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查看日志|返回日志列表

一辈子缴税100万

标签数字  增值税  中国人  工薪阶层  2012-03-10 10:43
这一辈子要交100万的税?没错。这不是富豪们的故事,而是你,我,这样普通的工薪阶层身上正在发生着的现实。

  这个让你我心惊肉跳的数字,远远大于我们每个月工资单上的缴税额,因为大量的税都被中国现行税制所遮蔽。

  在以流转税也就是间接税为主的税制结构中,70%以上的税收额来自流通环节中企业

所交的增值税营业税等。税收近9万亿,同比增幅22.6%,这就是2011年中国人纳税的现实。自2004年起,中国一直在提“结构性减税”,但财政收入非但没有减少,甚至连减缓增长也没有,每年增长速度都比GDP快十多个百分点。这还不包括在税之外,更为庞大的而且根本找不到统计数字的“费”。

  100万元税收是这么来的

  如果你年薪15万,从25岁工作到60岁,这35年间缴纳个人所得税52万元左右(已扣除社会保险等)。

  根据中国的习惯,这一生通常你至少会买一套10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假设是150万元。如果这是你的唯一住房,至少需要缴纳2万多元契税和其他一些零星的各种税。在建造这套房子时,开发商要向国家交多少税费至今也没有确切的说法,姑且按较低水平的10%来算,那就是15万。

  如果你买一辆国产的20万元左右的车,其中含的税至少有七八万元。倘若是进口车,就要交得更多。

  如果你给孩子买奶粉,用护肤品,看电影,有时要在外请朋友们吃饭,偶尔还买个iPad3什么的,平均每个月花费3000元左右,则要缴纳的税为600元以上。到60岁时,为此交纳的税为25万元以上。

  加起来一共是102万元。这还不算你在25岁之前和60岁之后的所有花费(见示意图)。

  吃饭看电影睡觉 都在交税

  这个账单的数字,远远大于每个月我们工资单上的缴税数额。

  这与中国以流转税为主的税制结构有关。在国家每年的税收总额中,只有6%左右来自个人所得税,70%以上都来自增值税营业税等流通环节的流转税。但实际上,许多企业往往将税钱加在商品中,一环环悄悄转嫁给消费者——我们吃每一顿饭、看每一场电影,甚至是睡觉时都在交税,因为脸上用了护肤品而空调或暖气正在运转。

  以苹果iPhone4S(16G)为例,在内地卖4988元,香港大约卖4129元,在美国约卖4087元。这是因为,国内的苹果手机,是联通等运营商从美国苹果公司手上购买的,算进口,得加上17%的增值税。但苹果手机是在深圳的保税区生产,出口到美国和香港却不用交税,所以能卖得比内地便宜。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透露,中国的增值税为17%和13%两档,相比较,欧洲平均为10%,日本为4%。而且,增值税是一种间接税,商品每流通一次,都可能被征税,而最后往往是由消费者来买单。

  商家将这些税收成本转嫁给了消费者,最直接的体现是商品价格比国外的普遍要高。一些发达国家主要是向居民直接征税,流转环节征税很少,所以商品中含税也少。

  企业也郁闷

  毛利率仅15% 增值税达17%

  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告诉记者:“我们的联想电脑在国内没有办法卖得不贵,有17%的增值税必须加到价格里面,但产品毛利率只有15%。”

  “如果2012年就把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控制在10%以内,至少可以给全国企业和居民减少1万亿元的负担。”2012年的两会上,政协委员李剑阁说。他是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董事长。

  2003年以来,我国的GDP年增长速度保持在10%左右,但财政税收的年增长速度始终高于GDP十到二十个百分点。

  不过,官方不认同税负繁重的说法。2011年年底,《人民日报》发表文章称,中国的税负不痛苦,而且是合理的。理由是,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07年的一项计算,工业化国家宏观税负的平均水平为45.3%,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为35.5%。而中国没有达到这个标准。

  李剑阁提供的数据是,中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虽然从2002年的15.7%一直攀升到2011年的近23%,且没有任何一年出现下降。但他同时指出,中国大量的财政收入是没有纳入到预算范围内的。也就是说,很多超收的税收,没有计算到上述公式中去。

  财政增速猛

  预算增速8% 实际增24.8%

  “2012年预算报告里的财政收入这块,估计总体增长9%,其中每一个税种的增长比例,都还是上浮的。我实在看不出来,今年拿什么做到给中小微企业减轻税负?”

