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查看日志|返回日志列表

31省区市7月CPI陕涨3.2%居14 西北4省涨幅列前5

标签内蒙古  物价上涨  成品油价格  同比涨幅  猪肉价格  2013-08-25 13:53
本报讯 (记者宋洁 实习生李朋超) 7月陕西物价仍处“3时代”。昨日,全国31省区7月CPI排行榜出炉,据统计,在31省区市中,18省区CPI涨幅超全国水平,其中接近五成省区物价处“3时代”。陕西CPI同比上涨3.2%,在31省区市中排名第14位,位居中游。

  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CPI同比涨2.7%,远低于3.5%的物价调控目标。其中18个省区CPI同比涨幅超全国水平,分别为青海、宁夏、新疆、西藏、甘肃、云南、山西、内蒙古、北京、天津、河北、重庆、河南、陕西、吉林、湖北、四川、湖南。其中居于“3时代”以上的有15省区,表示有超过一半的省区涨幅控制在3%以内,物价水平在下半年开端整体较为平稳。

  在排行榜中,7月陕西CPI环比下降0.2%,同比上涨3.2%,位居31省区第14位。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表示,食品价格上涨对CPI同比上涨的影响程度为70.6%,居住影响程度为15.5%。其中,猪肉价格持续上涨、牛羊肉价格小幅上扬、鲜蛋价格先降后升、鲜菜价格环比止跌转涨、房租价格继续升高、成品油价格总体上涨,这些都成为推动7月陕西物价上涨的原因。

  青海、宁夏、新疆分别以4.8%、4.1%、4.1%的涨幅居于31省区前三甲。西部三地均延续了上半年的物价“高位运行”态势,继续稳居前三,其中宁夏和西藏涨幅相同。而7月份处于“1时代”的省区较上半年减少至最后一个——广西。全国31省区即将面临“物价1时代”的终结。

  为何市民感受与CPI数据不一致

  本报讯 (记者宋洁 实习生李朋超) 每月CPI数据出炉的时候,总会招来各种各样不同的质疑,有的人说高了,有的人说低了,为什么大家的感受常和CPI表现不一致?

  昨日,国家统计局西安调查队专家解释,这既不能归咎于统计数据,也不能简单怀疑人们的感受。不同的人群对物价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不同的消费结构群体对物价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不同地区的物价涨幅不一样,大家对物价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认识上的偏差,也有心理因素的作用,要客观、全面、平和地对待CPI。

  个体与总体的差异

  专家解释,CPI是一个平均的综合指标,它反映的是众多的消费品和服务项目的价格变动程度,而老百姓对物价上涨的感受往往是对单一商品价格变化的感受,而且时点性特别强。比如大蒜价格暴涨,老百姓感受特别深,但消费者可能只感受到大蒜涨很多,而忽略了猪肉价格低于去年同期,且其他蔬菜价格也没像大蒜一样疯涨。另外商品涨价的时间对物价指数的影响也特别大。月初涨价和中旬、下旬涨价对指数的影响是不一样的,通常月末涨价对当月的CPI影响是不大的,老百姓有时候只看到月末涨价了,却没有看到当月大多数时间价格没有变化,因而出现CPI和老百姓的感受偏差。

  一般来说,普通居民关注的是“吃穿用住行”等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商品和服务项目。而居民消费价格调查的范围更加广泛,涵盖的商品及服务更加全面。CPI是一个加权计算后的综合平均数,其中既包含有上涨的品种,也包括了下跌的品种,如果居民用具体上涨的商品或服务项目的价格与公布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相比,就会觉得CPI低估了。

  对比时间的差异

  同时,还有对比基期的差异。普通居民感受价格变化,对比的基期可能是3、5年前,甚至10年前。而CPI主要公布的是同比、环比指数,对比期分别为上年、上月。如果把居民消费价格放在比较长的时间内观察,价格涨幅是比较明显的。

  个人承受能力的差异

  此外与个人承受能力差异有关。随着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不同收入阶层的人对物价上涨的承受能力也有较大差异。低收入家庭的支出大部分集中在食品和水电气等生活必需品上,而当食品类、居住类价格涨幅较高时,低收入家庭会感到物价高涨,生活压力增加。对高收入人群来说,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小,而他们购买的轿车、手机、电脑、液晶电视等价格又多为降价趋势,因而对价格上涨就没有那么敏感,承受能力也更强。(西安晚报)

分享 506 次阅读 | 0 个评论

留下脚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