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查看日志|返回日志列表

西安设蔬菜早市方便市民 市长调研政府鼓励

标签西安  早市  蔬菜  市长  市民  2010-07-28 09:08

漫画 王元

目前西安城区已经设置了6个蔬菜早市,分别是:莲湖区小南门顺城巷早市、锦园路蔬菜早市、新城区胡家庙樱花路便民早市、韩森寨爱宁路便民早市、碑林区张家村街道邮电南巷早市、太乙路街道太安街早市。

8月底前将力争再开设10至20个蔬菜早市,以方便市民生活。

本报讯(记者张瑾实习生刘晨曦)我市将通过设立蔬菜早市的方式方便市民生活。即将于8月13日起施行的《西安市蔬菜早市设置管理暂行规定》明确了早市定点的三项条件,并明确公休日和法定节假日早市可顺延1小时经营。

据了解,目前西安城区已经设置了6个蔬菜早市,8月底前力争再开设10至20个蔬菜早市,以方便市民生活。

早市选址要符合三项条件

伴随着城中村及棚户区的改造,以及一大批新小区的建成,不少市民面临着买菜难的问题。如今在寸土寸金的西安,如何满足市民的这一需求呢?我市决定尝试用蔬菜早市的方式方便市民生活。这种蔬菜早市,是指经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批准,在城市人口密集区占用城市道路人行道、断头路、空置场地设置的定时、定点进行蔬菜销售的市场。

具体来说,设置定点蔬菜早市必须符合三项条件:要避开城市主干道和交通要道,周边500米范围内没有农贸市场和蔬菜经销网点,距离主干道口不小于50米。

蔬菜早市好处多

买菜不用走远

将在人口密集区设点

购物不误上班

早上6时~8时经营

周末不必赶早

节假日顺延1小时

买得新鲜

菜农自家种菜自家卖

买得便宜

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菜价

买得放心

保证质量不短斤少两

买得安心

不卖农药超标的蔬菜

陈宝根调研蔬菜早市建设工作 8月底前增设一批蔬菜早市

本报讯(记者袁超群)目前城区已经设置了6个蔬菜早市,8月底前力争再开设10至20个蔬菜早市,以方便市民生活。昨日清晨,市长陈宝根在调研蔬菜早市建设工作时强调,要倾听市民意见,加强早市管理,办好蔬菜早市,让卖菜的经营者持续赢利,让购买蔬菜的市民持续满意。

我市设置的蔬菜早市经营得怎么样,是否方便市民生活,市长陈宝根非常关心。昨日一大早,在早市交易正红火的时候,陈宝根连续走访了城三区内的3个蔬菜早市,和经营者深入交谈,了解市场经营状况,倾听市民的建议和意见。早晨7点刚过,陈宝根一行首先来到莲湖区锦园路蔬菜早市,这里生意非常红火,道路两边整齐地排列着统一制式的三轮车,车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蔬菜,品种相当齐全。红色的遮阳伞下,穿着统一制式围裙的销售人员正紧张忙碌着。看到陈宝根来到这里,购买蔬菜的市民纷纷围了上来,向陈宝根介绍这个蔬菜早市的好处:“这周围有好几个小区,上万人,以前没有菜市场,生活不方便,现在设立了这个早市,早上从丰庆公园锻炼身体回来,顺路买点菜,真是太方便了。”

在碑林区邮电南巷早市,陈宝根一一查看了蔬菜摊点。14号摊位经营者卢良琴告诉陈宝根,她家在经开区草滩生态园中站,卖的菜都是自己种的。陈宝根说,设立早市就是要给种植蔬菜的农民朋友提供一个销售的场所。在新城区爱宁路蔬菜早市,7号摊位经营者王昆告诉陈宝根,以前卖菜打游击,现在有了固定的场所,心里也踏实了。卖得好的话,早市两小时能净挣四五十块钱。陈宝根告诉她,要诚信经营,不能短斤少两。

据了解,随着城中村改造进程的加快,许多蔬菜市场消失了,群众买菜成了难题。为了方便群众生活,我市相关部门从城区人口密集的42个区域内,选定了6条三类以下道路设立6个蔬菜早市进行试点,其他3个分别位于新城区的樱花路、莲湖区的小南门里和碑林区的太安街,每个早市分别设置了30至50个不等的摊位,每天6点开市8点闭市,运营10多天来取得良好效果,受到周围群众的热烈欢迎。市城管执法部门还将在今年8月底以前,力争再开设10至20个蔬菜早市,缓解市民买菜难问题。

