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参与方式:拨打本报热线88880000或122交
通事故报警电话
通行效率和行车安全要兼顾
“目前形势下,西安已具备调整限速规定的条件。”西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秩序处规划科科长胡伟涛说,道路的限速标准受地理因素、气候因素、道路设计标准等20余种因素决定。这次预设的调整方案兼顾了安全和效率的平衡,能保证通行的效率。
“这次的限速提高按照分类原则进行,所谓的分类管理,一是指区域分类,把西安市区分为二环以内(不含二环)和二环(含二环)至三环之间两个区域,另一个是按道路种类分类,把城市道路分为城市支路(背街小巷和同方向只有一条机动车道的道路)、城市主次干道、高等级公路(城市快速道路、绕城高速、快速干道等)。”胡伟涛说,以前的限速规定中,不同路口有不同的限速规定,司机路过要分出注意力看限速提示,增加了安全隐患,现在按区域设定,比过去更简便。
在城市道路事故多发路段,学校、医院等需要实行特别限速管理的路段,由市级交管部门专设限速标志或标线。而对建筑垃圾清运车辆的限速规定目前无变化。 “道路提速”还要“意识提高” 昨日下午,记者街头调查发现,对于限速上限的调整,大多数受访者表示认可,同时也提道:“限速提高了,可车辆能在拥堵的道路上跑起来吗?”记者在太白路、含光路、长
安南路等多个路段、路口观察发现,个别驾驶员在驾车时会变换不同车道,见缝插针,造成不少车辆无法畅通行驶。而在多个路口,行人与拐弯车辆混行,个别行人无视红灯在车流中穿梭过马路的现象也不少。“‘道路提速’的前提是‘意识提高’。若遵守交通法和礼让的意识不到位,也许提高限速也只是提高一个数字而已。”市民钟先生说。也有市民表示,限速提高符合城市交通发展的趋势,积极意义更多一些。
本报记者 杨德合(华商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