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查看日志|返回日志列表

助老爱心存“银行” 老了可支取“服务”

标签银行  老人  西安市  志愿者  未央区  2012-04-04 10:11
“我已经在‘银行’存了近3000个小时了。”4月1日,在西安市未央区辛家庙街道东元路物流社区的居家养老站内,正在为前来就餐的老人做饭的柴伟晋解释说,她所说的“银行”不存钱,只“存储”时间,社区居民都称这家银行为“绿色银行”。

  100名志愿者为老人服务

  爱心存

在“绿色银行”

  “她已经是老志愿者了。”看着正在忙着为老人们做饭的柴伟晋,物流社区社区主任靳改珍说,平日里社区内和柴伟晋一样的100余名志愿者是“绿色银行”的储户,除了在居家养老站为老人提供服务外,还经常帮一些孤寡老人或行动不便的老人买菜、做饭、洗澡、洗衣服、收拾房子、聊天等。

  啥是“绿色银行”?靳改珍介绍,“绿色银行”,是指志愿者将参与助老的时间存进“绿色银行”,当志愿者老了需要帮助时,就可以从该“银行”支取相应的“被服务时间”。

  柴伟晋说,2006年物流社区“绿色银行”成立后,她是“绿色银行”的首批“储户”。“人都会老,都会有行动不便的时候,在这些老人的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将来。”截至目前,柴伟晋已经照顾了6位老人,其中两位老人已经去世。

  今年89岁、从去年开始接受“绿色银行”储户照顾的李奶奶对“绿色银行”这种助老模式很是认同,她说:“我腿脚不太方便,以前上街买个菜啥的都是问题,自从去年‘绿色银行’的志愿者照顾我后,别说买菜我不愁了,就连洗衣服、收拾房子这些事都不用我干,并且这些志愿者来家里后,陪我聊聊天,我的心情也好多了。”李奶奶说,如果有可能的话,她希望更多的老人能够得到“绿色银行”志愿者的照顾。

  辛家庙街办:

  已在10个社区推广

  据靳改珍介绍,目前物流社区有100余名志愿者,这些志愿者全部为“绿色银行”的固定“储户”,还有大概30余名活期“储户”,这批活期“储户”多为社区内的在校学生,每逢寒暑假,他们就会担任“绿色银行”的志愿者,上门照顾一些老人。

  辛家庙街办社区服务中心主任韩红博介绍,物流社区“绿色银行”助老模式调动了社区居民助老、敬老的积极性。目前,辛家庙街办已将这种助老模式在辖区内的其他10个社区进行推广,相信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志愿者们的助老爱心将会不断地传递下去的。本报记者张波

  1问

  如何存助老爱心?

  靳改珍说,2006年她在社区工作中发现,物流社区内老人数量逐渐增加。“社区有3000余居民,60岁以上有近400人,占居民比例的10.98%。这么多老人仅靠社区有限的工作人员去照顾是远远不够的。”为此社区提出了“绿色银行”的助老概念。

  “绿色银行”会给社区助老志愿者建立一个类似储蓄账户的档案,并给每位志愿者发一本“存折”——助老志愿者服务手册。每次服务完毕后,被服务对象都要在“存折”上签字确认服务时间,并写下反馈意见。随后,社区将汇总志愿者的服务时间,并登记在社区为志愿者建立的“绿色银行”储蓄账户上。

  2问

  存储的“爱心”咋支取?

  “今天年轻的你为老人服务1小时;将来你老了政府为你返还两小时服务。”靳改珍说,志愿者为老人提供的爱心服务,被以服务时间为单位存入“绿色银行”的账户后,志愿者60岁以后需要帮助或服务的话,可凭借“存折”上所存储的时间,及时享受政府或者其他志愿者的免费服务。

  靳改珍介绍,“绿色银行”的储户,年龄从十几岁到50岁不等。因为按照存储规定,所有“储户”的存储方式均为定期存储,不到60岁,志愿者是不能支取“服务”的。所以,目前还没有志愿者到“银行”提取服务时间。

  3问 

  以后不能支取该咋办?

  “养老服务储蓄毕竟不像‘资金储蓄’那么清晰可计,‘服务’在‘储蓄’和‘支取’之间可能会有不小的误差。”刚刚成为“绿色银行”储户的张女士略有些担心地说:“‘绿色银行’助老服务,千万别现在将服务时间‘储蓄’起来,到若干年后志愿者真要‘支取’时,却拿不出来了。”

  靳改珍说,经过近6年的实践,助老志愿者“绿色银行”模式依然处在探索阶段。目前社区正在考虑,对志愿者的爱心储蓄提取方式进行改善,打破现有的60岁年龄界限,尝试便捷化操作模式。当志愿者突然患疾病或需要帮助时就可随时提取时间,及时享受免费服务。(华商报)

分享 514 次阅读 | 0 个评论

留下脚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