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查看日志|返回日志列表

国外厂商涉嫌垄断(图)

标签聚宝盆  进口车  中国  汽车  财富  2013-08-21 09:06

 

漫画/王启峰

  不知从何时起,中

国市场开始逐渐沦为世界汽车巨头争夺财富的“聚宝盆”。“中国进口车全球最贵”成路人皆知的事实,是什么造就了如此的“超级利润”?进口车高价背后真正的秘密又是什么?

  一直密切关注进口汽车价格畸高问题的国家发改委反垄断部门,会不会有所动作呢?

  进口奔驰350汽车国内市场价139.8万元,国外零售价约56.5万元;路虎发现在国内售价118.8万元,海外仅为31.34万元;宝马X5国内售价88.7万元,海外仅30.74万元。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沈建军说,国内进口车市场垄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价格居高不下,厂商利润显著超过全球平均水平,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进口车卖得贵税高?“钱多人傻”?

  多年来,对于进口车的殊高价格,汽车业内人士从未清楚说明其中缘由,始终含糊其辞:要么说高档进口车在中国卖得贵,是因为税高;要么推说中国“钱多人傻”,号称是纯市场行为,暴利是“愿打愿挨”,供求关系所致。不过,稍微算算账就会知道,这种说法站不住脚。从事20多年进口汽车经营的上海汽车进出口有限公司整车进口事业部总监高济华介绍,我国进口汽车关税为25%,增值税为17%,消费税分7档,最高为40%,即使以排量4.0升以上、税额最高的情况测算,一辆进口车应缴税额为车价的1.4375倍,国内销售很多进口车价格是国外同款产品的3倍,显然存在暴利。

  大量热销车型,如宝马X5、奥迪Q7等,排量3.0升左右,税额为车价的0.95倍。也就是说,价格不应该超过国外市场的2倍。但市场上很多产品3倍都不止。比如,路虎揽胜在美国售价合人民币54万元,满打满算完税后130万元左右,然而国内市场起步价是189万元;奥迪Q7的3.0T顶配车型,美国售价6万美元,完税后正常价格应该不到75万人民币,但国内售价超百万元。

  中国进口车价格远超全球其他市场

  上海外高桥汽车市场总裁张敏说,“同一款车型,刨除税收因素,价格在全世界都是可比的。事实是,中国进口汽车的价格远远超过全球其他市场。”他进一步指出,进口到中国的汽车到岸价就已经被提高了,把巨额利润留在了境外,外国车厂在华销售高档进口车的利润高于国际平均30%上下,靠的就是垄断。

  探究垄断原因

  限定售价

  攫取如此超额利润,是否如有些人说的是由于供求关系决定的,厂家有权设置指导价格,是正常的市场行为,并不存在垄断呢?

  反垄断研究专家、大成律师事务所律师魏士廪不认同这种观点。“厂商确实有权设置指导价、建议价,但不能限定、制定转售价格,也不能因为特许经营违反反垄断法。特许经营如果不是投资关系,只是相对交易人,如果限制、限定价格,显然是违法。也就是说,厂方如果规定经销店最低限价,就是垄断行为。”他说。

  高济华等多名长期从事进口汽车经营的人士证实,国外厂商限定国内经销商售价的行为长期存在。

  一位经营日本、德国、法国等多家品牌4S店的负责人说:“他们非常谨慎,从来都是口头限定,不留书面证据。因为明知是违法的,有的汽车巨头,前几年还在国内搞‘价格委员会’,就是把经销商秘密召集起来限定价格,后来被人举报后不敢公开再搞。但现在,毫无疑问也通过各种手段垄断销售价格。如果经销商敢卖低价,就会用‘扣资源’‘商务政策’等多种手段严厉惩罚。”

  魏士廪说,进口汽车通过销售代理商,往下进行分销转销,容易产生纵向垄断嫌疑,只要达成价格限制协议,就触犯了反垄断法。“现在国内同地区4S店同款车价格基本一致,很可能有价格管控问题,但是外商一般不会保留书面证据,所以取证有难度。”

  控制渠道

  上海外高桥汽车市场总裁张敏分析,一辆高级奔驰车,完税后国外厂商还有30多万元利润,保时捷、路虎等品牌就可能更高。这样的暴利在全世界都不可能有,显然就是其涉嫌垄断的行为造成的。“不管在消费品领域还是在家电等行业,渠道商的利润高于制造商的利润是常态,然而,只有在进口汽车领域,经销商利润普遍在10%以下,国外厂商利润甚至接近30%。这种批零利润严重倒挂的不正常局面,正是垄断的结果。”张敏说。

  而且,进口汽车的垄断问题还不只价格那么简单。除了限价销售外,车厂强推4S店形式、垄断零配件配售、禁止经销商跨区域销售等行为,都涉嫌垄断。

  “进口汽车天价零配件就是因为垄断销售;禁止跨区域销售,还是为了限价。种种现象已经表明,高档进口车在华销售产生的超额利润,真正原因是控制了渠道,也就是垄断。只不过有的行为比较隐蔽,需要取证调查而已。”魏士廪这样说。

  国家发改委反垄断部门称

  密切关注进口车价格畸高问题

  记者20日从国家发改委反垄断部门相关人士处获悉,价格监督和反垄断部门密切关注进口和合资汽车领域的价格问题已经不下两年。这位人士没有透露具体的反垄断调查时间表。

  这位熟悉反垄断工作的人士说,两年前,新华社有关报道披露了中国大陆市场进口和合资汽车价格畸高等问题,我国反垄断部门就开始密切关注。

  进口车价高谁获利

  国外厂商利用政策漏洞牟暴利

  2001年底中国加入WTO之后,为规范国内汽车市场产销,2005年我国相继出台了《汽车产业政策》和《汽车品牌销售实施管理办法》,进口汽车流通经销服务领域普遍实施以4S店为基础的单一模式。记者近期走访调研有关政府主管部门、进口汽车经销商、汽车进出口商、汽车物流企业后发现,中国加入WTO初期制定的有关进口汽车政策,已不适应国内市场发展。一些国外厂商充分利用政策漏洞,涉嫌在华垄断经营,在牟取暴利的同时,各种问题也日益突出。比如,境外厂家地位强势,4S店忍气吞声;国外厂商控制定价权牟取暴利,国内消费者即使在进口汽车关税不断下调的背景下,依然无法获益等。

  经销商“以前吃燕窝现在吃馒头”

  虽说厂家与经销商的关系不平等,但依旧是“利益共同体”。进口车高额的利润,使得两者之间的矛盾多年来被温柔地“雪藏”。然而近些年,国内经销商与跨国公司的矛盾正在日益升级。2012年起,受全球经济的影响,跨国公司将中国市场当作救命稻草,为释放产能、保证利润收益,将大量车型倾销到中国,并把销售压力全部转嫁给中国的进口车经销商。但中国市场的需求似乎并不怎么给力。

  在大跃进式的供给与萎靡的消费需求双面夹击之下,经销商利益被大幅挤压,开始“叫苦连天”,并将矛头指向“跨国公司”。有人士将此归结为近期进口车暴利事件日益受关注的根本原因,“经销商的获利相比以前大幅减少了,以前他们吃的是鲍鱼、燕窝,但是现在他们可能要天天吃馒头了”。

  本组稿件综合新华社、《中国新闻周刊》 (西安晚报)

分享 384 次阅读 | 0 个评论

留下脚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