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异数”
创不出品牌坚持只是苦撑
如今的西安音乐厅可以和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比肩,然而西安的艺术演艺市场却未发育完全。曹彦直言:“在这个地域的市场环境下,做这个行业很难。”正因为难,曹彦才可称为“异数”。
对于“异数”,曹彦这样解释,如果艺术演艺行业能挣大钱,人们肯定纷至沓来,恰恰这个市场不够大,盈利较少,从业人员也不多,受众不够广,“在这个赔钱的行业里,我选择坚持,坚持下来的人没几个”。
没有核心文化品牌的支撑,坚持就成了苦撑。今年是曹彦在艺术演艺市场“搏击”的第十二年,她的名字与陕西西安国际音乐节相关联了十一届,作为西北地区唯一的国际性舞台艺术盛会,陕西西安国际音乐节是我省唯一通过文化部批准的国际性文化品牌,更是全国唯一由民营企业而非国家投资的艺术节品牌。这个口碑极佳的文化品牌已经成为西安引进和推广国际“经典、一流”演出的最好载体,西安音乐厅也成为市民不用踏出国门即可领略世界顶级艺术的绝佳场所。
关键词:“大班”
独树一帜专注于古典音乐和戏剧
无论是所引进演出的国际化程度,还是音乐水准,曹彦和她带领的团队在西安都独树一帜。
曹彦说很有幸福感,因为所从事的职业和自己兴趣爱好是那么吻合。学生时代的她就是文艺积极分子,她的高中同学黄晓林向记者透露,上学那阵,曹彦带领着他们组织文艺晚会,还组乐团、办化装舞会,同学们都叫她“曹大班”。这个爱好和称号,一直延续到她所从事的这个行业。
西安音乐厅的演出,主要是突出演员和观众近距离的感觉,如古典音乐、戏剧,包括舞蹈剧、话剧等,但基本不做流行音乐,这是曹彦的专业性坚持。
这份坚持也创造了西安古典艺术演艺市场上多个“第一”:首次在西安引进美国百老汇音乐剧——《第42街》;首次将现代舞艺术引进西安,推出华人现代舞艺术典范“云门舞集”之《行草》;首次在西安引进香港先锋话剧作品——《包法利夫人》。此外,荷兰最卓越的指挥家艾度迪华特也在西安音乐厅完成了他的古斯塔夫马勒作品演出的收宫之作。
关键词:艰难
培养观众群补习缺失的艺术课
对于行业市场的艰难,曹彦深有感触地说:“如今的陕西西安国际音乐节可以做到三四十场,但前几届的场次远不及此,第一届的总场次仅十次,第二届还没增反减。”
这个行业到底怎么难?是演出项目的引进难吗?其实不然,曹彦说,等好团、约牛人并不难,比如格莱美奖获得者马友友就邀约了两年,这在行业里是常事。真正难的是培养观众群,一场高水准的古典音乐,在西安有没有人来听,能有多少人听,这是曹彦真正关心的。
为了引进高水准的艺术项目,曹彦每年有近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国外考察,她发现欧美音乐厅里的演出基本场场爆满,他们的业余生活里没有KTV,人们的艺术消费需求较为高端,而国人正好相反,西安等西部欠发达地区更是如此。
古典音乐能有多少观众群,固然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关系,但更直接取决于市民的艺术消费习惯。
曹彦结合自己的国外考察经历说,欧美人从小的音乐课就在音乐厅上,戏剧课在剧场上,很多课堂还会搬到艺术家们的露天演出场地上,这和国人的艺术教育氛围截然不同,“需要去帮成年人补学生时代缺失的艺术课,古城多一场古典音乐会,就会多一个音乐迷,多一场戏剧演出,就会多一个戏剧迷……我很留意观众群的变化,目前还是听音乐会的人多,看戏剧的少,我们会在优秀戏剧的引进上下工夫,提升西安的戏剧受众群。”
