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查看日志|返回日志列表

当心你的手机“狮子大开口”

标签话费  手机费  Iphone  流量费  销售商  2012-04-10 11:05
 “刚交了50元话费,几天就打完了,看了报纸、查了详单才发现,原来是被手机里的软件把话费吸走了。”在西安工作的晓敏为了赶潮流,买了个仿版的山寨Iphone手机,谁知电话没多打,话费却暴涨。看了本报昨日A12版《恶意代码偷吸手机费》,才恍然大悟。

    昨日记者采访手

机销售商和软件专家后了解到,除了吸话费,如不留心手机还很可能成为泄露隐私、产生大量流量费的工具。

    吸话费:

    山寨手机吸费软件多

    晓敏告诉记者,自己刚参加工作,收入不高,看到很多人都拿着Iphone手机,也很心动,就到市场上去买了一个高仿的Iphone。“其实就是个山寨手机,外表看起来和真的一样,但里面的东西都不一样。”晓敏说,她怎么都没想到,买了手机之后,原来每个月五六十元就足够的话费,现在每个月都上百元,但自己的打电话量并没有增加。“看了今天的报纸,我才意识到,我的话费可能被手机里的恶意软件吸走了。”

    记者看到,晓敏的手机里有一些她没有下载却存在的游戏软件,“美女游戏”、“爱情占卜”等游戏名极具诱惑,晓敏说,她很少玩这些游戏,有时会不小心触碰到,就发现连网了,查了话费后就发现,被扣掉了2元、4元不等,“一次扣一点点,次数多了可不是个小数目。”晓敏说,为避免手机费被吸走,她不打算用这个手机了。

    泄隐私:

    下载软件时当心手机被捆绑

    西安市民王先生最近买了一款智能手机,为了充分发挥手机的智能作用,他先后安装了50多种软件,都是从电脑上下载的。一有闲暇时间,王先生就用手机上网、收邮件、到淘宝购物。就在他为手机带来的方便兴奋时,却发现他的新浪邮箱密码被盗了。

    “随后我通过新浪客服找回了密码。工作人员提醒我,很有可能是我下载到手机里的游戏软件获取了我的个人资料,修改了我的密码,建议我卸载那些软件。”王先生回忆说,他在玩一款手机游戏时,曾被要求填写邮箱及密码,现在想想,肯定是那次泄露的,“我还用手机购物了,幸好我的支付宝密码没泄露出去,想想真是后怕。”

    消费陷阱:

    游戏玩得正过瘾提示要交费

    玩过智能手机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在软件商城看到某游戏软件是免费的,可下载后玩了两三关,兴趣刚刚被提起来,却看到这样的提示:“如需继续玩该游戏,需要支付×元购买完全版”。很多人为了玩过瘾,就花钱购买,买了之后,还要支付通关费、装备费等源源不断的费用,彻底陷入消费陷阱。

    对此,多年从事手机软件研究的刘先生表示,现在很多山寨手机游戏冒充正版游戏,进入软件商城,打着免费的幌子欺骗消费者。他提醒手机用户在下载游戏或应用软件时,尽量选择知名度高、评价好的,如果是没听说过的游戏名称或网友评价差的,千万别下载。

    偷流量:

    程序后台运行流量默默消耗

    “这个月的手机费300多元,网络流量的费用就200多,原来用3G网络更新软件、看视频,消耗了太多流量。”西安市民胡女士懊恼地说,以后再不敢在上下班路上玩手机了。

    软件专家刘先生解释说,相对于聊QQ、发微博,更新软件和看视频需要的流量非常大,是前者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建议进行这些操作时,在有WIFI覆盖的环境中进行。“如果用3G网络下载或更新软件,将产生巨额的网络流量费用。”

    同时刘先生提醒说,很多人在发了微博、听了音乐、玩了手机后,简单按“返回”键退出,没有选择“退出”,这时程序其实还在后台运行,流量还在默默消耗,也极易造成流量的浪费。本报记者毛蜜娜

    复制手机卡

    偷听通话是骗局

    《人民日报》记者近日针对手机安全做了深入调查。

    疑问一:知道手机号就可复制手机卡吗?

    【调查结果】记者通过实际调查,最终戳穿这纯属骗局。SIM卡有独立操作系统及密钥,不可能被远程复制。警方也表示,已办案件中均未成功复制,实为骗钱。

    疑问二:手机信息会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泄露吗?

    【调查结果】手机病毒及恶意软件可盗取用户多种信息。

    如何防范

    手机信息泄露

    1.避免将手机交给他人保管使用,最好设置手机密码或PIN码;

    2.不要让不可信任的人或机构随意安装软件,不要上不可靠的网站下载安装软件;

    3.不要轻易查看收到的垃圾短信、彩信、邮件或点击上述信息中的链接;

    4.安装防火墙、杀毒软件等;

    5.在不使用蓝牙之类的无线传输功能时尽量关闭,通过WiFi上网时选择可信任的接入点,以降低黑客通过蓝牙或WiFi入侵的风险。据《人民日报》(华商报)

分享 370 次阅读 | 0 个评论

留下脚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