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查看日志|返回日志列表

鞋底能带出兵马俑四两土?

标签福建省  兵马俑  宣传部  第三方  都市报  2014-02-24 16:36
兵马俑芽孢杆菌一事昨日又有新进展:记者发现,福建省农科院刘波(福建省农科院院长)团队曾在2012年发表的论文中说,采的土壤样本是200g。

  一双鞋底能带出四两土吗?该研究项目的样本到底来自哪里呢?记者再次采访福建省农科院宣传部负责人,试图联系该团队负责人

刘波,但对方不愿再回应。

  昨日福建的《海峡都市报》报道说,其记者在采访该院时,对方也表示,暂时不再回应,以免让事件讨论背离学术轨道。论文的研究结论与科学价值,应该由业内权威第三方来评价。

  样本到底是多少?1g、10g还是200g

  在该研究中,所取的样本量到底是多少呢?福建省农科院宣传部部长黄献光21日在向记者和秦陵博物院的说明回复中,均说的是1克土,而且是该院一名博士到兵马俑遗址参观,走过参观道后,从鞋底刮取的1g土壤样本,土壤来源并非是兵马俑坑内的土,并强调说是一个人的鞋底,而非很多人。

  但当天,记者在该论文的英文原文中发现,明确说明取出了10克土的样本。黄献光解释说,那就是10克土吧,可能是记错了吧!

  然而,昨日记者查阅发现,该项目的最早论文发表在2012年的《福建农业学报》(据该学报网站介绍:该期刊由福建省农科院主管、主办,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扩展版))第六期,题目为《秦始皇兵马俑1号坑芽孢杆菌的采集与鉴定》,文中对样品的采集明确说明“从兵马俑1号坑中采用三点取样法采集土壤样品200g,称取10g土样至90ml无菌水,混匀后,采用温度筛选法和梯度稀释涂布法分离芽孢杆菌”。

  那么,该研究人员到底从鞋底刮下的土是1g、10g还是200g?如果是200g土,也就是四两土,从一双鞋底刮下10g土就很少见,如果是四两土,则显得不可思议。

  记者了解到,兵马俑一号坑周围都有护栏,而周围的参观路面也都是水泥地面,一般也不会踩到多少土。

  “鞋底”取样

  有专家认为“荒唐”

  对于福建省农科院所说,样本来源是鞋底刮下的土,经本报报道后,在读者中引起了广泛关注,也有专家认为这样的取样显得“荒唐”。“从鞋底的土取样,对搞科研的来说,过于滑稽了吧?参观的人络绎不绝,谁知道菌株是从哪来的?说不定是南非的游客带过来的呢!”来自内蒙古的一名网友调侃说。更有美国等国外的网友认为,这样的取样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也有网友说还不如叫“鞋底芽孢杆菌”。

  记者采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我省微生物研究所的几名专家,他们表示,采样时,一般都有很严格的程序,采的样品都应该是无菌的。有的专家认为,鞋底取样显得有些荒唐,太不严谨。即使发现了新种,也不能说明新种是来源于土壤还是空气或者垃圾之中的,也不利于后期的研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介绍,三点取样法通俗说就是先选择取样地,然后选择三个不同的点进行取土,三个点如何确定也有很多种方法。取土时要扒掉表层土,然后选择一定的深度去取一定的量,取样之后每个点的土也不能混到一起。现在取样一般采用五点取样法,三点取样法较少。

  那么到底是“三点取样法”取的土,还是鞋底刮下的土呢?目前仍然不得而知。

  外国元首都不能下到一号坑只能下到修复区

  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许卫红告诉记者,在她担任秦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工作期间,曾委托相关高校开展秦俑坑内土层堆积样本检测,双方均需签署委托协议,送检样本,出离现场,办理相关手续。取样程序严格,不是随随便便抓一把土,首先要选择原堆积土层,确保土质无污染,记录取样具体位置,状况等。她说,如果要取样,需要经过秦陵博物院和院里的公安部门批准同意后,才能取样,取样过程还要拍工作照备案。但他们从来没有和福建省农科院有过合作,也没有做过菌种检测。

  记者了解到,兵马俑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平时的保护、管理都十分严格,即使一些外国元首经批准后,一般也只是到一号坑的修复区参观,不能下到坑里面,下坑内的一般只有考古人员。

  不是俑坑的土为何屡提兵马俑?

  在采访中,福建省农科院宣传部负责人坦承,样本来源不是秦俑坑,刘波团队也根本没有下过坑,只是参观后在鞋底刮下的土。然而记者在其两篇论文中发现,均特别强调土样采自兵马俑1号坑,其中2012年论文的标题更是《秦始皇兵马俑1号坑芽孢杆菌的采集与鉴定》,而今年发表的论文标题也是强调兵马俑坑。既然不是秦俑坑的土,论文为何屡屡借用兵马俑?

  《秦始皇兵马俑1号坑芽孢杆菌的采集与鉴定》中有段文字:“关于秦始皇兵马俑坑中芽孢杆菌资源还未见报道,研究秦始皇兵马俑坑土中的芽孢杆菌系统发育多样性,可以促进对芽孢杆菌资源的认识,为芽孢杆菌新资源的开发提供新的途径。”同时文中还强调“本研究以秦始皇兵马俑1号坑中土为研究对象,首次对兵马俑坑中土进行分离芽孢杆菌研究,并对坑中土芽孢杆菌多样性进行调查分析,以期发现新的芽孢杆菌资源,丰富我国的芽孢杆菌资源,也为特殊环境的微生物资源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本报记者周艳涛

  20日

  媒体报道,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刘波(福建省农科院院长)团队在兵马俑1号坑土壤中发现一种地球微生物——芽孢杆菌的新种,被命名为兵马俑芽孢杆菌,而且在国际权威杂志发表;

  21日

  但兵马俑方面表示,从未与福建农科院合作过,更没有提供过土壤;

  对此,福建农科院回应:

  土样并非来源秦俑1号坑,而是从鞋底刮取了1克土壤样本;

  记者查阅该论文的英文原文发现,论文中说的土壤样本是10克,而不是1克;

  对此,福建农科院回应:那就是10克土吧,可能是记错了;

  昨日记者又发现,刘波团队曾在2012年发表的论文中说,采的样本是200克(四两)…… (华商报)

分享 474 次阅读 | 0 个评论

留下脚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