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警回应:
首次实行限行,对违规者以引导教育为主
限行针对西安市行政区内的10区3县,不仅仅在西安市区
若空气重污染Ⅲ级应急响应解除,限行措施也会随即解除
华商报讯(记者李小博)11月3日,受雾霾天气影响,西安市启动空气重污染Ⅲ级应急响应,当晚西安交警就实行重污染天气机动车禁、限行管理发布公告。限行首日西安市交通情况到底怎样?
多名交警表示4日早高峰车流量明显下降
昨日,华商报记者来到西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指挥中心了解情况。指挥中心的数据显示,4日西安车流量较前一天下降37.5%,其中尾号为数字4和9的车辆较前一天下降83%。一处监控卡口显示,前一天的车流量高达1.09万辆,而4日则下降为0.68万辆。
同时,西安交警参照高德地图的拥堵指数显示,4日早高峰拥堵指数为2.73,而前一天则高达4.41。
华商报记者与指挥中心民警交流得知,实行尾号限行措施当天,早高峰车流量明显下降,尤其是在环城路、二环及南北中轴线沿线的效果更为明显,限行当天西安市整体交通秩序良好,并未发生拥堵情况,限行当天大大提高了道路使用率。
随后,记者联系到多位4日曾在街面执勤的民警,民警纷纷表示限行当天发现整个城市交通确有好转,但在街头执勤过程中,仍有不少车主就限行一事咨询,尤其是是否会因为违反限行措施被处罚。对此,一位民警介绍,此次限行是西安市第一次启动严重雾霾天机动车禁限行管理工作,在发布公告之前,交警队内部已经做了通知,要求各单位在此次限行期间对违反限行规定车辆主要以宣传、教育、引导为主,一般不做处罚。民警表示,其实治污减霾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这次实施限行,既是落实上级相关规定,也是为了引起大家对环境治理的关注,倡导绿色出行、公交出行。
应急预案明确限行区域为西安市10区3县
对于市民关心的限行区域问题,华商报记者查看《西安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修订稿)》里相关规定:发布黄色预警时,公安部门要做好全市范围内限行准备,这就说明限行措施是针对西安市行政区内的10区3县,而不仅仅在西安市区,只是同时要“做好三环路(含三环)范围内黄标车、三轮汽车、建筑垃圾和渣土运输车、砂石运输车等重型车辆禁行准备”。
而对于限行措施何时解除的问题,据记者了解,此次限行会根据监测到的数据来确定执行时间,而一旦空气重污染Ⅲ级应急响应解除,限行措施也会随即解除。
重污染天如再无好转 或启动橙色预警
因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启动Ⅲ级应急响应,西安市启动了首次机动车限行。
根据最新气象信息,西安市气象台11月5日7时20分继续发布霾黄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24小时内西安大部分地方将出现中到重度霾,易形成中到重度空气污染。据悉,若情况依然没有好转,西安随时可能启动更高级别的重污染天气预警。
如果启动橙色预警中小学或停止户外活动
“截至11月5日下午,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已持续近三天,但空气质量仍未有明显好转。这种情况如果继续持续,随时有可能启动更高级别的重污染天气预警。”西安市治污减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说。
根据《西安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修订稿)》的规定,当预测未来将出现48小时以上重度污染天气(200<AQI<300),发布Ⅲ级预警(黄色);预测未来将出现48小时以上严重污染天气(300<AQI<500),或已启动Ⅲ级响应48小时后,监测数值无明显下降趋势,发布Ⅱ级预警(橙色);预测未来将出现24小时以上AQI≥500,或已启动Ⅱ级响应48小时后,监测数值无明显下降趋势,发布Ⅰ级预警(红色)。
根据规定,如果启动橙色预警,教育部门应通知各幼儿园、中小学校等教育机构做好停止户外活动准备;公安部门应做好三环路(含三环)范围内重型、中型载货车,混凝土罐车等高排放车辆禁行准备;环保部门应通知20蒸吨(不含)以下工业燃煤锅炉使用单位做好停止运行准备;各类供热企业要做好污染物减排30%的准备等。
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办坦承有些工作不到位
昨日,西安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通过网络介绍了这次重污染天气的应急经过,并以卡通形象“优优”代言的形式回应了公众围绕首次限行的吐槽。
“说点在情在理的话,此次空气重污染Ⅲ级应急响应是在新的《西安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修订稿)》颁布实施后的第一次启动,有些工作做得不到位,影响了大家的正常生活秩序,‘优优’代表市重污染应急指挥办在这里给大家赔个不是。希望大家能够理解和包容!”“‘优优’会将全市人民的心声告诉市重污染应急指挥办,并请其督促各区县政府和相关市级部门把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做细、做实、做好!”
预警、响应等信息需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发布
那么,重污染天气预警、响应信息到底是如何发布?市民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取信息?
