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查看日志|返回日志列表

西安助推嫦娥成功奔月 嫦娥2号再次近月制动

标签嫦娥  西安  奔月  助推  2010-10-08 08:32

本报讯 (记者孙佳 实习生权伟娜) 10月6日,嫦娥二号卫星完成第一次近月制动,按计划,嫦娥二号今日将实施第二次近月制动,将卫星调整到近月点100公里处。记者近日在采访中了解到,位于西安的多家科研院所参与了嫦娥二号探月工程。

嫦娥二号飞行发射任务的目的,主要是试验验证嫦娥三号任务的部分关键技术,为嫦娥三号、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月面着陆积累经验,深化月球科学探测,对探月工程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整个工程甚至对航天事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嫦娥一号相比,嫦娥二号卫星的技术更新、难度更大、系统更复杂。

西安的多家科研院所参与了嫦娥二号探月工程。从推举卫星上天的动力,到控制火箭、卫星姿态的计算机;从卫星入轨、变轨的测控,到下降到距月球表面仅15公里的轨道;从拍摄月球表面图像,到传送回地面拼成一张完整的图片,“嫦娥”的每一步,都凝聚着西安航天人的心血。

让西安人感到自豪的是,西安航天人的智慧伴随嫦娥二号一起,奔向月球。

西安市民期待近月制动再成功

本报讯 (记者 俞刚) 6日11点40分,嫦娥二号卫星第一次近月制动成功完成。“如果第一次近月制动失败了,卫星就不可能进入环月轨道,这次探月就算是失败了。因为,第二次第三次近月制动还有补救措施,而第一次却没有。”中国工程院院士、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研究员张贵田表示。

在此次登月计划中,航天六院不仅为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提供了全箭所有发动机及配套产品,还为嫦娥二号研制了490N变轨发动机,卫星飞行中的制动、变轨,全靠该动力系统来实现。

依靠这个发动机,嫦娥二号还将进行第二次、第三次近月制动,直到实现所有目标。

“作为西安市民,我期待近月制动再次成功!”家住南门附近的李先生如此表示。

灵“脑”

指挥动作无偏差

火箭和卫星的动作,由它们的“大脑”——计算机来控制。环月运行的嫦娥二号卫星、推送她上天的长征三号丙火箭,它们的“大脑”均由位于西安的航天科技集团九院771所研制。

771所研制出的三冗余箭载计算机应用于长三丙火箭。箭载计算机主任设计师赵向荣介绍说,三冗余系统即是一个系统里有三台计算机同时参与控制火箭,且相互之间独立,即便有一台计算机出现问题,也不会影响火箭飞行。

与箭载计算机相比,星载计算机则更像是一个“管家”,负责星上任务调度、遥控、遥测管理,对卫星上的各个部件发出指令。星载计算机采用双冗余系统,其中一个计算机处于冷备份状态。当主机出现问题时,备份机即时启动,接管卫星的管理。

嫦娥二号火箭和卫星计算机的研发和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制造均由其完成,是完全的“西安制造”。

巧“嘴”

及时报告最新发现

“嫦娥”飞天期间,如何实现与地面之间不间断的联系,如何向地面报告她的最新发现?这依赖“嫦娥”那双灵敏的“顺风耳”和那张灵巧的“嘴巴”。

测控天线的主要功能包括遥控、测量和遥测,其中遥控功能就是接收地面信号,地面可以远程指挥卫星,就凭借这双灵敏的“顺风耳”。

嫦娥二号卫星的发射距离比其他卫星更远,测控天线的电性能指标、空间环境要求和以往的测控天线相比均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对测控天线的可靠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后,曾经成功传回了我国第一张月面图像,这凭借的是卫星的“嘴巴”——数传子系统,这一系统也应用到了嫦娥二号,并且传输速度更快。数传子系统是嫦娥二号卫星进行星地数据传输的通道。这套系统与测控天线和信标天线一起完美配合,完成星上数据的发射、接收和传输。

明“眼”

96条线拍月球特写

嫦娥二号拍摄的第一幅地球照片已经传回。不久后,当卫星降落在15公里的近月点时,中科院西安光机所研制的CCD立体相机,还将为月球拍“特写”,对“嫦娥三号”着陆区进行高精度成像。

月球卫星成像时,照相机和被拍的目标始终是运动状态,为月球拍特写主要是靠相机的推扫成像技术,即用CCD相机拍条状的像,然后由若干个条状的像,组成一个完整的图像。嫦娥二号将使用96条线对同一目标采样,最后把信号全都累加。很暗的目标、分辨率很高的目标,嫦娥二号都能照出来。

嫦娥二号的相机分辨率比嫦娥一号提高了17倍。当卫星下降到距离月球15公里的地方时,CCD立体相机可以拍到分辨率高达1米的图像。

测“血压”

查“嫦娥”生命体征

航天四院研制的星载压力传感器用于嫦娥二号的卫星推进分系统之上,测量卫星高压氦气和推进剂贮箱压力,为“嫦娥”绕月探测全程监测生命“血压”。

传感器是件十分精细的产品,卫星是否能在轨道中平稳运行,监测推进系统是否正常工作,往往要做很多实验,包括电气性能检测、空间试验、力学试验、高温老化试验和长期稳定性试验等,而嫦娥二号卫星对传感器的各方面性能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航天四院经过无数次技术攻关,不断优化设计、反复验证,令传感器的精度、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等关键技术指标不断得到优化,能做到实时监测卫星推进系统压力进而监测卫星使用寿命,让传感器的长期可靠性和使用寿命远远高于卫星本身的使用寿命。

踩“刹车”

助卫星成功捕月

6日,嫦娥二号完成第一次近月制动,成功捕获月球,进入环月大椭圆轨道轨道,这标志着我国拥有了第二颗月球卫星。完成近月制动这一动作的,是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所属青岛测控站和喀什测控站。

当嫦娥二号卫星到达距离月球表面100公里高的近月点时,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青岛测控站、喀什测控站在北京中心的指挥下,对卫星进行了第一次近月制动,如同汽车行进中踩“刹车”一样,使卫星成功捕获月球,进入了环月大椭圆轨道。在第一次近月制动成功后,再经过1次轨道平面机动和2次“刹车”,嫦娥二号卫星最终将进入高度为100公里的环月圆极轨道,这3次“刹车”和1次轨道平面机动,均由青岛或喀什测控站来完成。3次近月制动完成后,嫦娥二号将在100公里的环月轨道上调整并运行一段时间。经过“虹湾”附近时,卫星将进行1次降轨控制,使近月点高度降低为15公里,并在虹湾上空进行2天科学试验;试验结束后,卫星要在月球背面再安排1次升轨控制,重新回到长期绕月运行轨道。 记者孙佳 实习生权伟娜(西安晚报)

分享 269 次阅读 | 0 个评论

留下脚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