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查看日志|返回日志列表

养老保险“并轨”公务员工资会涨吗?

标签养老保险  公务员工资  华商报  事业单位  2014-12-25 10:31
 我国将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与城镇职工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华商报昨日A02、A03版报道)。这意味着,近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将告别“免缴费”。改革后,公务员工资是否会普涨?养老待遇是否会下降?全国范围同步改革,钱从哪里来?这些问题受到不
少人关注。

  有专家认为:公务员工资可能实现普涨

  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的《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透露,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与企业相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改革退休费计发办法。报告同时指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进。

  “这样的话,在全面实现养老并轨之前,公务员工资可能实现普涨。”西南政法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教授熊晖说,“但是大幅上涨可能性不大,主要是为了覆盖社保支出部分。”

  熊晖指出,当前很多基层地区的公务员群体工资水平相对较低,而社保个人缴费的比例不低,对于那些月收入2000余元的基层公务员而言,自己负担各项社保缴费相对困难。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则认为,实施养老“并轨”并不意味着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必然上涨,但却是调整工资制度的好机会。国家应支付改革的初始成本,即适当增加一次工资,以消减改革初期带来的阵痛,促使制度平稳转型。

  建立职业年金:退休待遇不会有太大变化

  “改革后,我的退休金会不会少很多呀?”这是许多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最关心的问题。

  上述报告指出,职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步建立。西南政法大学教授陈步雷认为,这是为减少改革阻力,给总数接近4000万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吃下“定心丸”,“建立职业年金就是为了补充待遇降低的部分,因此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待遇不会出现明显下降。”

  郑功成则认为:“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基本养老金那部分肯定会减少,但加上职业年金,总体待遇应该不会有太大变化。”

  应该怎么改?“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在全国范围同步实施,如保证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待遇不降低,钱从哪里来呢?

  熊晖认为,养老保险目前个人缴费是小头,基金支付和财政补助才是大头,国家应在制度转轨期间承担这部分转制成本,建立起职业年金最为关键,这部分资金应该会由财政资金和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双重投入。

  “从目前来看,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有两条路,一是沿用企业养老改革时的视同缴费政策,这样对于财政资金的压力会小很多,但今后也面临养老金个人账户亏空的问题。二是由财政一次性将个人账户做实,但这对于财政将产生巨大压力。”熊晖说,结合实际情况来看,沿用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政策是明智之举,既可以减少改革面临的阻碍,也能通过经济逐渐发展消化历史的欠账。

  郑功成指出,这次改革的关键是如何建立稳妥的“中人”过渡办法,让老人和新人之外的“中人”养老问题得到妥善解决。陈步雷建议,对于“中人”,应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和强制性职业年金双支柱的制度。“中人”的强制性职业年金应实行非积累模式,列入当期财政预算。陈步雷说:“通过基本养老金和补充养老金基本保持‘中人’养老金待遇,能降低改革阻力。” 据新华社

  >>本地情况

  西安1997年就已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改革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新闻备受关注。西安市现行政策如何?西安的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对改革又有哪些看法?

  西安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个人缴纳部分占工资的8%

  在不少报道中,普遍认为机关事业单位个人是不缴纳养老保险的。华商报记者采访发现,这种观点不完全正确,而是有的机关事业单位需要个人缴纳,有的不需要个人缴纳。

  据西安市人社局有关人员介绍,西安市早在1997年就启动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个人和单位都开始缴纳养老保险。目前,机关事业单位个人的缴费比例和企业一样,均为个人工资的8%。随后,华商报记者采访了几家事业单位,均给出了个人缴纳8%的答案。

  据介绍,西安市在1997年是全国试点城市,机关事业单位个人缴纳养老保险的政策就此固定下来,但目前,全国大多数机关事业单位还没有实施单位和个人按比例缴费的养老保险政策。

  不少企业职工担忧:职业年金让养老金差距仍存

  不少人认为,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保险的最大不公平在于,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相差过大。

  昨日,华商报记者采访了十多名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他们对改革的担忧之处主要有两点:一是在职时工资会不会降,二是退休时退休金会不会少。但也有不少企业职工担忧,并轨会不会是“换汤不换药”?比如,推出公职人员的“职业年金”制度,就可能会继续保持企业员工和机关事业单位员工养老金之间的差距。有企业员工指出,虽然企业也有企业年金这种福利制度,但只有极少数大型企业才有,而推行“职业年金”应该会是公职人员都有,如果职业年金过高,则依然会拉大双方的差距。建议制定合理的改革方案,以促进公平。 华商报记者 周艳涛(华商报)

分享 348 次阅读 | 0 个评论

留下脚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