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刘会民。
西部网讯(记者 秦振 赵昊)“‘十二五’期间,我们狠抓落实重点工作,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在“追赶超越争一流 同步够格奔小康”第二批网上宣传主题采访活动中,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刘会民接受采访时介绍,陕西省已完成“十二五”规划就业目标任务的107.5%。
累计完成215万 陕西就业人数持续增加
“十二五”期间,为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省人社厅大力实施“就业促进计划”和“创业引领计划”,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就业困难人员开展援助,免费创业培训33.9万人,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19.44亿元,预计到2015年底,全省就业人数将累计完成215万,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107.5%。
于此同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低于4.5%的控制目标,帮助23万余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消除零就业家庭6000余户。
人均月养老水平2302.24元 社保覆盖面持续增加
记者了解到,“十二五”期间,陕西建立了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城镇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十一连调”,人均月养老金水平达到2302.24元,比“十一五”末增加920.24元。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实现市级统筹,大病保险制度全面建立,职工和城镇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0%以上和70%以上。1-4级工伤职工伤残津贴月人均达到2566元。
逐步将各类困难群体纳入相应社会保障范围,失业保险金从最高570元/月提高到现在的最高1110元/月,生育保险人均待遇水平为6341元。
高技能人才74.3万 人才强省力度持续增加
“预计到2015年底,全省的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173万人”,刘会民就人才强省战略取得的进展向现场记者作了介绍。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陕西新增高技能人才22万人,总量达到74.3万人,建立了14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示范基地和40个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以及18和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35个省级大师工作室。
院线人才方面,全省两院院士62人,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112人,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236个,省博士后创新基地37个,设站总数列西北第一,全国第七,在站博士后超过1100人。
最低工资增长48.8% 收入水平持续增加
记者从人社厅了解到,陕西省5次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一类工资区全日制最低工资标准从2011年的每月860元,提高到2015年的每月1280元,增长48.8%;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深化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指导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并每年制定和发布企业工资指导线。
“十三五”将建立健全社保体系
“‘十三五’时期,我们将牢牢把握‘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民生工作思路,紧扣‘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主线,进一步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实现高质量就业、深化人事制度改革”,除此之外,刘会民表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也是未来工作的重点。(西安晚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