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高等职业教育单独招生综合类本科分数线300分,专科分数线100分。艺术类专科分数线85分。
提前录取的军队院校,不得低于第二批本科控制分数线。国防生录取分数线执行院校在普通本科对应专业所在批次的分数线,国防生所报专业在陕无普通本科专业招生计划的,按照教育部、总政治部文件规定执行。
陕西中医学院、延安大学和西安医学院的免费医学定向生执行第二批本科控制分数线。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的院校,录取分数原则上不低于招生学校所在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提前批次的文史、理工类专科(包括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免费师范生专科)录取,执行第三批本科控制分数线。
假分数线“公布”几分钟 考生吓了一大跳
本报讯(记者 肖琳)昨日中午,就在陕西省2013年高考分数线公布的前几分钟,多家网络媒体均公布了另外一个版本的分数线:文史类一本554分、二本494分、三本446分;理工类一本522分、二本462分、三本429分。这个分数线比正确的分数线高出不少,把不少考生吓了一大跳。网友“万先生很忙”说:“我的脑细胞就这样被刺激死了一地!一分要卡死多少考生呢?”
记者随后从几家媒体了解到,因为高考分数线是昨天最重大的新闻之一,大家都想抢发,各媒体都在中午12点前从各自的信息源打探消息,就等官方确认后发布。昨日中午12时左右,一知名网站微博“高考快讯”率先发布了这一假消息,随后,其他各网络媒体转发。所幸,假消息只存在了短短几分钟,各家媒体很快纠正了错误。
填报志愿
网上填报志愿时间第一次:
6月25日12时~28日24时
第二次:8月1日8时~3日24时
省招办:谨防假冒高考网站
从昨日12时起到6月28日24时,是考生第一次集中进行网上填报志愿的时间,本次填报的是提前、单设本科、一本、二本以及高职单招的志愿;第二次集中填报志愿时间为8月1日8时-8月3日24时,填报三批本科、单设专科及高职(专科)批次的志愿。省招办特别提醒考生,一是谨防进入假冒高考网站填报志愿,耽误自己报考;二是切不可将在某高校的招生网站注册或登记当成填报高考志愿,一定要直接登录“陕西招生考试信息网”,进入“2013年高考网上志愿填报系统”填报志愿。
对成绩有异议可申请复核
提前批次、单设本、专科批次、一本和二本批次中的定向招生、少数民族预科、军人子女预科等,均实行梯度志愿模式,一本、二本、三本和高职(专科)批次均实行平行志愿模式。与往年不同的是,提前批中的军队院校、国防生、公安院校和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免费师范生招生计划未完成时,将采取征集志愿方式进行补充。
考生如对成绩有异议,省招办在西北工业大学正禾宾馆西四楼会议室设有评卷工作信访室,受理考生提出的成绩复核申请。
考生各科试题得分的字符串和选择题实际选项字符串,可登录“陕西招生考试信息网”查询。
要从正规渠道获取招生政策
省招办新闻发言人张军利强调,目前有不法分子利用一些考生和家长的侥幸心理,借高考招生诈骗,有的冒充高校招生人员,有的谎称有“特殊”关系或者手中有“内部指标”、“定向招生计划”诈骗钱财。因此,省招办劝诫所有考生和考生家长,要从正规渠道获取普通高校招生的政策和信息,千万不要轻信金钱可以买来“天上掉下的馅饼”本报记者杜娟
热点答疑
省招办新闻发言人昨解答高考录取问题
招生名额减少影响录取率吗?
省招办:不会,本科每年实际录取人数都比公布计划有所增加
今年在陕招生学校少了5所,招生名额少了6000多个,对学生的录取率是否有影响?
省招办新闻发言人张军利称,今年我省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366498人,比去年减少8000多人。目前公布的普通高校招生计划为274563名,较去年有所下降,但幅度不大。从以往我省高考录取工作情况看,本科计划完成较好,每年实际录取人数都会比公布计划有所增加。
但近两年高职(专科)计划完成比较困难,每年都有近8万名高职(专科)线上考生不填报志愿。今年省招办已经提前做好准备,一是将在录取过程中根据志愿填报的实际情况,通过多次模拟设计最佳投档方案;二是高职(专科)批次征集志愿是否限制位次,将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并向社会公布;三是将视录取实际决定是否对这一批次进行第二次征集志愿。
连片特困地区招生计划如何实施?
省招办:只有符合当年高考报名条件、户籍和高中三年学籍均在本地县区的考生才有资格
今年我省将面向连片特困地区招生专项计划从原来的国家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扩大到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区,什么样的考生才可以报考?张军利称,去年国家首次实施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涉及我省43个县(区),我省为此专门设置了单设本科、专科两个批次。今年国家将定向范围扩大到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我省新增13个县区。只有符合当年高考报名条件、户籍和高中三年学籍均在这56个县区的考生,才有资格报考。据统计,56个县(区)统考考生总数154042人,资格审查合格考生111260人。
值得注意的是,考生录取后实行“三不”政策,即不迁转户口,在校学习期间不转学,不转专业,与其他学生同等享受奖助学金政策;对毕业后到贫困地区就业创业的定向生,按照有关规定享受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等优惠政策。
本报记者杜娟
观察
150分也能上高职!是喜?是忧?
