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西商高速时,发现了位于蓝田县华胥镇附近的新街仰韶文化遗址,目前考古人员正对这里进行挖掘保护。 记者 张波 摄
这块打磨平滑的陶器就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早的烧制砖。
蓝田新街遗址发现的5块陶器疑似我国最早的“砖”,堪称“中华第一砖”,这将会把我国用砖历史提前2000多年。
省考古研究院的邵晶说,为配合西商高速公路建设,省考古研究院2009年8月进行考古发掘,整个遗址面积有20多万平方米,这是目前我省仰韶文化晚期遗址发掘中面积最大的。
5块烧制砖房屋中起加固作用
2009年8月,配合西安至商州高速公路项目建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蓝田新街仰韶文化遗址进行了发掘。遗址位于西安市蓝田县华胥镇和灞桥区燎原村,总面积20余万平方米,正在建设的西安到商州高速公路从该遗址中部穿过。
考古工作者从发掘的4个灰坑中发现了4块极为特别的陶器,后又采集了一块同样的陶器。这5块陶器均呈平面直角板状,厚3厘米,细泥红陶质,制作精良,一面磨光,另一面为原始涩面,并保留草拌泥粘痕。
在以前的同时期遗址中未发现过这类陶器,考古人员经过仔细研究,认为这5块陶器均有一面磨得非常平滑,而另一面却有粘贴的印迹,同时根据遗址中发现的地面建筑等判断,这5块特殊陶器应该为最早的砖类的建筑材料。这是中国发现的最早的砖,也是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烧制砖。据悉,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砖是在西亚发现的距今8000年的纯粹泥坯制砖。
考古学者估计,当时的人主要是将这些砖固定在房屋的墙角内以防止土坯被风化,使房屋更加稳固,可见在当时人们盖房子已经开始使用砖了。
“圆点勾叶”陶器颠覆学者认识
在发掘中,出土了一些陶器,多为平唇口尖底瓶、宽沿深腹盆、敛口平地钵、筒形罐等器物,这些器物与其他此时期的遗址没有多大区别,然而令考古工作者惊奇的是发现有纹样复杂、烧制精纯的彩陶盆以及用细线刻画而成的“圆点勾叶”纹样的陶片。
半坡遗址为仰韶文化早期遗址,半坡陶器中的人面鱼纹闻名遐迩,在仰韶文化早中期均可发现类似的制作精美带纹饰的陶器,然而在仰韶文化晚期却很难见到这样的陶器,基本上使用的是粗大、简陋的陶器。因此这些精美陶器的发现颠覆了学者对仰韶文化晚期物质文化的认识。
5000多年前老陕咋生活
使用烧制陶“砖”
人类在最初建房子时,用泥土夯砌成墙。从何时起,才有了烧制而成的砖?在我省周原就有西周时期的铺地砖、空心砖,距今已有3000多年。
此次发掘中,最为珍贵的莫过于5块残缺的陶“砖”,其中最大的仅“砖”的一个直角,长边残长15.7厘米、短边残长10厘米,厚有3厘米。“砖”的两面,一面已磨光,极为光滑,另一面为原始涩面,上面还残存着草泥灰。在5块“砖”中,有两块的一面均有草拌泥粘痕迹,专家推测应该是粘在什么上面的,用来包砌墙角面,堪称“中华第一砖”。
目前,最早的砖出现在西亚,距今有8000多年,但这种砖是用泥捏成后晒干的,没有经过烧制。此次发现的这几块“砖”极有可能为世界上最早的烧制砖。
发掘出的“砖”有望将我国用砖历史提前2000多年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苗波 摄
目纹彩陶盆残片
动物形状陶器残片
玉器发现将蓝田玉时代提前
在该遗址还发现了近50件玉器,主要是簪、笄、锛等,均出土于灰坑和灰沟之中。目前资料显示,在仰韶文化时期遗址中,玉器如此数量的集中发现,在关中乃至整个陕西地区尚属首例。
中国有新疆“和田玉”、陕西蓝田“蓝田玉”、河南南阳“独山玉”及辽宁岫岩“岫玉”四大名玉,对四大名玉之一的蓝田玉的研究较为模糊。这些玉器发现于蓝田,材质又与当代蓝田玉相似,为蓝田玉的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将蓝田玉时代提前。
蓝田是当时居民最宜居场所
至目前该遗址已发掘2300平方米,发现房址、灰坑、灰沟及陶窑等遗迹150余处。房址发现两座,均为地面式建筑,为仰韶文化晚期遗存。根据目前的发掘资料推断,新街遗址可能是仰韶文化晚期浐灞流域一处规模较大、等级较高的中心聚落,此地区近水、背山、向阳、地面开阔,是当时居民居住的最佳场所。本次发掘为探讨史前社会复杂化进程和研究中国文明起源提供了重要佐证。
未解之谜
缘何隐藏肢解“少年”
在一个深约2.3米的灰坑内,底径有2.2米,上面的口径有1.8米,在坑内底部竟埋着3具十四五岁的少年的骨架。而令人吃惊的是,3具骨架显示均遭到了肢解,其中一块尾椎被骨锥刺穿,骨锥至今仍保留在上面。在坑底还铺有黄土,还发现少量粮食颗粒。
据专家推测,以前人类用“血牲”来祭祀,这个坑内还有粮食,可能为祭祀坑,可能是聚落里的人将外族的少年杀死后,用来祭祀。
人熊鸟陶塑做什么用
在出土的文物中,几件特别的陶塑十分引人注目,分别为人形、狗熊的造型,还有鸟的造型,形态逼真,造型生动。
这些陶塑是做什么用的,目前还不清楚。
遗址缘何仅存几百年
该遗址为仰韶文化晚期遗址,存在有几百年,之后就被废弃,发掘出来的物品多为当时人类活动的遗物。如此的居住群缘何会废弃,史前先民们为何会逃离此处?
专家推测,可能因为环境变化、自然灾害或者战争,使得该地无法居住,人类不得不搬迁。但到底是何原因,目前还不得而知。
遗址是否为中心城市
专家还发现了制作精美的目纹彩陶盆,上面有“眼睛”的图像,这在仰韶文化晚期十分少见。
四足鼎的出现让人吃惊,这也是首次出现在这类遗址中。“四足鼎”虽已残缺,但看起来依然精美。“四足”如同现在的猪蹄,均朝向前,如同在往前走路。
据专家分析,这两件器物都不是一般的生活用具,很可能已具有“礼器”性质,由此推断该遗址极有可能为“中心城市”,地位非同一般。(西安晚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