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查看日志|返回日志列表

西安养老困局:半数老人希望与子孙一起生活

标签西安  困局  子孙  老人  养老  2010-08-14 12:09

虽然经常去社区托老所打麻将,但很多老年人还是选择“居家养老”。

84岁的贺奶奶经常织毛衣,锻炼双手和大脑的灵活性。

文/图本报记者 王飞实习生 赵兵兵 魏丽花

核心提示

截至2008年底,西安市有常住人口837万,60岁以上老龄人口124.21万,占总人口的14.83%,超过了全国老龄人口12%的平均水平。预计到2040年,这个比例将达30%,换言之,届时我们身边每3~4人中,就有一位是老人。现实是,西安的养老事业滞后上海10年、北京5年、其他同类城市2~3年。

养老,“突然”之间变得如此严峻而现实,当居家养老成为今后的养老主流时,越来越多的“421”家庭如何应对?更多的民间资本向西安的养老市场敞开了钱袋子,但养老这盘大蛋糕该如何切分?“居家养老”在西安如何破冰——

人口老龄化已呈全球性趋势。我国在经济迅猛发展期就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戴上了“未富先老”的帽子。

在今年7月初结束的中国人口学会2010年会上,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李斌透露:预计到“十二五”末,我国城镇人口将首次超过农村人口,突破7亿,老年人口出现第一次增长高峰。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在2015年总量将突破2亿。

7月7日,全国人大着手修订《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删除了“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的规定,新增了“社会照料服务”一章。

张师傅的“养老院恐惧症”

张师傅习惯了晚饭后出来活动。67岁的他患有高血压,天气太热,他不敢白天出来锻炼,怕中暑。

想起养老院,张师傅心里就发毛。那是2006年7月的事。那天,他刚出家门不久,迎面有人跟他打招呼,猛一下没认出来,走近了才看清:这不是赵老师嘛!

赵老师跟张师傅是老相识,以前在文艺路小学教书,前几年退休了。印象中,赵老师总把自己收拾得很体面,穿着入时,干净整洁。这一次见面怎么成这样子了——胡子拉碴,裤子皱巴,身上的衬衫飘过来一股怪味儿。张师傅想说说赵老师,话到嘴边,又不好意思。

几句寒暄,赵老师说他现在住进养老院了,在长安区,原来的房子租出去了,他想让张师傅和他一起住到养老院,好有个伴。

嘴上说考虑考虑,张师傅心里拧起了疙瘩:以前那么爱干净的赵老师,住到养老院后就这么不修边幅?张师傅推想:养老院的老人年龄大了,穿衣、起居都很随便,天长日久,赵老师的“形象标准”也跟这些老人一样了。

莫名地,张师傅对养老院有了排斥心理。

最近,他听说又要搞社区养老,但才开始试点,他所在的社区还没开始,又面临着房子要拆。“原来说3月份就要拆,现在还没动静。或许拆起来,半个月就拆完了。”张师傅担心:住得离城远了,倒是清静,但一旦发病需要急救,怕是连救护车都不好找;就算找到车,赶到城里的医院后,还不知道能不能抢救过来。

张师傅决定住得离城近些。养老院进入他选择的范围。

不过,一切还没定。

主动住到养老院的贺奶奶

和张师傅不一样,贺奶奶主动选择住到养老院。为了少给儿女们添麻烦,她已在和平门外长胜街上的“文艺路街道办星光老年公寓”住了3年。

8月11日下午,记者来到这里时,正碰上贺奶奶吃晚饭。如果不是工作人员介绍,记者真看不出贺奶奶已84岁高龄,满头银发,身板硬朗。

贺奶奶住的两人间里,在卫生间还能洗澡。房子约10个平方米,干净整洁。床上放着一件织了一半的小毛衣,那是她为孙女织的,“人老了,动手动脑更加有益健康”。

每天下午2点打麻将,打两个小时,她说这样可锻炼手指和思考;下午吃完饭后,5点到6点,在养老院二楼楼梯口的不锈钢扶手上,抵住扶手按摩腰部,在走廊入口处的墙上轻撞后背和肚子,锻炼一个小时;晚上从9点到10点,从二楼这头走到那头,一个来回是68米,她走15个来回,1000米。然后洗澡睡觉。

她在这个养老院已住了3年。当初交了钱后,她才给子女们说进养老院了。她说子女工作都忙,不能因为照顾她在工作上分心,自己进了养老院,大家就省心了。她每天都去环城公园跟着别人学唱歌,有时也练毛笔字。每个周末回家,女儿给她专门收拾了一间房子。出了养老院,走几步就是公交站,贺奶奶周末乘公交车去女儿家,“坐公交车又不要钱”。

