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查看日志|返回日志列表

西安开放100座博物馆 5年增61座成博物馆之城

标签西安  大唐不夜城  佛教艺术  博物馆  2013-05-18 15:21

本报讯 (记者陈黎 职茵) 西安第100座博物馆——西安源浩华藏博物馆昨晚正式开馆。它位于大唐不夜城,是全国首个在夜间还开放的博物馆,博物馆设有红山文化、玉文化和佛教艺术三大主题陈列。

博物馆坐落于大唐不夜城唐城墙遗址公园内东侧城墙楼,博物馆下面就是唐代外郭城遗址所在地。总建筑面积约为3761平方米,展览面积2000平方米,馆藏文物300多件。其中,基本陈列分为红山文化、玉文化和佛教艺术展三大主题。

这座博物馆与众不同之处就是开放时间持续到晚上,其中夏天是9时至21时,冬天是9时至20时。之所以延伸到晚上,是为了方便上班族,让他们下班后也能参观。另一方面是为了配合不夜城的氛围,夜间依然开放。

据悉,第100家博物馆的设立,壮大了西安博物馆界的队伍,更是西安推动发展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5年各类博物馆净增61座

西安成为名副其实的“博物馆之城”

本报讯 (记者 陈黎) 昨日记者获悉,西安的博物馆数量已经达到100座,成为名副其实的“博物馆之城”。从2009年以来,5年净增61座。

我市打造博物馆之城建设发展迅猛。在这100座博物馆中,国有博物馆30座,5年净增11座;行业博物馆(含国有企业博物馆)39座,5年净增26座;民办博物馆(含个人出资举办和民营企业出资举办两种)31座,5年净增24座。

一图在手 各博物馆信息一览无遗

《西安博物馆导览图》将免费向公众发放

本报讯 (记者 陈黎) 今天是5·18国际博物馆日, 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记忆+创造力)=社会变革。据悉,我市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 加快‘博物馆城’建设”为活动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和普及活动。

《西安博物馆导览图》将免费向公众发放。记者看到,这张博物馆地图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宣传介绍西安的100座博物馆。对每个都进行了详细介绍,还提供了每个博物馆的联系电话、是否免费、票价多少、开放时间和具体地址等信息,非常方便实用。记者获悉,导览图将在宾馆、车站、机场等公共场所摆放,推进我市“博物馆之城”品牌建设和旅游推介。

全国首座文物图书馆“落户”碑林

本报讯 (记者 陈黎) 昨日,全国首座文物图书馆——陕西文物图书中心正式建成开放。它位于西安碑林博物馆内,存书量超过15万册,其中包括4199种近5万册古籍图书。图书馆拥有恒温恒湿防尘防蛀的保存环境,古籍图书在这里得到更好地保护。

陕西文物图书中心位于西安碑林博物馆西北角的两座小楼,其中南楼由建筑大师梁思成设计,上世纪30年代建成。另一座小楼是上世纪50年代的建筑。

走进图书中心就能闻到一股樟木香气,原来书架上是防虫蛀用的樟木板。书架看上去就像个保险柜,其实这是密集柜。转动手柄,才能打开两扇严丝合缝的柜子,关上的时候柜子间的密封条紧密粘合起到防尘作用。密集柜还具有防霉、防光、防鼠、防盗、防火,同时这里恒温恒湿,而且每扇窗户都有特制防光用的木门。

图书中心的总量超过15万册,包括自1938年西安碑林管理委员会接收的陕西考古会藏书,70余年间收藏的古籍图书、普通图书、过报过刊等。其中古籍图书有4199种,近5万册,包括了善本书54部,内容涉及经、史、子、集、丛五大类,版本有抄写本、刻印本等类型,价值极高。

藏书中还有12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6部入选第一批《陕西省珍贵古籍名录》。记者看到,泛黄的古籍线装书,有著名的宋元明递修本的《陈书》,这是24史中南朝陈的历史;难得的清代手抄本《滹南遗老王先生文集四十五卷诗一卷》,这是金朝大文人王若虚的著作;国宝级的明刻本《批点唐诗正声》等古籍图书。

除了古籍图书,这里还有《新青年》、民国报等报纸,地方史、博物馆学等图书,以及《文物》《考古》等杂志。

碑林博物馆馆长赵力光告诉记者,图书中心不仅为文博系统的业内人士服务,普通读者也可以和碑林博物馆办公室预约,以会员制的方法入馆阅读。

逛博物馆

领略古都三千年魅力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古都西安迎来了第100座博物馆的诞生。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座有着三千多年建城史的古城,她身上被历史拂过的厚重和韵味,在建设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的今天依然存在。从哪里感受呢?作为文化遗产事业承载主体的博物馆是最佳选择之一。

