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查看日志|返回日志列表

百余名同性恋者在西安聚会 父母望少一点歧视

标签同性恋者  结婚年龄  新城区  西安  故事  2013-07-28 20:50

昨日下午两点,百余名同性恋者和一些父母在西安新城区一家酒店内召开的陕西首届“同性恋亲友恳谈会”,分享接受亲人出柜的感受、处理经验,分享他们的故事。会上很多人表示,希望了解更多同性恋知识、寻找伴侣的渠道,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向父母表示“出柜”及日后的生存方式。

讲述人:刘妈

孩子没危害社会 在乎那么多干嘛?

27岁的儿子已到结婚年龄,但无论谁介绍,儿子都不见。直到去年年末的一天,儿子突然严肃地对刘妈说,“我是同性恋……”

儿子对母亲说:“接受我,我永远是你们的儿子,我依旧爱你们,如果你们不能接受,那么我会从你们面前消失……”儿子的话,让刘妈和丈夫沉默。

上学、找工作、娶妻生子……这些,原本是刘妈对儿子的期望。养了27年的儿子成了“同性恋”,但为了不让他“消失”,刘妈只有点头表示“接受”。那一夜,儿子开心得不得了,而刘妈和丈夫却彻夜难眠。

“孩子没有得绝症,又没有危害社会,在乎那么多干啥?”刘妈说,她现在的愿望是送儿子一场很好的婚礼。她的话音刚落,换来台下同性恋者的一片掌声。

讲述人:孙爸王妈

我的女儿为什么会这样?

孙爸的女儿27岁,性格内向,他担心女儿想不开,只能表示“接受”,“其实是口是心非,我想不通,同性恋为什么是我的孩子……”孙爸说,思想传统的他对此难以接受,他问了很多人也找不到原因,他也怀疑过是不是自己在教育上存在问题。

但王妈一开始便认为,女儿同性恋与教育无关。

王妈有两个女儿,小女儿是同性恋,她说,俩女儿从小到大都跟着她,一直同班,直到高中分文理科。然而,两个女儿的性格截然不同,小女儿从小不爱穿裙子、留辫子,像个“假小子”,直到小女儿“出柜”,她也不明白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两个孩子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小女儿为什么会这样?”

不懂引导出现了很多悲剧

一些同性恋的父母觉得他们孩子的“错”在于:男孩,却不爱女孩;女孩,却排斥男孩。他们的孩子在违背“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伦理,选择去爱自己的同性。

有一名男同性恋者的父亲以断绝父子关系相威胁,让儿子结婚了。还有一名女同性恋者的母亲给女儿强行介绍男朋友,并帮助这个男友强奸了自己的女儿。他们天真地认为:能与异性有性行为,就表明同性恋可以转变。

“现在已经出现了很多问题。”同性恋亲友会负责人阿强说,大量案例告诉同性恋者父母,他们也许不知道,他们正在亲手制造很多悲剧。

不再有人歧视我们的孩子

“我相信,我是世界上最爱我儿子的人,如果我不理解他,那么谁又会去理解他……”刘妈说,哭过之后,她决定去理解儿子,原因很简单,她担心儿子走错路,更因为,她深爱着儿子。而且在儿子“出柜”后,她看到了儿子如释重负的样子,仔细想来,如果不接受,儿子痛苦,她也会难受。

刘妈、孙爸和王妈均觉得,同性恋者的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均不好,不知道未来在哪里,有的会自暴自弃,“我应该帮这些孩子……”

接受孩子“出柜”,孙爸认为,父爱可以承担一切。但他又不得不承认,孩子的压力转嫁到了他身上。“孩子到了婚配年龄,别人会关心地问,你不可能告诉亲友,孩子是同性恋……”孙爸说。

孙爸的压力,其实在很多家长中,或多或少均存在。阿强曾做过一项调查,敢于表明同性恋身份的比例不足10%。很多同性恋者担心向父母“出柜”后,会遭到抗拒。相反,在他接触到的700多名已经“出柜”孩子的家长,虽然一些家长表示悲伤,但几乎都表示,希望孩子能早点告诉自己,自己还能帮孩子。

“他们都觉得社会压力很大了,自己的孩子已经很可怜了,不想有人再去歧视他们的孩子……”阿强说,父母们对于孩子,至少不会放弃,“有时候,同性恋者会觉得自己能解决很多问题,其实,如果有父母支持,他们才能更好地生活。”

延伸阅读

希望能给他们个人空间

对于家长和整个社会该如何去看待同性恋的问题,阿强认为,一些家长把孩子当做自己的延续。表面上是出于对孩子的爱,但其实是自私的。有些同性恋者的父母为所谓的延续,会做出极其荒谬的事情。很多家长依然相信同性恋孩子能转为“正常”,然后希望孩子像其他人一样,结婚生子。这也是父母不接受孩子是同性恋的关键。但如果父母能多给孩子一点空间,尊重孩子,包括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性倾向等。或许会发现,其实同性恋并不是那么难接受的事情。如果真的爱自己的孩子,应该多尊重他们的选择。

阿强说,同性恋如同左撇子一样,并不是病,“同性恋是一种正常现象”,如果双方都单身,并愿意公开自己的私生活,他们的决定应该得到尊重。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每个人都期待拥有一份美好的感情,哪怕这感情发生在同性之间。可是,长久以来形成的社会思想观念,过于极端和狭隘,让同性恋者的爱情变成生命中的禁忌。所以,我们应该给“同性婚姻”留出一片角落,使他们有尊严地活着。

(为保护当事人,文中涉及人物均为化名)(西安晚报)

分享 403 次阅读 | 0 个评论

留下脚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