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24日,广州海关首次查获的新鲜“阿拉伯茶”,外形酷似市场上常见的苋菜 据广州海关官网 |
本报讯(记者 杨德合)提及“阿拉伯茶”,也许大多数人还很陌生,但近日手机微信圈里一则毒品“阿拉伯茶”流入陕西的帖子,让我们开始认识这个叫做茶的东西,它实际上并不是茶,而是一种服食效果堪比海洛因的植物,毒效惊人且成瘾性大。早在去年起,已被国家列入毒品的严打范围之内。
资料显示,“阿拉伯茶”学名“恰特草”,又名阿拉伯茶、也门茶、埃塞俄比亚茶、东非罂粟等,原产地为埃塞俄比亚,现广泛分布于热带非洲、埃塞俄比亚、阿拉伯半岛及我国海南、广西等地。其茶叶中含兴奋物质卡西酮,可嚼碎食用。西安市一名基层缉毒民警介绍,“阿拉伯茶”新鲜时酷似苋菜,可直接嚼食,晒干后,其外形和茶叶一样,但无论生吃还是晒干磨粉冲服,效果与海洛因相差无几,毒效惊人且成瘾性大。“更可怕的是,“阿拉伯茶”价格低廉,加上难以辨别的外表,使它快速成为许多瘾君子的新宠。”
近年来,我国南方开始出现这类物品,贩毒分子利用国际快递等方式将其偷运入国内。去年,我国公布的《精神药品品种目录(2013年版)》也将阿拉伯茶列入第一类精神药品进行管制,属《刑法》、《禁毒法》所指的毒品范围。
昨日下午,记者从陕西省公安厅禁毒总队了解到,目前,陕西境内公安部门尚未接到过关于“阿拉伯茶”案件的报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