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查看日志|返回日志列表

微小之处看博大世界(图)

标签世界  博大  中国  用户  2012-10-08 14:37

漫画/王启峰

  
  约2.5亿中国微博用户世界第一

  截至2011年12月,中国微博用户数2.498亿

  19岁以上微博用户88.81%

  平均每天使用7一次及以上的用户达70%以上

  最厌恶恶俗和对骂类微博

  阻碍微博转发第一位原因“存在暴露私人信息的风险”

  接近7成用户仅拥有一个账号

  人均微博账号数约为1.45个

  平均每日发表微博2.13条、转发3.12条

  78.83%微博用户收入集中在2000~10000元

  微博用户整体平均月收入为4710.17元

  社科文献出版社日前在京发布的《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2)》显示,2011年以来,中国微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微博用户量暴增,中国已成为微博用户世界第一大国,并且微博网站数量多,传播功能增强。

  蓝皮书指出,微博空间治理成为新课题,中国探索有本土特色微博治理之道。作为一种新型媒介工具,微博传播对于社会发展有着明显的积极作用,其负面效应同样也很显著。法规建设远远落后于技术发展,中国微博发展快,用户增长迅速,自然容易滋生一些新的问题。

  本组稿件综合新华社、《检察日报》、《瞭望新闻周刊》等

  2007年5月,中国本土微博服务商开始出现。慈善、救援、反腐……如此种种的功能,使得微博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如今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交流沟通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微博的出现恰恰适应了时代的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时代的缺陷。微博正以“随风潜入夜”的方式“润物细无声”地改变着中国的社会。对于今天的中国而言,断定微博的出现和普及将成为一个历史节点显然还为时尚早。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认为,我国微博将向工具化、细分化、移动化和开放化等方向发展。

  无论如何,微博时代毕竟不可阻挡地到来了,这一崭新的通讯技术使得人类在获取知识、理念上更趋平等,也对传统的权力结构提出新的挑战。面对这种“使人获得解放的技术”,所有的人都应该更新自己看待世界的视角。

  微博反腐 反腐新方式之一

  近几年,微博反腐可谓风生水起、格外耀眼。在众多的反腐案件中,均可以看到微博的身影。微博反腐,俨然已经成为一种最新的反腐方式。

  截至2011年年底,仅在新浪微博上开通的以“反腐”为名或主题的微博就超过800个。除个人在微博上揭露身边腐败行为外,党政机关、公安司法机关也纷纷加入微博反腐的队伍。

  目前微博反腐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知情者故意爆料——一些腐败官员往往是被知情者通过微博揭发出来的,这些知情者中包括受到腐败伤害的民众、知情的网民甚至是官员的情妇或亲人。

  2011年4月13日,安徽省利辛县国土局干部周文彬为了举报所在单位的领导,选择了“自首式举报”,在微博上直播了自首的过程,称自己与单位领导贪污行贿。周文彬因此被网友称为“中国微博反腐实名举报第一人”。

  亲人炫富引事端——鉴于网络搜索的强大压力,很多官员都“小心翼翼”,然而,他们往往被自己亲人的炫富行为曝光,甚至有网友调侃准备办一个“官员亲属微博培训班”。

  “微博盲”不慎暴露自己——某些贪官因为疏忽与无知,错把微博当成了类似QQ、MSN之类的私密聊天工具,“一失足便成了千古恨”。

  2011年6月20日,江苏省溧阳市卫生局局长误将微博当做私密聊天工具,在微博上与一名女子大肆调情的记录被网友截图并发到论坛上,引起无数人围观。溧阳市委将这位“微博局长”停职检查。

  个人信息外泄隐私曝光——当官员包养情妇的艳照或者个人信息无意泄露时,微博似乎成为曝光这些内容的最便捷渠道。

  微博救援 从围观到出手相助

  武汉大学沈阳教授认为,微博在救灾救援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从围观到捋起袖子实际行动,微博在转变。

  7月21日中午,北京。这场雨,下得很不寻常。

  “芥末林不林”将手机对准了窗外,并将拍下的照片传上微博。她虽然是个“微博达人”,但粉丝不多,两千多条博文不过是自娱自乐,偶尔有些亲友转发互评。10点钟左右,新闻说,因为大雨,500多个航班被取消,8万多人滞留机场,回不了家。这让她心里一紧。“我想开车去机场帮助疏散回不了家的人,谁知道现在机场高速封路吗?”她试探着在微博上发问。

