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查看日志|返回日志列表

母亲患病父亲下岗 11岁女孩随父母住立交桥下(图)

标签实习生  立交桥  影响  2012-09-10 09:50

  9月8日,立交桥下,圆圆坐在床上哭泣,她说想有个家本报记者叶原实习生袁琛 摄

  9月8日上午,圆圆一直窝在“家”里的床上 本组图片由本报记者叶原 实习生袁琛 摄

  妈妈患精神疾病,行为异常影响邻居,没房东敢“久留”他们10年来,爸爸带她和妈妈频繁搬家,仅在二府庄就搬过6次最近一次实在找不到住的地方,一家三口无奈立交桥下安家

  这是一个没有墙壁的家,床是唯一能抵挡凉意的地方,这个“家”安在立交桥下。9月8日,西安下着雨,还伴着阵阵凉风,11岁的圆圆(化名)一直窝在“家”里的床上,看着眼前的车来车往。

  立交桥下探访一家三口 正遇上妻子拿刀乱砍树

  “这边住了一家三口,肯定是遇到困难了。”9月8日,市民孙女士打来电话说,看到西安南二环含光路盘道立交桥下住了一户人家,有床有锅,她觉得很可怜。9月8日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这里,孙女士领着女儿在此观察。“我不敢靠近,那个女的拿着刀。”孙女士边说边指向立交桥下的绿化带中,她指的地方放了一张大床、很多衣物和火炉等家具,一个身穿大号西服、深红色裙子的女人拿着刀在砍削一旁的树。

  “那女的有精神病,你们别靠近。”在附近打扫卫生的保洁员说,这家人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了,男的开摩的,还有一个女儿好像在上学。

  妻子患精神病影响邻居

  凌晨一家人被迫搬走

  随后,记者趁那女人走远后靠近他们的家,男人和孩子还在床上躺着。

  “唉,找不到住的地方。”男人杜军(化名)无奈地说,和妻子结婚十几年来他都不记得搬过多少次家。男人拿出身份证,1963年出生,家住西安市城南。他说,他实际年龄55岁,当年为了接父亲的班谎报了年龄。他原本是西安一家厂的工人,2006年下岗,现在靠每月500元的低保生活。

  十多年前,他离婚后认识了现在的妻子李欢(化名),两人都是二婚,刚开始和父母一起住,过得还幸福。没过多久,他发现妻子有开煤气罐等异常行为,怕影响父母,两人只好出来租房。可妻子病情越来越重,给炉子浇水、用打火机点煤气灶。他一边给妻子治病,一边频繁搬家,何家村、二府庄、潘家庄……但每到一个地方,住了没多久就会因为妻子行为异常影响邻居,被迫搬家。

  今年8月3日,妻子和邻居打架,凌晨3点房东让他们搬走。第二天,他们从潘家庄搬到立交桥下。

  女儿曾被妻子捆住手脚 上了五年学中断过三次

  “对娃的影响太大了,我实在不知道该咋办。”杜军说,妻子平时对娃很好,但犯起病来就特别可怕,打他不说,有一次竟将女儿的手脚捆住,吓得孩子直哭。他想把女儿送到河南姥姥家,妻子却又离不开孩子。于是这么多年来,孩子一直跟着他们流浪。

  最让他难过的是女儿的上学问题,女儿没上过幼儿园,刚开始没办户口在一个私立小学上了一年级,后来随他上了户口就在西安一所小学上学,由于年龄问题直接上了三年级,上三年级那年冬天被妈妈带出去把腿弄骨折了,休学了一学期,四年级的冬天感冒了又没去上学,女儿今年上五年级,但实际学习的时间只有两年。

  “过一天算一天吧,我能怎么样呢?”杜军说,他每天开摩的挣点钱给娘俩在附近买点吃的,饿不着,就是眼看着天冷了,他准备过两天去康复路买些彩条布,将住的地方围起来搭个棚子遮遮风雨。

  昨晚8时,圆圆借着桥上的灯光预习功课

  11岁女孩说她想有个家 不想让同学知道住这里

  “你走开!”9月8日上午11时许,杜军的女儿圆圆突然哭了起来,冲着妈妈哭喊,把床上的书本衣服都扔到地上,她妈妈远远地站在一边看着女儿。

  记者走近后圆圆的妈妈过来询问:“你是我家孩子的老师吗?”只见她头发凌乱地扎成两个辫子,脸色蜡黄干瘦。她说女儿发脾气可能是学习压力太大,希望老师不要要求她,只要她能认几个字就行,还叮嘱说下课别让她乱跑小心摔着。

  “你看这是圆圆写的字。”圆圆妈妈指着床头上女儿贴的小字条,上面写着“禁止吸烟”等文字。好心人孙女士将女儿的雨伞送给圆圆,但圆圆妈无论如何都不要,直说家里都有。

  圆圆坐在床上盖着被子,将头深埋,一句话都不愿意说,聊了几句后圆圆才开始说话,她说不喜欢这里,她喜欢上学,在学校有10个好朋友,她喜欢吃肯德基,但已经不记得上次吃肯德基是什么时候了。“我不想住这里(桥下),我想有个家。”圆圆说,她不想让同学们知道她住这里,她想和其他人一样住在自己的家里。

