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通过规划的指导和引领,我省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要遵循不同国土空间的自然属性,着力构建我省三大空间战略格局。其中,城市化战略格局是到2020年基本形成“一核四极两轴”的主体。
按照开发方式,我省的主体功能区规划为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各区域开发侧重点不同,并以此推进形成新的绩效评价体系,引导各市县不去一味追求GDP。
一核
西安国际化大都市 以西咸新区、经济开发区、高技术产业园区等建设为着力点,提升西安、咸阳主城区综合服务功能,打造历史底蕴与现代气息交相辉映的人文历史古都,形成千万人口的国际化大都市。
四极 宝鸡、榆林、汉中、渭南 扩大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增强集聚辐射功能,形成百万人口的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 两轴 东西向主轴 以陇海铁路和连霍高速公路为轴南北向主轴 以西包-西康铁路和包茂高速公路为轴形成“十”字形城镇群主骨架 61项指标 划分不同功能区 据悉,规划是在统筹考虑全省土地资源、水资源、环境容量、生态脆弱性、生态重要性、自然灾害危害程度、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水平、交通优势度和发展战略等十大类61项指标,运用多种评价方法综合分析得出的。
■按开发方式划分:
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
禁止开发区域:是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区域,以及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禁止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并点状分布于重点开发和限制开发区域之中的重点保护区域。
国家层面禁止开发区域:包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地质公园和世界文化遗产。
省级层面禁止开发区域:包括省级及以下各级各类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区域、重要湿地、重要水源地以及其他由省政府根据需要确定的禁止开发区域。
■按开发内容划分:
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
■按层次划分:
国家层面、省级层面。 关中和榆林北部为国家重点开发区域 ■我省国家层面重点开发区域
主要分布在关中地区(包括商洛市商州区、丹凤县)和榆林北部地区,包括36个县(市、区)以及汾渭平原农产品主产区中的部分地区,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6.5%,扣除基本农田后占比为12.6%。
关中地区是国家重点开发区域关中-天水经济区的主体部分,包括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商洛和杨凌六市一区范围内的部分地区。
■省级层面重点开发区域主要分布于延安、汉中和安康市,包括3个区块的4个县(区)。 限制开发 67个县区包括陕南秦巴山区 ■限制开发区域(农产品主产区)
主要分布于渭河平原、渭北台塬和商洛北部,共计24个县(区)。
■国家层面限制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
主要分布于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和陕南秦巴山区,共计33个县。
■省级层面限制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
主要分布于延安沿黄地区、子午岭地区、黄龙山区、商洛南部地区,包括10个县以及重点开发区域中部分生态功能重要的区块。 禁止开发 407处总面积22949平方公里 呈点状分布在重点开发和限制开发区域之中,共407处各级各类禁止开发区域,扣除部分相互重叠的区域后总面积22949平方公里(不含省上公布的55个重要湿地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1.1%。
本报记者杜鹃陈琳 专家解读 规划课题组专家组成员谈规划亮点: 各区域因地制宜不再一味追求GDP 《陕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课题由西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和陕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等单位从2008年开始启动,历时5年完成,经省发改委组织鉴定和验收,并报国家发改委审定。记者日前联系到课题专家组成员,对规划进行解读。
“我省的国土空间特点为山地多而川原少,适宜开发的土地资源有限;水资源总量不足,时空分布与发展需求不匹配;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前景广阔;生态环境相对脆弱;自然灾害发生频率较高;后续开发潜力较大。”专家介绍,该规划正是基于这样的国土空间背景。
在制定规划时,遵循了自然适宜性开发的理念。专家介绍,陕南秦巴山地生物多样性功能区,以及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流失防治区,生态脆弱但功能重要,因而不适宜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
同时,根据不同区域,也会制定不同的财政、投资、产业、土地、农业、人口、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绩效评价等方面政策。
“不少政策都颇具亮点。”专家介绍,比如,重点开发区域要实施积极的人口迁入政策,破除人口迁入的制度障碍,鼓励外来人口迁入和定居;逐步统一城乡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将公共服务领域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与现行户口性质相剥离。
绩效评价方面,按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实行各有侧重的绩效评价和考核办法。在重点开发区域,实行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和转变发展方式优先的绩效评价制度;在限制开发区域,对农产品主产区,实行农业发展优先的绩效评价制度;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实行生态保护优先的绩效评价;在禁止开发区域,强化对自然文化资源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情况的评价,不考核旅游收入等经济指标。
“这个规划是我省科学开发国土空间的行动纲领,是国土开发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规划。它的最大亮点在于,引导各区域因地制宜发展,不再一味追求GDP,契合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的要求。”一位课题组专家表示。
本报记者 杜鹃(华商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