  而她没想到的是,这句话直接引发了一场关于公民意识觉醒的热议,成为一个由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全国各大小媒体纷纷报道跟进的新闻事件。

  从望京网的1万多粉丝开始,一场微博救援如病毒般在微博扩散,历时约6个小时,数百辆车参与,800多人获助,很多参与的志愿者都微博直播了救助过程,而被救助者也纷纷通过微博表达了内心的感动和谢意。

  不仅这些草根微博,“北京发布”、“平安发布”等官方口径,也更积极地发布各种信息,它们是当晚的权威信息源。《人民日报》也在这一夜开通了官方微博,并得到了“显示出视民如伤的政治底色”(旅英学者赖龙威语)的赞叹。

  在公共危机事件中,公权力机构在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人力、物资和手段应对现实危机的同时,也要借助短信、媒体、网络等一系列传播平台,引导所有的社会成员履行公民责任,共同应对危机。

  微博慈善更接近全民慈善

  如今每当有悲剧发生,无论是孩子成为孤儿,大人被打,还是学生吃不上饭,中国人越来越多地通过微博来捐款。

  微博使得每个普通人随时都可能在网络上发起一场公益救援,并成为令人瞩目的公益主体。微博具有信息发布门槛低,传播方式简单,信息交互简便、快捷等特点,这种“微博慈善”模式,更接近全民慈善的模式。

  湖北省女工马春花(音)的女儿出生9个月后,全身开始出现淤伤,医生今年春天诊断出她患有白血病。低收入的马春花说,家里负担不起救孩子所需的化疗和骨髓移植费用,于是她求助于广大网民,在网上公布了在医院拍摄的照片和家里的困境。

  自从今年春天马春花贴出女儿的事情以来,她的家庭已收到了陌生人近1.6万美元捐款,这是她家年收入的两倍以上。一些与她女儿具有同样稀有血型的网友从其他省份赶来献血。

  去年发起向农村贫困学生提供免费午餐活动,是迄今最成功的微博行动,已经筹集了超过600万美元,并促使中央政府承诺拨款25亿美元用于提供学生午餐。

  微博不是造谣的地方而是粉碎谣言的地方

  微博辟谣已成为热门话题,一些民间“辟谣联盟”吸引了众多关注,相形之下,作为服务提供商的网站官方所作出的辟谣及相应处罚却并未得到足够的注意和讨论。比起前者,后者由于能够以禁言、删除账号等方式直接干预言论,甚至剥夺发言的权利,更应引起警惕。

  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认为,“微博谣言”、“微博辟谣”本身就是伪命题。说到这个话题,必须首先提到微博的“自清功能”。如果关于一起事件的消息,只有一个人在微博上发布,那既需要质疑他的身份也需要质疑事件本身的真实性。但是,如果一起事件拥有多个目击证人,大家同时借助微博发布信息,那么彼此之间的不同看法则会形成补充。所以才说,在微博上“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真相的披露者,人人都有发言权”。

  因此,只要一起事件不只有一个目击者,只要微博发布信息的机制足够开放,那么最终传达出的真相应当比传统模式更加完善和立体。所以喻国明认为,微博不是制造谣言的地方,而是粉碎谣言的地方。

  微博发展史

  2006年3月21日,Twitter上线。

  年7月15日, 向公众开放。

  2007年4月14日,叽歪上线。

  年5月12日,饭否上线。

  2007年7月9日,做啥上线。

  年8月13日,腾讯滔滔上线。2008年5月12日,Plurk上线。

  2009年2月8日,嘀咕上线。2009年5月22日,聚友9911上线。

  年8月6日,Follow5上线。2009年 月16日,139说客上线。

  年8月28日,新浪微博上线。2009年12月14日,搜狐微博上线。

  年 月22日,人民微博上线。2010年1月20日,网易微博上线。

  年4月1日,腾讯微博上线。 (华商报)

分享 558 次阅读 | 0 个评论

留下脚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