  记者离开时已经是上午11时30分,圆圆的家里只有几个馒头可以吃。

  曾经的同事看到圆圆爸感慨“你咋成了老头子”

  昨日中午,记者再次来到圆圆一家住的立交桥下,圆圆妈一个人在家,她包了一个白色头巾,用菜刀在地上不断地挖坑。

  没过多久,圆圆和爸爸回来了,他们带回了一包衣服,是好心人送的。圆圆看起来比前一天开朗许多,她从旧衣服里面挑了一件粉色短袖和一双带花的厚底凉拖穿上,很开心。“感谢这些好心人。”杜军说,前一天下午那位孙女士还送来一条裤子。

  随后,记者和杜军来到他曾和父母同住的含光路某社区。杜军将摩托停到一个楼门洞门口,这才说,他是母亲带过来嫁给继父的,继父是车间主任,对他特别好还让他接了班。但由于妻子的问题他在外租房,母亲去世后,他就再没和继父联系过。曾经住过的地方已经住了别人,继父不知搬到哪里去了。

  院子很多人认识杜军。“他刚开始在车间当工人,后来买断了。”一位正在打麻将的住户说,他日子过得不好,妻子又有病。

  “是你呀,你咋成了老头子?”曾经的一名同事看见杜军,递了一根烟感慨说,当年两人进厂时分在同一个车间,杜军是压鞋底的,后来厂子效益不好,很多人自愿下岗了。没想到这么多年不见杜军,他比同龄人看起来老了许多。

  原房东都同情一家三口但谁也不敢让他们住下

  昨日下午3时许,记者陪杜军和圆圆来到他们曾租住过的潘家庄村。

  “是圆圆吗?我娃现在在哪儿住着呢?”杜军的一个房东、78岁的郭老太说看到杜军的女儿分外亲切。她说,几个月前圆圆和爸爸搬来她家住,过了半个月,圆圆的姥姥将圆圆妈送来后,一些房客发现圆圆妈精神不太正常,担心出事,才让他们搬走了。“他们走后我还蛮后悔,可没办法,谁敢让她住呢。”

  从郭老太家出来,杜军搬到50米外的张先生家,这是一个两层楼的小院,住了10来户人家,昨日杜军和女儿出现在这里时,不少小朋友围上来和圆圆说话。

  “他每天一个人出外挣钱,回来还要给女儿洗衣做饭。”一位女士说,8月初的一天,圆圆妈把楼上一家住户的凳子摔烂后,两人就起了争执,后来房东就不让他们住了。

  “你看都瘦成干柴了,经常看见他只吃方便面和馒头。”房东张先生说,虽然同情他让住在家里,但房客不答应,他也没办法。

  娘家每年都会给钱治病 劝妻子回河南她不愿意

  杜军的妻子是河南人,至今户口还在河南,自从开始生病她的娘家人就没少照顾,但这些年来还是没能解决问题。

  “我想让她和我妈回河南住,她不愿意。”昨日,杜军妻子的姐姐李兰(化名)说,妹妹自从11年前生下圆圆后得了这病,他们兄弟姐妹5个每年都会拿出几千元给妹妹治病,今年治完病出院后她就劝妹妹回河南,但她不愿意回去,说女儿要上学,她离不开女儿。

  杜军说,他去年已申请了廉租房,目前没有结果,现在生活主要靠低保,记者在他的低保本上看到:家庭人口3人,2011年12月开始每月发给最低生活保障金。

  记者从西安市残联了解到,目前针对精神类残疾人有精神病康复和免费服药的救助政策,但要求在户口所在地残联申请,像李欢这样的外地人员尚不符合条件。

  记者说话

  10年的流浪不离不弃

  他们需要一个家

  杜军,一个骨瘦如柴的中年人,每天骑着摩托车为妻女觅食,他原本有一个稳定而温暖的小家,却因妻子的病四处迁徙,像个外地人一样流浪于西安的城中村。

  “我们在二府庄搬过6次家。”当杜军的小女儿圆圆扳着手指头计算他们搬家的次数时,我心里一阵酸楚,她脑海里此时浮现的是那个村子里他们曾经的家吧?可是那些家却没一个能一直为她遮风避雨。一个11岁小女孩,不得不随父母住在立交桥下,无论风雨。一路上,我和圆圆坐在杜军的摩托车上,每经过一个地方,圆圆都会跟我说:“我以前在这里住时,就在这跳皮筋。”“我以前住这儿的时候,就在这玩秋千。”

  尽管生活如此磨难,他们却没有抱怨生活。即使杜军有这样一位妻子,圆圆有一个不会照顾她的妈妈,但一家人10年来不离不弃,杜军知道,有妻子、女儿的家才是完整的;圆圆也知道,有爸爸、妈妈和孩子,才是一个家。只是,这个家无法遮蔽风雨,这个冬天,他们或许要生活在寒冷中,他们需要一个家,一个能遮风避雨而且温暖的家。本报记者赵瑞利(华商报)

分享 519 次阅读 | 0 个评论

留下脚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