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万户居民煤改洁我市实现四个“清零”任务
谷雅莲在东仓门社区住了30多年,这里属于老旧社区没有设置天然气管道,很多居民取暖、做饭都靠蜂窝煤炉子。谷雅莲说,祖孙三代在一起住,以前的冬天都使用蜂窝煤炉子,煤灰将白墙熏得很黑,而且污染严重,家里总有一层灰,还老担心发生安全事故。
今年5月,谷雅莲新买了暖气片,社区参与煤改气的住户共97家,还做了百家宴来邀请大家一起分享喜悦,“家里又干净又暖和,我这个主妇更有劲头了!”谷雅莲说。
这只是“十二五”期间我市环境提升的一个小缩影,“十二五”期间,西安市不断深化细化“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烧、增绿”六项措施,共拆除燃煤锅炉1231台,削减燃煤164万吨,建成区内20蒸吨以下地方燃煤锅炉实现清零。对建成区13.5万户居民实施了蜂窝煤改清洁能源,削减燃煤量108.1万吨;实现建成区蜂窝煤、煤炭用户清零,以及煤炭经营场所、蜂窝煤生产和销售厂点清零任务。
家门口就能跑步西安建成开放24座公园
“晚上吃完饭就去清凉山公园跑步、休闲,空气清新离家近。”住在华美十字的刘蕾说起家门口的公园,一脸开心。她说以前跑步只能顺着航天大道而行,车辆多还要呼吸机动车尾气,现在清凉山公园开放了,只要有时间她都会和家人去转转,花树湖山,环境特别好。
如今蓝天白云、碧水青山已经成为西安的主色调。从巍峨秦岭的山水之间到绿树掩映的大街小巷,逐渐增多的满眼绿色让老百姓深有感触,创建森林城市的绿色行动让“西安蓝”成为常态,也让市民更爱自己的家园。
据了解,“十二五”以来,我市不断推进秦岭植被修复、绿道建设、峪口综合治理,建立起秦岭生态保护创新的长效机制,使秦岭充分发挥出西安后花园和城市“绿肺”的生态功能。通过开展创建森林城市工作,城区新增绿地1618万平方米,建设绿地小广场198处,立体绿化311处。
同时,西安建成开放了中湖公园、文景山公园一期、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沙河湿地公园、洨河公园、桃花潭公园、滋水公园等24座公园。
实施“八水润西安”渭河两岸绿树成荫
“十二五”期间,我市13条河流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河流综合污染指数相比“十一五”末期大幅下降,连续5年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
通过开展渭河水污染综合防治行动,新建、扩建15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87万吨/日,全市污水处理厂达到26家,污水处理总能力达到208.6万吨/日。住建部全国城市污水处理考核评比中,西安市位居全国前列。
截至目前,渭河西安出境断面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浓度已稳定控制在30毫克/升、1.5毫克/升以内,在全省渭河水污染综合防治行动考核中获得良好……一连串的数字,印证了铁腕治污减霾取得的实效。
同时,在渭河、灞河、沣河、石川河等河流综合治理过程中,完成河流水系绿化24027亩,新增湿地15821.2亩,生态水面6524亩。通过实施“八水润西安”工程,先后完成了渭河、灞河等河流的生态治理,新增湿地面积1.49万亩,形成了“东有浐灞广运潭、西有沣河昆明湖、南有唐城曲江池、北有汉城团结库”“城在水中、水在城中”的城市水系格局,水质明显变好的渭河两岸,绿树倒映、鸟语花香。
记者高乐实习生许慧(西安晚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