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查看日志|返回日志列表

新闻联播肯定西安问政于民 新方式联系百姓

标签新闻联播  西安  2010-12-27 09:30
 本报讯 “民有所盼、我有所办”。央视昨晚播出的《新闻联播》报道了《成都、西安:创新沟通方式问政于民》,充分肯定西安、成都政府部门创新沟通方式,重视百姓意愿,实实在在问政于民。

  报道介绍,这几天每晚七点到九点,西安市民都有可能接到来自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随机访问电话,内容是对政府部门的满意度评价,而接听电话的则是相关部门负责人。

  一位负责人通过电话访问一位市民:“当地医院的卫生、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您感觉怎么样?”受访市民回答:“医院上这仪器那仪器(检查),没几百块钱就不行。”“那就是您感到不满意?”“嗯。”这位受访市民回答道。

  西安市卫生局副局长刘顺智表示:“今天我心里特别的忐忑不安,总体上我感觉老百姓评价还是比较公平客观的,我们将会把这些意见认真地梳理。”

  省考核办副主任郭志英介绍:“本着先评后考、考评结合的原则,群众对我们的工作满意不满意会作为考核的第一标准。”

  报道还介绍了成都市政府新闻办开设官方微博“成都发布”,从发布信息,到关注百姓心声,“成都发布”正通过越来越多的“粉丝”群,成为政府百姓实时沟通的良好渠道。

  对西安、成都的创新作法,《新闻联播》专门配发了题为《用新方式联系百姓,赞一个!》的“编后话”,高度肯定西安和成都问政于民新模式:“摁手机、点鼠标、接电话,轻松之间,老百姓就能对政府工作‘评头论足’;从田间地头的走访谈心,到借助手机、网络、电话,政府部门问政于民的方式更丰富了。民有所盼、我有所办。施政的思维方式不断创新,推动了互动方式的多样化。更好地集中民智,就能更有效地推动工作。”

   新闻链接

  西安:实实在在 倾听百姓心声

  一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万千市民的热爱与支持,为充分汲取民意,西安市委市政府坚持问政于民,并不断创新征集民意的方式,实现了政府与市民的良性互动,为西安经济社会发展及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强大的民意支撑。

  网络公开日

  不避热辣提问

  今年12月16日是西安市又一个网络公开日,主题是“畅通西安大家谈”。面对网友的热辣发问,我市市政、交通、交警部门的负责人坦诚回答,“作为修路人,自己遭遇堵车时就会审视自身”,“看到公交车上人挤人,我们觉得很内疚”。

  网络公开日,市委、市政府从2008年起便定期举行,每期都会选择市民当时最为关心的话题展开。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清云,市长陈宝根,在线与网友视频聊天,回答市民关心的问题。

  将“网络问政”经常化、制度化,西安走在国内前列。去年2月8日起,市政府网站首次设立《网上建议》栏目,向关心西安建设发展的网民征集民意。

  问计于民

  优秀建议写进政府报告

  上月,市政府“问计于民”活动拉开了序幕。广大市民可以对全市明年的发展思路提出建议,也可以对明年城市建设、改善民生方面的具体工作提出自己的想法。12月下旬,市政府将邀请部分参与者与陈宝根市长面对面座谈。活动期间征集到的每条建议,相关部门将认真汇总、梳理。其中的优秀建议不仅将在明年及今后的政府工作中进行安排,还可能在明年两会召开前,写入西安市政府工作报告。这就意味着市民的好建议并非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将掷地有声,得到实实在在的落实。

  “问计于民”活动,西安市已经实施了多年。除了通过报纸、电视、电台等新闻媒体进行征集外,市民还可以通过登录市政府门户网站提出建议。

  最近市发改委和西安日报社又联合推出了“科学规划,‘发’问于民”活动,邀请广大市民为我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建言。

  记者 李秋玲(西安晚报)

分享 472 次阅读 | 0 个评论

留下脚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