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困惑 孩子生病为啥只能打吊针
昨日(16日)上午,在西安一家医院的儿科输液大厅里,一眼望去,全都是高高挂起的输液瓶,四五十个宝宝无一例外都在静脉输液。
黄女士抱着亭亭坐在椅子上,尽量让正在“受苦”的儿子觉得舒服些,还要密切关注他的小手。“小家伙老动,经常自己把针头撞掉了,还得重新扎,这么冷的天,哭得满头是汗”,黄女士说,一直听专家说治疗原则应该是先吃药,再肌肉注射,然后才选择静脉输液,所以开药的时候问医生能不能肌肉注射,医生说“这么严重还能打肌肉针”,吓得她不敢说话了。
输液大厅内,4岁的童童一边玩一边打针,对于静脉输液这种治疗方式,爸爸张先生早已习惯了:“童童长这么大,每次生病都是输液,从来没打过肌肉针,现在都这样,不管大人小孩,感冒发烧都输液,连小诊所也一样。”张先生还曾经专门问过收费的区别,三甲医院输液费是18元/次,肌肉注射2元/次。
网友热议 打吊针贵,医院可以多收钱
网上,有网友曾经发帖讨论“为什么现在医院都不给打屁股针”,一时引起很多网民讨论。综合网友观点,医院不打屁股针的原因可能如下:
打屁股针便宜,打吊针贵,医院可以多收钱。网友“希希妈妈”说,屁股针一般最贵十元左右,普通的三天的针加起来,应该不超过50元,可一个吊瓶就五六十元,再加上其他的配药,应该最便宜也在六七十元以上。
打屁股针作用慢,打吊瓶药效快;打屁股针存在的风险比吊瓶高。一位网友说,认识的人中就有两个是小时候打针把腿打坏的。尤其是打屁股针,不仅麻烦而且利润低,提成少,一般情况下,医院的医生不会开这处方。
儿科专家 静脉输液损伤小疗效好
到底什么原因让肌肉注射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了?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专家。
省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李凤侠说,站在家长的角度,可能有各种各样的猜想,但从治疗的安全有效来讲,儿童打针应该选择静脉输液,因为这样损伤最小,疗效最好。
李凤侠说,儿童的肌肉没有发育好,药物吸收效果不好,更重要的原因是,肌注容易损伤肌肉。儿童过多地打屁股针,肌注含有苯甲醇的青霉素等,很容易引起臀部肌肉坏死,导致下肢短缩和挛缩,患上臀肌挛缩症,走路就像鸭子一样,对孩子的一生产生影响。据了解,这种疾病也是近年来暴露出来的,因此现在就不给孩子打屁股针了。
医生建议 成年人应视病情配合使用
专家认为,对于成年人来讲,用药还是应该坚持先服药,不行再肌肉注射,然后再输液的治疗原则。
事实上,如今成年人发烧感冒,到医院仍然都是输液。这又是怎么回事儿?
西安市铁路中心医院医务科长吴周虎说,至少10年来,医院很少见肌肉注射了。他说,肌肉注射药物的种类比较少,而且用量有局限,不能大剂量使用,疗效也比较慢,有一个吸收渗透的过程。与之相比,静脉输液疗效快,全身均匀分布吸收,可以多种药物配合,但缺点是不良反应多。可以说,这两者各有利弊,应该视病情配合使用,但现在肌肉注射在各医院普遍不受重视,与收费低廉有关,而且多次注射有的患者也嫌麻烦。
他认为,肌肉注射消失说明现在的治疗手段不全面,医院应该重视肌肉注射的使用。对于病情不重、注射次数不多、药量需要少的患者,应该首选更安全低廉的肌肉注射。(记者 李琳)(华商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