最近,贺奶奶打算多学点儿英语。5月22日至28日,她由子女陪着逛了一回上海世博会,子女们的腿脚都酸了,她照旧一路走着没事。她用原来学的几句英语,主动跟一位“老外”打了招呼。她说明年西安要办世园会,她要多学些英语,碰上“老外”有困难,还能给帮忙。

生活就是这样的千姿百态。张师傅的“养老院恐惧症”,在贺奶奶身上却是另一种境况的绝妙演绎。

老年人需要怎样的养老方式

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西安市有常住人口837万,60岁以上老龄人口124.21万,老龄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4.83%,超过了全国12%的平均水平。

14.83%,接近北京市15%的比例。西安空巢家庭占老年人家庭总数的57.2%,高于全国56.1%的平均水平。

专家预测:再过10年,西安的人口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再过20年,即到2040年,这个比例将达30%,也就是说,每3~4人中,就有一位老人。

西安市城镇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趋势较为严峻。目前,西安市的老龄人口中,大约有一半常住农村,一半常住城市。老人究竟想要怎样的养老服务?老人自己最有发言权。

去年4月至6月的两个月内,西安市对2009年的老龄工作进行调查研究,形成了3份调研报告,《西安市城市老年人居家养老状况调研报告》是其中的一份。

此次调查,由西安市老龄委副主任、市老龄办主任、市民政局副局长李改草担任组长,市政府参事室参事、市老年学会会长韩建绪,以及市社科院副研究员赵银侠共同担任副组长,组织老龄委的领导和工作人员、西北大学的25名大学生,深入西安的13个区县,调查了161个行政村和社区,通过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城市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进行系统调研。

在对“西安市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进行调查时,调研人员发现,老年人喜欢的养老方式依次为:愿意与子女(孙子女)一起生活、由子女(孙子女)提供养老生活照料-愿意住养老机构、由社会机构提供养老服务-愿意由社区或社会服务机构提供生活照料方面的服务-愿意请保姆照料生活。

调查显示,城市老年人中有三分之一具有较强烈的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全体老人的比例更高一些,他们更希望“居家养老”,即住在家里,有人上门服务;希望养老机构就开在社区里,上门服务的人员经过专业培训;希望去社区医疗机构看病,就近看病,方便看病;希望建设多层次、广覆盖的老年人活动室和活动中心,开展丰富的文体活动,比如表演、歌唱、老年人运动比赛、组织国内旅游等;能够有人聊天解闷,得到心理慰藉。其中,在社会服务内容方面,老年人希望社区、社会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项目依次为:医疗保健服务-做饭、打扫卫生、洗衣-聊天解闷;康复护理。

与这些数据显示的情况相对应,西安的现实情况与其他城市相比是怎样的呢?

调查显示:上海市在2001年就初步建起了社区居家服务体系,北京市在2004年启动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2006年,宁波、南京、青岛、南昌等市先后推出各具特色的居家养老模式。与这些城市相比,西安在这些方面滞后上海10年,滞后北京5年,滞后其他同类城市2~3年。

其次,社区为老服务意识淡薄。经过20年发展,西安现在共建起了588个社区,70%的社区有了办公用房,碑林、新城等区还建立起了社区服务综合信息呼叫中心。但是,有组织、上规模、能稳定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社区,目前只有20多个,仅占西安社区总数的3%。即使是入住率较高的文艺路街道办星光老年公寓,现在也只接收生活可以自理的老人,生活不能自理者,目前还不接收。

西安养老,路还很长。

老年人喜欢的养老方式

(多项选择综合频数统计)

选项 频数(人) 百分数%

与子女(孙子女)一起生活

由子女(孙子女)提供养老生活照料

由社区或社会服务机构提供生活照料方面的服务 127 15.70

住养老机构,由社会机构提供养老服务 144 17.82

请保姆照料生活 11 1.6

其他 99 12.25

51.61

417

选项 频数(人) 百分数%

做饭、打扫卫生、洗衣 69 54.33

医疗保健服务 96 75.59

康复护理 36 28.35

聊天解闷 42 33.07

其他 6 4.72

——摘自《西安市城市老年人居家养老状况调研报告》

老年人希望提供的服务项目

(多项选择综合频数统计)(西安晚报)

分享 477 次阅读 | 0 个评论

留下脚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