式正好与此前通过计算机得出的关于全球变暖下的海冰消失对大气的影响预测相吻合。“海冰融化使得北冰洋海水的温度高于上空的空气,加速了巴伦支海周边高压气候系统的形成,而后果就是寒冷气候吹向欧洲。”
极寒或与上层气流存在联系
不过,有专家认为,海冰消失并非造成极寒天气的唯一原因。英国气候研究员亚当·斯凯菲认为,必定存在其他的影响因素。他表示,当前的极寒天气明显地与上层气流之间存在联系。“30千米上空的气流非常弱,而计算机的模型试验已经多次证明,这种高空很弱的气流,造成了整个北欧的高气压与英国寒冷。”斯凯菲说。据中新社、《新京报》(阳光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