陈宝根说,目前,蔬菜早市刚刚设立,还要再听听市民意见。要按照群众的需求设置摊位,摊位数量不宜太多,等市场红火了再逐步扩大。要根据试点情况逐步增加蔬菜早市数量,根据季节确定蔬菜早市的经营时间,公休日和法定节假日可适当延长经营时间,方便群众生活。同时要加强蔬菜早市管理,教育经营者诚信经营、文明经营,尤其不能短斤少两,也不要为了一点小事和顾客吵架。要做好蔬菜早市的卫生保洁,每月进行考核评比,通过提高早市的经营管理水平,让经营者能持续赢利,让广大市民持续满意。

西安市场上85%都是“自己的菜”

目前,正值我省抗洪救灾的关键时刻,西安的蔬菜供应跟不跟得上?蔬菜批发市场的吞吐量能否满足市民日常所需?现有的农贸市场体系建设情况怎么样?昨日,记者就这一关乎民生的“菜篮子”问题进行了采访。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西安的“菜篮子”不仅供应充足,而且还辐射带动了周边省市。

西安地产菜辐射周边省市

市商务局市场运行调节处处长王同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洪涝灾害导致了蔬菜采摘不便、部分地区蔬菜运输成本加大、绿叶类菜的价格有所波动,但是,目前正逢西安地产菜大量上市的季节,蔬菜供应量充足,西安“自己的菜”除了满足当地消费外,还往外地调运,辐射到周边省市。

据他介绍,西安地产菜的品种占西安市场上蔬菜总品种的90%,产量占到了整体供应量的85%。来自市农业局的数据显示,西安一年的地产菜量242万吨,向外地调运100余万吨,品种十分丰富。

城三区6处试点“蔬菜早市”

今年6月,西安首家新型连锁农贸市场在自强西路开业,采取“超市+街市”的经营模式,即超市化的经营环境与配套设施,同时保持市场主顾之间可以讨价还价、自主收费的售卖方式。西安计划在年内再兴建5家这样的连锁农贸市场,以满足市民需求。

继首家连锁农贸市场开业之后不久,本月初,莲湖、新城、碑林三区的6处街道又出现了统一车辆、统一标识、企业化管理、干净卫生的新型蔬菜早市,方便市民买菜。这6处蔬菜便民早市分别是:莲湖区小南门顺城巷早市、锦园路蔬菜早市、新城区胡家庙樱花路便民早市、韩森寨爱宁路便民早市、碑林区张家村街道邮电南巷早市、太乙路街道太安街早市。

王同喜表示,商务、城管、工商三部门将紧密配合,在后期根据实际需要批准设立更多的蔬菜早市,惠及广大市民。

蔬菜直销百姓买菜更便宜

据了解,目前市商务部门正在紧锣密鼓地调研,计划推出“蔬菜直销”市场,即采取批发市场直接配送到位的模式,形成固定产地、质量保证、减少流通环节的低价菜市场。“批发市场直接送货到户,中间的差价少了,菜价也就低了。”王同喜说。

西安农贸市场建设进度良好。市商务局局长蒿芒喜在上月召开的“全市新型农贸市场建设与管理现场会”上介绍,2005年起,西安用3年时间完成了134家农贸市场改造,去年完成了22家农贸市场标准化建设,每家以奖代补资金30万元。今年计划对43家市场进行提升完善,再建一批标准化菜市场。

三次紧急调运蔬菜支援灾区

“西安的蔬菜供应经得起极端天气的考验,2008年雪灾期间,西安曾3次紧急调运蔬菜支援灾区。”王同喜说,那年的雪灾导致全国很多地区蔬菜供应不足,当时商务部门从西安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欣绿北二环蔬菜副食交易中心3次调运蔬菜,缓解了由于雪灾造成的菜价飙升、供应不足的情况。

据介绍,西安市目前大的蔬菜批发市场有3个,分别是欣绿北二环蔬菜副食交易中心、朱雀蔬菜批发市场和胡家庙蔬菜副食批发市场。其中,欣绿北二环蔬菜市场的供应量占全市总量的60%,采用国际先进的冷链物流,吞吐量很大,有近2万吨的储存能力,辐射区域覆盖甘肃、青海、河南、山西等省份。

