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查看日志|返回日志列表

西安部分中学强留尖子生 专家:实际是争利益

标签填报志愿  学校  教育资源  陕西省  西安市  2012-07-21 10:00

西部网讯 (记者 马广浩)近日,很多考生的家长向媒体反映,西安部分中学为了挽留高分考生留在学校就读高中,修改或者拒绝给考生提供填报志愿密码,甚至扣留考生准考证。对此,西安市教育局表示,考生可带着户口本、身份证前往各区县招办反映,由招办初始化登录密码。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石英称,“抢人才实际是争利益。绑架尖子生侵犯了考生权利,再次暴露了教育资源不均衡。”

学校拒向考生提供填报志愿密码 强留“尖子生”

西安市89中学生小西中考发挥出色,取得了581分的优异成绩。据小西了解,这个分数可以顺利考上心仪的西工大附中。可是,当小西向学校索取填报志愿密码时,却得到了否定的答复。“学校不给我们密码,说是填报志愿不需要考生家长操心,学校会帮考生统一填报。”小西父亲告诉记者,家长们都清楚,如果学校填报,肯定会被89中学“强行留下”。

在西安市华山中学就读的小刘也遭遇这样的“待遇”,“不仅不给密码,连准考证都被扣下了。”刘先生告诉记者,自己的孩子中考成绩不错,也有自己心仪的高中想要报考,可成绩公布后,从班主任到教务处再到副校长,每天都会有华山中学的老师来与家长进行沟通,想让孩子留在母校。“开始自己和孩子都很感谢华山中学的培养,但是到了填报志愿的时候,学校却拒绝提供填报志愿密码,还扣留了考生准考证。直到今天(20日)中午,学校才将密码给了一部分家长。”

刘先生说,按照规定,中考志愿必须登录西安市招生考试网填报,时间为7月18日至21日18时。“17日中午,我们就去心仪的高中咨询,得到了‘尽快报考,能够被录取的’答复,但是由于学校的耽误,当我们再次去报考时,却被告之‘报考人数太多,不能保证能被正常录取’。”

“如果不能录取,谁来承担我们的损失?”刘先生很是担忧。

据媒体报道,还有多个学校用这种方式强留“尖子生”。一位不愿姓名的省级重点中学副校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每年中考结束,自己培养的优质生源,都纷纷流失到了五大名校。我们又极难招收到优质生源,长此以往势必对学校的发展产生阻力,学校压力太大,没办法只能这样做。”

教育局回应:学校做法违规 考生可凭身份证改密码

7月19日,西安市教育局工作人员向媒体表示,教育局选择通过网络填报志愿,就是为了方便学生在家操作。可一些学校利用登录密码阻挠学生正常填报志愿,这种做法严重违反了相关规定。

对于学校这种行为,学生、家长也不必害怕,可带着考生户口本、身份证前往各区县招办反映,由招办初始化登录密码。各区县招办的地址和电话,在发给学生手中的《西安中考考试指南》中都有。此外,家长也可直接拨打各区县教育局电话进行投诉。

专家观点:抢人才是为了争利益 暴露教育资源不均衡

7月20日,记者就此事采访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石英,石英认为,“绑架”尖子生是对考生们权利的侵害,而且暴露了我国教育资源不均衡。

“对中学而言,高考升学率基本上是唯一的评价根据。生源是保证高考升学率的重要条件,留住尖子生就等于增加了取得高考高升学率的基础,也正是这种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评价体系,导致了扣留准考证、修改报考密码等事件的发生。”

在石英看来,学校争夺生源,与其说是“抢人才”,不如说是“争利益”,但却无人真正关心学生的想法和兴趣。学生们被各种人为因素剥夺了自主择校的权利。“学校干预考生志愿填报,侵犯了考生的权益,主管部门应出台相应的规定,明令禁止此类事件的发生。”

“解决这种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均衡的分配教育资源。”石英认为,现在的教育环境非常符合“马太效应”: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学校,挂着示范、标准化、重点学校的招牌,吸引尖子生的到来,升学率越来越好。而普通中学基础条件、教师资源相对较差,留不住好学生,长此以往,越来越差。这也导致了一些家长和考生“一心想上名校”的思想。

“教育不公平是各种制度造成,若不能打破这种不公,就杜绝不了此类事件的发生。如果教育资源是均衡的,大家还有选择的必要吗?”

(西部网)

分享 577 次阅读 | 0 个评论

留下脚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