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民生立报反映人民心声
“我已经是第三次来了,不用参观了,咱们直接座谈吧。”昨日上午9时整,景俊海一行来到华商报社,听取了报社近期工作的汇报及下一步打算,并翻看了当天的华商报。
“我这次过来,也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关。”景俊海说,省委宣传部的服务对象就是广大读者和电视观众,媒体应当办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让老百姓满意。华商报在省内发行量最大、效益最好,是陕西最有影响力的媒体之一,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在经济转型时期,如何健康发展,对报社、对陕西都很重要。
“要把宣传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结合起来。”景俊海指出,华商报要坚持民生立报的做法,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关注民生。党的主张和老百姓息息相关,“宣传好党的主张,老百姓也爱看”。
要有政治敏锐性传播正能量
景俊海对新闻报道提出了几点要求。
“要打造一支政治敏锐、新闻敏感、行动敏捷的高素质队伍。”景俊海特别强调了政治敏锐,在舆论环境极其复杂的情况下,强调政治敏锐,才不会对形势有误判。
他指出,学术讨论可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学术研讨的东西不等于社会现实,一件事情怎么做,党要研究后才能做出决策,在没有做出决策之前,把它通过媒体大众化不一定合适,可能会搞乱大家的思想。“看不准的地方你可以不走,但不能走错。”
“舆论监督是媒体的属性。”景俊海表示,但监督不是为了把社会搞得不稳定,应当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把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结合好,为构建和谐陕西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他强调,要注意把握好舆论引导这个工具,不能仅仅停留在曝光问题上,更要在问题出来后,引导人们如何解决问题。
景俊海对华商报新锐、理性、善意、建设性的新闻立场表示肯定,他说,华商报要坚持先进的媒体发展理念,树立正确的媒体发展方向,以适应时代发展和广大读者的需求。“媒体在任何时候都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微观真实”
与“宏观真实”要统一
“报道要坚持‘微观真实’与‘宏观真实’相统一。”景俊海指出,新闻报道要全面反映我们的生活,生活中正面的东西远远要多于负面的东西。报道不应是负面东西的集成,虽然每一条负面新闻是真实的,但看完后会让人心里不舒服。
“把生活说得一团糟,没有反映宏观上的真实。”景俊海说,生活在一团糟的社会,谁心情都会不舒畅。实际上,我们社会的基本面还是不错的,报道时要注意选择,多聚焦和传递正能量。即便是报道负面的新闻,也要选择有典型性的、有警示教育作用、有推动示范意义的事件,目的还是要树立正面的东西,引导人们向善向好。
要资源共享注重报网融合
“华商报和华商网要资源共享,研究两者的融合。”景俊海注意到新媒体发展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他建议要注重报网融合。
当景俊海看到华商报社承办的“360°美丽陕西”影像大赛征集来的一张张体现不同陕西风情的美图后,表示了肯定。
他还对“心坎上的陕西”栏目表示认可,“要把陕西、把人民放在心坎上,就一定能把报纸办好。”他说,做事情就怕认真,只要有一个认真的团队,同时打造出政治敏锐、新闻敏感、行动敏捷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华商报一定能发展好。
省委宣传部办公室主任张琳、研究室主任周维军、新闻处处长常雅玲随同调研。
华商传媒集团董事长张富汉,华商传媒集团总裁、华商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周怀忠,华商传媒集团副总裁、华商报社执行社长成文惠,华商报社总编辑鲍剑,华商报社总经理王晓庆等参加座谈。(华商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