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查看日志|返回日志列表

10月起咸阳195基层医疗机构试行先看病后付费

标签工作人员  医疗保险  咸阳市  卫生局  机构  2013-08-07 08:36

上半年,咸阳市医改工作成效显著,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实施,取消药物加成,实施零差率销售,10月起,全市195家基层医疗机构全面试行“先看病、后付费”。

公立医院改革 强化医疗保险补偿

2011年11月,咸阳市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启动,逐步取消药物加成,实施零差率销售,使用设备检查费用下降15~35%,降低市民就医成本。另一方面,投入资金进行基础建设,床位增加,看病难得到缓解。今年上半年,县级公立医院从多方面继续推进改革。“首先是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补偿办法,落实政府补偿资金,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发挥价格调整的补偿作用,使政府投入和医疗服务收入成为公立医院运行经费来源的主渠道。”咸阳市卫生局医改办工作人员杜兴说,目前全市37家县级公立医院都在逐步进行改革,强化医疗保险补偿和控费作用,改革支付方式,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上涨。

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是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重点,上半年咸阳继续巩固基层医疗机构和县级医疗机构药品“三统一”工作实施成果,在全市县、乡、村全部实施药品三统一和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制度覆盖率、配备率、使用率达100%。

此外,县级公立医院还建立起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杜兴说,各县市区公立医院建立以理事会为主要形式的医院内部管理体系,由理事会负责制定县级医院发展规划,遴选和聘任院长,制定院长任期目标。上半年,市卫生局会同省卫生厅专家对咸阳市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进行调研,收集整理了相关医改资料,做好启动市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前期准备工作。

基层医疗机构改革

新农合筹资标准人均365元

上半年,咸阳继续深化基层医疗机构改革,在武功县长宁镇卫生服务中心成功试点的基础上,按照“先行试点、稳步推进”原则,制定了全市基层医疗机构推行住院“先看病、后付费”诊疗服务模式指导意见,4月1日起,率先在全省推开。“目前全市有58家基层医疗机构试行‘先看病、后付费’,9月评估,10月起在全市195家基层医疗机构全面推开。”杜兴说,实施“先看病、后付费”制度以来,无一病人恶意拖欠住院费用,较好地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改善了医患关系,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先看病、后付费”诊疗服务模式的基础,2013年全市参合农民387.6万人,参合率99.8%。全市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人均365元,其中政府补助提高到300元,农民个人缴费提高到65元。

“个别医院人为将本能门诊看好的病,转到住院,增加患者负担和基金压力。”市卫生局合疗办工作人员说,本月起,为防止小病大看,增加农民和新农合基金负担,咸阳市部分县市区适当调整了住院起付线。此外,上半年还提高了省级定点医院报销比例和乡村门诊统筹报销比例及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确保了参合农民最大程度受益。

咸阳市上半年共为398.8万人次补偿医药费共计7.59亿元,其中住院29.2万人次补偿6.7亿元,住院人均补偿2294.5元。门诊368.2万人次补偿7170.2万元。统筹区域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82.2%,实际报销比例达到55%。

本报记者宋雨浓(今日咸阳)

分享 541 次阅读 | 0 个评论

留下脚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