文化遗产,是我们打开历史的一道大门,也承载着人类的生存故事,记录着文化的发展密码。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文化遗产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在发展的进程中,西安也始终将文化遗产小心地“捧在手中”,精心保护。今起,本报开设“我身边的文化遗产”专栏,带您走进大遗址、博物馆、文物古迹,甚至街头巷尾,共同挖掘文化遗产带给我们无以伦比的精神价值,感受西安无可复制的人文魅力。

“我们上午去了陕西历史博物馆,中午吃了饭就来到大唐西市博物馆,等会儿打算去大唐芙蓉园,听说那里还有个艺术博物馆。”来自郑州的安女士说。

5月15日下午1时36分,安女士和朋友坐在大唐西市博物馆三楼的休息处查看西安旅游地图。“我们这次来陕西三天,昨天在渭南办了点事情,今天就在西安市转转。我们今天的计划是只参观博物馆,我感觉短时间内要了解西安这座古城,博物馆是最佳去处。”

3年内

崛起数十家民办博物馆

5月15日中午休息这个时间点,大唐西市博物馆里游客不在少数。除了安女士外,还有很多市民前来参观。博物馆一楼大厅举办的临时展览——大唐西市杯旅游商品大赛,吸引了很多中午来附近吃饭的上班族。“我挺喜欢来这里的,趁着午休时间看看主题展览,蛮不错的。”在劳动南路附近工作的王倩说。

今年72岁的郭群芬和王倩一样也是来看旅游商品大赛的市民。“看完后,我就继续往博物馆里走,前几年这个博物馆刚开馆的时候我来过,今天走到这儿了就进来再感受一次。”郭群芬说。老人家就住在大唐西市附近,她笑着说:“你看这里展示的都是从西市挖掘出的文物,这边还有重现原先西市盛景的模型,壮观得很,好得很么。”

赵宗彦是来自周至的一名历史老师,穿着白衬衫拿着办公包的他完全就是很多80后印象中的基层教师的朴实形象。“我是教历史的,今天有事儿经过这里发现有个博物馆我就进来了,这些文物就是历史的真实写照,唐朝商业的盛景通过这些文物好像就在眼前一样。这是民族的骄傲,西安应该多办些博物馆。”他高兴地说。

无论是郭群芬、赵宗彦,还是外地游客安女士,令他们意想不到的是,大唐西市博物馆是一座民办博物馆。郭群芬说:“我今天第一次听说,太了不起了。”据了解,大唐西市博物馆是建于唐长安城西市遗址上的中国首座民办遗址类博物馆。馆藏文物两万余件,以西市遗址出土文物和博物馆创办人二十年来精藏文物为主。

“2010年5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博物馆事业的实施意见》,提出将西安打造成为‘博物馆之城’。到目前全市博物馆已经突破100家,其中国有博物馆30座、行业博物馆39座、民办博物馆31座。”西安市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处长郭治华说。

郭治华介绍:“当前我们在提升国有、鼓励行业、扶持民办的原则下,非常重视民办博物馆和行业博物馆的发展。在2009年全市的博物馆只有39座,民办博物馆也只有5座。”

据了解,为了扶持民办博物馆发展,西安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实施办法(暂行)》。“《办法》对如何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做了详细规划。第一部分是公共政策的扶持,包括在土地、税收、用水用电、人才培养等方面对民办博物馆的扶持;第二部分是财政扶持政策,包括场馆建设补贴、对民办博物馆举办的临时展览为主的面向社会公众开展的各种公共文化服务活动进行补贴、年终综合考评等几方面。办法的出台有力地刺激了民办博物馆的快速发展。”郭治华说。

文化惠民

临时展览呈常态化

“来到西安博物院,自静中读文化,望游人静心赏文。中国,古都,留下的不仅仅是记忆,流芳百世的是文人墨客的情怀、胸襟。坦荡、规矩。”署名张红的游客,她在西安博物院“清代科举名家书法扇面展”留言簿上这样写道。

5月15日下午3时,这场在西安博物院举办的展览吸引了不少市民和外地游客前来参观,像游客张红这样留下动情文字的人还有很多。西安市民焦捷4月20日在留言簿上写道:“西安本地人表示骄傲、自豪。”