王同喜表示,就是因为有如此大的储存量和供应量,在极端天气等特殊时期下,与北京等大城市蔬菜供应紧张、价格飙涨现象相比,西安的蔬菜供应及价格虽有起伏,但相对稳定,完全能够满足市民需要。

记者朱雪娇实习生葛莹

将设专人做好清扫保洁

也许有人会问,蔬菜早市会不会影响市容和交通呢?为此《规定》明确要求,蔬菜早市设置在遵循便民利民原则的同时,要不影响交通,不占压盲道,不影响城市容貌观瞻。

城六区各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的相关规定,明确蔬菜早市清扫保洁的责任人和具体要求。同时,蔬菜早市应当设立明显标志,注明市场长度宽度、经营品种、摊位数量、销售时间、管理人员、联系电话等相关内容,以方便监督。

节假日早市将延长1小时

据了解,蔬菜早市实行定时经营制,经营时间为每日早上6时至8时,公休日和法定节假日可以顺延1小时。

《规定》要求,蔬菜早市经营者必须按照划定的区域和规定的时间进行经营,不得乱设摊点,超时经营。

此外,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和依法检定合格的计量器具;遵守交易规则和习惯,文明经营;保证经营物品质量,不经销农药残留超标的蔬菜水果。

鼓励种植者自己摆摊位

《规定》要求,各相关职能部门应当依照职责,加强对蔬菜早市的日常监管。农业、商务等部门应当采取措施,积极引导蔬菜种植者直接进入早市经营,最大限度减少中间环节。蔬菜早市的设置也将统筹规划、先行试点、逐步推开。

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撤销已设定的蔬菜早市,应当提前30日由原批准部门作出相应的决定,并向社会公告。

蔬菜产量10年增长近50%

本报讯(记者刘振)从2000年的162万吨,到2009年的242万吨;从城市周边的专业生产队,到十万亩级规模的蔬菜基地。十年间,西安的蔬菜生产取得长足进步,为市民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

基地转移

从城市周边到偏远郊县

老西安们是否还记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未央、雁塔、灞桥的菜农,挑着担子拉着车子进城送菜。城市周边的专业生产队,曾是西安蔬菜供应的主要来源。随着城市的扩张,这些菜地早已被鳞次栉比的高楼所替代。在这一过程中,西安的蔬菜生产规模不仅没有萎缩,反而日益扩大。

据市农委种植业处负责人介绍,在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过程中,近几年,我市陆续规划建起阎良十万亩瓜菜基地、沿渭河十万亩无公害蔬菜产业带、沿西禹高速果菜产业带、沿秦岭北麓绿色蔬菜产业带。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节节攀升,2000年为64万亩,2006年87万亩,2008年93万亩,2009年达到94.8万亩,年蔬菜产量242.4万吨。蔬菜种类也从当初的七八个,发展到现在的20多个。

种植模式

从露天菜地到设施大棚

“蔬菜基地向边远地区扩展,不仅仅因为城市扩张,也是蔬菜生产模式转变的内在要求。”该负责人说,以前蔬菜生产只是为满足城市供应,而现在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蔬菜生产担负着服务城市、满足市场需求和富裕农民等多个功能。

随着对食品质量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市的蔬菜供应逐渐转移到离城市远、环境好的地区。比如周至、蓝田、高陵等地,原来没有大规模的蔬菜产业,现在都已经发展起来。自2007年以来,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结果一直全国领先。

蔬菜的种植模式也发生巨大变化。之前的露地蔬菜产量低、种类少,现在大力发展的设施蔬菜不仅产量高,种类也丰富。特别是反季节蔬菜,弥补了西安缺少越冬菜、早春菜的不足。

功能兼具

从服务城市到富裕农民

在蔬菜生产转型过程中,西安周边还涌现出高陵何村、户县同兴村等一批专业的蔬菜村,在农业部门的指导下,菜农掌握了灵活的生产方式,收益显著。比如阎良的蔬菜基地,菜农每年二月种植设施蔬菜,四五月份即可上市,收完早春菜便种下玉米,玉米快成熟时再套种蒜苗,一年能收获三茬,一亩地收益一万多元。

基地化、规模化、专业化的蔬菜生产,便于管理、销售,提高了蔬菜的产量和质量,不仅满足了西安市民的需求,还销售到周边城市,真正担负起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的功能。(西安晚报)

分享 768 次阅读 | 0 个评论

留下脚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