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查看日志|返回日志列表

不依赖电话、QQ 老师又要家访了

标签家庭  学校  中小学教师  成年人  教育厅  2012-03-31 16:51
 老师到家里家访,是很多成年人儿时的记忆。随着通讯发展,打电话、上QQ已逐渐取代传统家访。但从今年起,家访将重新回到我省义务段学生的生活中。

  省教育厅昨日召开全省中小学教师“走进家庭、携手育人”大家访活动电视电话会议,要求今后所有初中和小学教师(含特殊教育学校)每学期至少对每名学生进行一

次家访。

  内容

  开展帮扶、辅导等助学活动

  家访以学校为单位组织实施,校长是第一责任人,要带头家访。

  家访形式可因地制宜:

  学校所在县(区)域内学生家庭,应采用实地家访和就近家访的形式,县(区)域外学生家庭,可利用电话、信函网络等多种形式进行家访。

  家访将重点关注六类家庭:

  一是经济困难家庭,二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家庭,三是思想和学业上有重大变化的学生家庭,四是留守儿童(含单亲子女)家庭,五是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家庭,六是残疾学生家庭。

  老师家访的主要内容包括:

  了解学生家庭情况、成长环境、在家表现、学习和生活习惯;

  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思想、学习情况和综合表现;

  对家长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好解释;

  指导家长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

  以六类家庭为重点,开展帮扶、辅导(包括心理辅导和学习辅导)及其他助学活动;

  征求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与家长共同探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效方法与途径。

  监督

  家访纳入老师考评晋级内容

  省教育厅要求,家访中,老师对学生要以“正面肯定、积极鼓励”为主,注意保护学生及家庭隐私,并填写《家访手记》,通过文字、图片等形式建立学生家访档案。

  为防止家访走形式、“一阵风”,省教育厅将把家访情况列入教师师德档案和业务档案,作为教师师德考评、绩效考核及评优、晋级的重要内容。

  同时,各地每学期也将对家访活动进行总结和表彰,并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

  据悉,大家访活动涉及到全省28万余名义务段教师。昨日会议后,各地将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执行方案,陆续开始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幼儿园可参照执行。

  为何家访

  通讯再发达 也不能替代家访

  “家访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传统方法。”省教育厅厅长杨希文介绍说,但近年来,随着通讯发展,家访渐渐被淡化。老师们尤其是城市的老师们越来越习惯通过家长会,通报学生表现。个别学校和教师甚至把“叫家长”作为一种常规的惩罚性教育,其结果是学生害怕、家长叫苦,教育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杨希文说,家访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环境,走进学生心灵,以便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与家长一起携手育人。

  各方看法

  使学生感觉被关注是种激励

  “家访特别好!”西安长安南路小学副校长昌革军说,让老师走进学生家中,可以和家长近距离深入交流,也会使学生产生被关注的感觉,是一种非常好的激励。

  “比把家长叫到学校来要好。”西安高新逸翠园学校一班主任林少琼说,家访会让学生和家长放下思想包袱,更加敞开心扉。

  家长和学生对家访也很支持。“多沟通挺好的,这样老师和家长也能互相理解。”家长张菊芳说。初一学生都梦真说:“老师来我们家里,还可以帮我辅导作业。老师也不会跟妈妈说我的缺点,一般都只说好的一面,因为老师说,这样会让家长对孩子更有信心!”

  回忆家访

  老师走到我家,裤腿上全是泥

  很多成年人都对老师家访有些难忘的记忆。在西安市电子商城工作的王军鹏回忆说,小学二年级时,因为村里离学校远,早上常常迟到。班主任问他,他不敢吭声。后来,有一次,班主任从学校走到了他家,那天下着雨,当老师到家时,布鞋和裤腿上全是泥。

  老师这才发现原来他住得那么远,便让他住到老师的宿舍。

  “老师的那次家访可以说改变了我的一生。”西安市的郭先生说,自己小时候调皮,学习不太好,老师经常到家里跟爸妈聊天,关心他。他很受鼓舞,经过努力,中考考入了一所师范学校。

  本报记者卢红曼(华商报)

分享 557 次阅读 | 0 个评论

留下脚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