网友调侃:150分是总分的五分之一,闭着眼答卷也能上专科
高等教育从业人士:“宽进严出”,学校应严格把好“出口关”
“150分也能上高职,这分数也太低了吧?!”昨日,我省高考分数线公布,高职150分(理科)、200分(文科),这么低的分数线就能上高职,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有网友调侃,150分,只达到总分750分的五分之一,这么低的分数线,闭着眼睛答卷也能上个专科。
业内人士则分析,大幅降分是为了确保生源,让更多的学生进入高职。通过这种办法招生,到底是喜是忧?
现象 高职分数线一降再降
150分,这是陕西近年出现的高职最低分数线。记者对比了陕西近5年的分数线,高职(专科)2009年至2011年分数线均在300分左右,去年下降至文科240分、理科200分,今年又降了四五十分。
记者查询已经公布高职(专科)分数线的12个省(市、自治区)发现,与去年的分数线相比,高职分数线普遍下降,不少降了四五十分。在这12个省(市、区)中,最高的是云南,文科240分,理科210分,其余大多均在200分以下。其中,安徽、北京文理均为150分;内蒙古文理均为160分;重庆文科163分、理科155分;江西文理均为180分,河北文理均为180分,河南文理均为200分。
分析 分数线缘何下降这么多
分数线为何下降这么多?昨日,记者采访了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西安海棠职业学院、西安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咸阳师范学院相关负责人,他们均认为主要原因是要保证录取率的提高。
也有老师和考生认为,今年考题普遍很难,分数线下调也可能有这一情况有关。
记者查阅我省近7年的高考报考和录取率发现,2007年我省报考人数达到41万多,但当年录取比例不足50%。2012年和2013年报考人数分别是37万多和36万多,录取比例已达75%左右,意味着4人中录取3人。对于全国来说,录取率也达75%左右。今年,我国部分省(市、区)还将会高达80%以上。
咸阳师范学院学生处副处长刘伟说,分数线是根据上线考生数量来确定的,而不是根据分数来确定的。每年高考,报考人数和拟招录人数都提前确定后,从而确定了录取比例,最后根据这个录取比例来划定上线考生,从而确定了分数线。今年我省录取率在74.9%,如果要达到这个录取比列,就要有足够的上线考生,确保录取率。
但因为二本线以上的院校招生人数变化不大,因此,扩招更多地就体现在高职这一层面。
西安海棠职业学院的有关负责人谢云龙说,近两年均发生几万考生上了高职分数线而不愿意报考,致使浪费了不少高职名额的现象,一些地方比较偏远的高职院校则招不满,分数线下降也可能与此有关,可以让更多愿意上高职的学生能够上高职。
声音 有利于提高国民整体素质
近些年,大学毕业生就业越来越难,不少人认为高等教育“贬值”。如今,进一步下降分数线,会愈发造成文凭“贬值”,使得大学生越来越多,就业越来越难。
西安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副院长董保利认为,下降分数线录取,有利于推动高等教育普及化,让更多的学生走进大学来,通过大学学习,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利于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为社会培养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人才。
刘伟说,以前上大学比较难,现在上大学越来越容易,让更多的人上大学,这是教育发展的大方向,将来可能还会发展到高中生只要愿意上,就可以上大学,这与大学生就业难不难无关。
专家 社会需要精英也需要蓝领
陕师大一专家认为,同样是高等教育,不同学校培养的人才方向也不同,有精英化教育,也有普及化教育;有学术研究型人才教育,也有应用技术型人才教育,需要不同的高校来承担,学校培养和就业的方向也不一样。一般本科院校更注重知识的系统学习,更注重思辨能力的学习,而高职则更倾向于职业技术方面的训练,更注重动手能力,这也是社会的需求。
专科有专科的方向,本科有本科的方向,有为社会培养精英的,也有为社会培养蓝领的。
担忧 低分上高职能否跟得上
以如此低的分数线上高职,学生能跟得上吗?记者发现,高职院校的专业大多倾向于技能性和实用性。
董保利说,一些专业需要高中时代积累比较好的功底,比如要求数学好的专业,如果数学不好就不要报考。高职院校的专业大多更注重技能和应用方面,学生在进校时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要重新学习新的技能,相对来说,高中成绩则显得不太重要。
建议 学校应严格把好“出口关”
每一位新进大学的学生如同一块“毛坯”,需要学校“雕琢”。分数线下降,虽然能招到学生,但并不能说学生来了就万事大吉。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夏良武建议,现在虽然一直在提“宽进严出”,但一些学校却不把好“出口关”。实际上,学校应严格把好“出口关”,努力把这些低分进校的“毛坯”培养成了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本报记者周艳涛郝蕾(华商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