  2012年3月6日下午5点,全国政协的“第21组工商联”小组讨论会场,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金抢过话筒,坚持要再说两句税收的事。

  2011年两会做预算时,定的财政收入增速还低一个百分点,为8%,但近期公布的实际结果,却是24.8%,且远远高出9.2%的年GDP增速。政协委员、中金公司董事长李剑阁发现,十年来,财政实际收入年年大幅超过年初预算,还年年增速高出GDP十到二十个百分点。2004年以来,我国就已经开始“结构性减税”,但财政收入并没有因此减少过,甚至连减缓增长也没有。

  综观共和国的税史,差不多每隔十年都会有一次大税改。至今已经经历了四次大的税改,每次税改都既与经济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又会带来政治、经济关系的深刻调整。

  发轫于2011年的新一轮税制改革,选择的是以结构性减税为突破口。“我建议立即减税1万亿元来提高效率。”活跃的独立经济学家、玫瑰石公司董事谢国忠对记者说,“如果没有大规模减税的话,中国经济会有陷入滞胀的风险。”

  四次税收改革

  第一次税制改革,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利改税"。第二次是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分税制改革解决了中央没钱的老问题,但造成了地方政府土地财政问题。

  第三次是2003年以来,包括统一内外资企业税、增值税转型、取消农业税、修订个人所得税等新的税制改革。

  第四次是发轫于2011年的新一轮税制改革,选择的是以结构性减税为突破口。

  对话“收税人”

  税收不应跑得太快

  就读者关心的税收问题,记者采访了十几位分散在全国税务一线的工作人员。请不要视之为一次“官方回应”,这仅仅是税务体系内外的人们,一场关于税的诚意对话。

  税收增速有点快

  @朱子高rhing(上海某银行职员):GDP增长速度和税收增长速度保持什么关系比较合适?

  税官:税收增加本来就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之一,经济好税收当然多,但税收增速不宜过快,应当与GDP增速相匹配。

  税官:这些年税收都是20%的增长,目前超过GDP增长太多了,分配比例过重。

  税官:现在物价增长很快,如果税收再迅猛增长,老百姓会有意见。

  个税管不住有钱人?

  @懒小江 (呼和浩特学生):如今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政府也在通过提高个税起征点来缩小这种差距,但我们感觉效果并不明显。这种方法是否确实有效?

  税官:这个问题坊间舆论议论比较热,似乎提高个税起征点就可以杀富济贫,实际上通过提高起征点来解决贫富分化的问题,没有太大意义。越是高收入阶层的人,往往收入来源越多,其中还有很多灰色、黑色的隐形收入,这些不透明收入往往税务部门是无法掌握的。如果高收入者的全部收入都能正常纳税,起征点调不调无所谓。

  税收任务压力大

  @獬豸警官 (安徽安庆警察):在实际操作中和你所知道的范畴内,各地以及你们个人每年有征税任务量的要求么,任务完成情况和收入挂钩么?

  税官:中央我不清楚,从省一级开始,每年会在上一年的税收收入基础上定一个增长目标。注意,是增长多少,从没提过可以减少或持平,金融危机也不例外,只有增幅大小的区别。

  省里会把税收收入指标分解到每个市,市再把指标分解到县、区等,一级级分解落实到各单位,但不到个人,而且是白纸黑字文件写清楚的。税收收入是整体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完不成的话,往大了说是国家没钱用,往小了说是税务局领导乌纱帽不保。据《南方周末》(华商报)

分享 445 次阅读 | 0 个评论

留下脚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