同样的时间,在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钟明善书法作品展正在展出。市民谢女士慕名而来,“我听说钟明善老师的书法展在交大博物馆展出,这个展览很快就结束了,我赶紧过来看。我也是刚才知道这边还是秦腔博物馆,等会儿也去参观一下。”她说。

郭治华介绍,近年来,市政府非常重视博物馆文化惠民政策的推进,要求各个博物馆积极开展活动。据统计,2010年至2013年,西安市各个博物馆开展的以临时展览为主的面向社会公众的文化服务类活动有400多次,仅去年一年行业和民办博物馆举办临时展览就达60多次。

品牌主题活动

让市民爱上博物馆

就在很多市民和游客观赏书法扇面展的时候,一楼大厅里传来小孩子们欢快的嬉闹声,原来是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的学生们来博物馆做活动。

“我们带着学生来参加博物馆的‘乐知学堂’,我也是因为这次活动了解到西安博物院的活动非常丰富多彩,而且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特别设计项目。你看大一点的孩子就去学习用折纸建古建筑模型,三年级以下的孩子比较好动,爱涂涂画画,就让他们按照史料图片给古代仕女雕像涂颜料。无论是何种形式都能让孩子们在动手的同时学到历史知识。”带队负责人赵老师说。

范晨辉是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今天的活动她妈妈秦女士也跟着来了。秦女士和其他几名学生家长作为代表共同参与学校的活动,对这样的互动她们也是非常赞成。“我们西安是十三朝古都,历史文化悠久,我们的孩子应该从小多了解一下历史文化,不说学校的互动了,现在西安的博物馆越来越多,而且很多都免费,放假的时候我很愿意带他去博物馆玩儿。”秦女士说。

记者在西安市文物局了解到,三年来,各大博物馆举办的社会教育主题活动,例如百万市民走进博物馆、百万中小学生走进博物馆、博物馆进百校、小雁塔荐福大庙会、原始部落快乐行、我是小八路、跳蚤市场、乐知学堂等在逐步形成品牌。由于这些活动的开展,大量市民走进博物馆,特别是中小学生,开始热爱博物馆,热爱传统文化。

相比2009年

今年入馆人次有望翻十倍

5月15日周三,是个工作日,可是西安博物院门前停满了车,有校车、旅游公司的大巴、还有很多私家车。“我们来自山西晋城,来到西安我还是愿意看历史看文化,这不,我们老两口今天专程赶到西安博物院。”卢先生说。

在西安交大博物馆,法学系大三学生鲍思敏和测控专业大二学生郭家玉,她们趁着下课后的时间来参观,两人是学校文物爱好者社团的成员。鲍思敏说:“我们学校博物馆很多藏品是社会人士捐赠的。在我们工科院校建立博物馆我觉得意义很大,学校大部分学生的思维方式偏向理工科思维方式,很多人的历史脉络都不是很清晰。我也知道现在西安很多高校都有博物馆,这些行业性博物馆都是免费开放的,有一部分需要预约,我们学校现在也有,真开心。”

郭治华给记者说了一组数据,他说:“2009年市文物局通过抽样调查得到的结果显示,当年全市博物馆入馆人数不到200万人次;2011年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全市博物馆入馆人数超过1200万人次;2012年超过1500万人次,预计今年入馆人数将超过2000万人次。”而且,为响应中省关于博物馆免费开放的号召,自2008年以来,西安免费开放博物馆达到64座。

博物馆之城

让古都历史韵味尽显

“我们经常说一句话,感受历史、珍惜现在、展望未来。我想这也是走进博物馆的意义。市民走进博物馆,对城市的历史文化有了深刻了解后,自然的就会爱上这座城市,珍惜发展成果,关心未来发展。我们希望更多市民走进博物馆,获得大量历史文化信息。博物馆是历史文化知识的殿堂,对陶冶情操、提高素质非常有帮助。”郭治华说。

北京市民郭先生,他在西安博物院负一层的唐长安城全景模型前认真地观看,利用电脑触屏,他一点点地找寻曾经长安城的全貌。“走在大街上我很难捕捉到盛唐的景象了,高楼大厦哪里都一样,只有在这里才能真正地走进古都长安。”他说。

对此,郭治华表示:“西安有3000多年的建城市,有1200多年的建都史。对于外地游客来说,他们知道西安是名都,是中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在中国历史上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这仅仅是概念上的了解,要真正了解西安的历史就要走进博物馆,通过历史文物展示获取历史信息,才能真正认识西安、了解西安。”

文/记者郑燕茹 图/记者王燕(西安晚报)

分享 367 次阅读 | 0 个评论

留下脚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