她设想:“如果国人的艺术欣赏水平能尽快和世界接轨,我就可以毫不犹豫地引进世界顶级乐团来西安,而不用担心阳春白雪无人识,票房冷场少人看。”
关键词:领悟
艺术路上公益与惠民同在
“一个城市为什么要建音乐厅?我能为音乐厅做些什么?”这是时常回响在曹彦耳畔的两个问题。
在三年前,曲江新区投资建设的西安首个面向公众开放的音乐厅——西安音乐厅诞生,以“国有民营”模式,场馆投资由政府来完成,运营单位经招标产生。鉴于曹彦在艺术演艺市场的突出成绩,曹彦受命成立曲江爱乐艺术创作有限公司,开始对西安音乐厅进行专业管理。
西安音乐厅在开放第一年就略有盈利,它的一小步就成为全国同类音乐厅良性运营的一大步。
“作为公共文化设施,音乐厅就要常唱常响,不能空着,公共文化设施惠民,文化成果全民分享,担当起艺术素养培育的职能,这要求我必须做公益。”这就是曹彦的领悟。
据了解,曲江新区规定西安音乐厅每年必须有三分之一的场次用来做公益,去年总共做了164场,就有50多场公益演出。曹彦说,在保证演出质量的基础上,每张二三十元的低价票卖得很走俏,市民们喜欢,学生们喜欢,本土艺术家也很喜欢。
实际上,西安音乐厅的公益惠民已经做出品牌。“周末市民音乐会”不仅为市民奉献高品质演出,也为本地艺术团体提供了向国际艺术名家学习交流的绝好机会。为了让孩子们从小受到艺术熏陶,还面向中小学生群体推出了非营利性的“开启音乐之门”少儿音乐普及计划,将音乐会纳入学生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中。
倾心做公益,这是因为有曲江新区这个强有力的“后台”支撑着。曹彦表示,艺术是绝对的奢侈品,国际顶尖乐团和知名大师的身价很高、吃住行消费都很贵,即使票全卖完,每场爆满,也不一定能有多少盈利,古典音乐会在世界上通例都是靠政府补贴支持的,曲江新区就给了这样的支持,这也使得用公益惠民的思路去培养市场,吸引观众的路子越走越宽。
在曹彦心中,西安音乐厅不仅让她实现了个人的艺术梦想,还成为了西安文化和世界艺术沟通融合的平台。她说自己称不上“镇厅之宝”,西安音乐厅在她心中才是个“宝”。
本报记者 李俊杰
记者快评
音乐厅关乎城市的文化自信
■ 李俊杰
综观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几乎都非常重视音乐厅的建设。譬如纽约卡内基音乐厅,那兼具欧洲传统建筑风格和新大陆热情气质的声乐殿堂和雄浑的声学效果让多少人梦寐以求又流连忘返。
一个构不成完整文化结构的城市,经济再繁荣,也缺乏文化自信,算不上受世人敬仰的文化名城。西安音乐厅弥补了西安这一文化缺位,不仅承载着古城厚重的人文渊薮也着眼于国际文化交流碰撞,还给予像曹彦这般充满艺术梦想的追求者以平台。
音乐厅源于欧洲,起初只是供贵族们休闲取乐,音乐圣殿是普通市民想都不敢想的地方。随着市民社会的崛起和发展,音乐厅成了大众都可以向往和进出的地方。当人们为物质索取劳累奔波之时,音乐厅的高雅艺术可以升华精神世界,进而使整个城市充满自信和高贵。公共文化惠民俨然是西安音乐厅的文化担当,让更多的古城市民分享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西安音乐厅因古城的文脉隽永而有传承,因黄土地的宽厚深沉而有感情,也因曲江新区“国有民营”的体制创新而有活力,世界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的优秀音乐都会在这里变得生机盎然,这不仅是在谱写音乐信仰和艺术德操,更是在背书一个城市的文化自信。(华商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