按照《西安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规定,指挥部成员单位——市政府新闻办负责根据指挥部办公室提供的《西安市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通知单》及《西安市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任务通知单》,协调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做好预警、响应等信息的发布工作。
昨晚8时20分,西安市治污减霾办工作人员介绍说,启动重污染天气预警和启动应急响应是两回事。一般是先发布预警信息,然后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启动应急响应。至于应急响应如何来启动,则由各执行单位制定。“手机短信通知的形式,在重大预警时也会使用,但并未列入应急预案。此外在移动端查询的话,市民还可以关注一下公安交警、环保、教育等职能部门的官方微博或微信平台。”
华商报记者 马虎振 摄影 陈团结
华商
观察
西安限行其实酝酿已久
很多车主觉得,4日西安限行来得有些突然,华商报记者采访知情人士后得知,西安限行,准备已久。
2013年大雁塔“被发射”时已讨论过限行
早在网友们调侃大雁塔被发射的2013年,西安市政府就在考虑如何应对日益严重的雾霾。“是否要限行,污染到什么程度限行那时已被提出讨论。”知情人士表示,因考虑到限行对公众的影响较大,西安是否要这样做一直存在争议。
最终,“限行”的字眼出现在2014年1月《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暂行)的通知》文中。其中提到,空气极重污染时,全市机动车(除公交车、出租车及其他特种车辆外)按照黄标车限行区域每日限行两个尾号。当时对极重污染的认定是——全市24小时空气质量平均指数(AQI)达到或超过500。
“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爆表’”。在达到这一级别,且气象条件持续恶化时,才会启动包括限行在内的极重污染应急措施。知情人士称,在“人努力,天帮忙”的情况下,2014年西安市的空气质量有了较大改善,因而并未出现需要限行的情况。
2015年的限行启动条件要等空气污染爆表
到了2015年5月,《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通知》文中,对预警级别首次出现了由低到高按颜色划分为蓝、黄、橙、红四个级别。
此次预案中,对机动车的减排措施首先指向了公务用车。Ⅲ级应急响应时,公务车要停驶30%,Ⅱ级应急响应就要停驶50%公务车。“但公车改革后,各单位公车都保留得很少,停驶公务车对减霾的影响已经很小了。”知情人士表示,I级应急响应时,再次提出,公安部门督导全市机动车(除公交车、出租车、新能源汽车及其它特种车辆外)按照黄标车限行区域每日限行两个尾号。启动这一级别的条件是——预测全市将出现24小时以上极重污染天气(AQI≥500)。“空气质量也一直没有差到这个程度”。
预案被环保部批评“保守”西安重新修订
“西安一直有限行的提法,但很难达到启动的程度。”知情人士称,各地都有应急预案,西安的预案曾被评价过“保守”。2015年底,环保部一份措辞严厉的批评,对西安市在落实大气污染防治和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中存在突出问题进行通报。通报中称,西安市政府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启动迟缓,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机制不健全,相关部门动作慢、措施少,西安市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精细化管理不到位,个别企业存在超标排污等行为。
对于此次通报,西安市政府表示认真反思,积极整改,今后将进一步修订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不断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反复讨论后限行启动AQI条件降至150
2016年初,环保部提出重新修订重污染天气的应急预案,西安市也着手重新修订预案。专家评审会上提到,鉴于西安冬季重污染天气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长,环保部认为预案标准应该订得更严,修订时参照了雾霾较严重的北京和全国其余副省级城市的应急预案。
据了解,机动车限行启动条件的降低成为当日会上论证的焦点之一。有与会专家担心限行影响面大,会响应过度;公安交警方面的参会代表也表示,限行要充分论证可行性,比如西安周边的区县是否也纳入。
最终,2016年9月《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修订稿)的通知》中仍规定,当启动重污染天气Ⅲ级、Ⅱ级应急响应时,公安部门做好全市范围内不低于20%机动车(特种车辆除外)限行工作。当启动重污染天气Ⅰ级应急响应时,限行范围扩大至50%机动车。
而启动Ⅲ级响应的条件是,当全市空气质量实时监测数据达到中度污染(AQI>150)持续超过24小时,或监测数据达到重度污染(AQI>200)且未有下降趋势时。
“限行启动的AQI条件从500降到150,这个数值在西安的冬天并不少见,因此限行来了,它并不突然。”知情人士表示。 华商报记者杜鹃
>>市民声音
全区域、全天候限行值得商榷
西安11月3日晚22时03分出炉的一纸限行令引起强烈反响,华商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雾霾重度污染期间全区域、全天候限行在全国也是首家。对此,市民建议,职能部门区域划分和限行方式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专家:“仓促”限行未考虑市民反应空间
“这种限行公告要是在11月3日下午或早一些发布,大家的怨气可能就没有这么大!”对于西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在距限行日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发布限行公告,崔先生表示很难理解。
“冬季低温天气下限制车辆数量,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来缓解环境压力,本身没有问题,也有必要性。”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谢雨锋表示,但这一次西安市职能部门出台政策,没有考虑到缓冲时间太短,低估了消息对社会公众造成的反应空间。
建议:应急响应确定 应第一时间发布
华商报记者调查发现,北京、天津、成都、兰州等全国多个大中城市都已经采取了重污染天气情况下机动车限行应急响应措施,对空气污染预警如何发布的问题,河北省要求空气污染预警信息提前1至2日发布。天津也要求提前一天向市民发布,除了固有的媒体外,还将通过多媒体等多种传播方式告知市民。
实际上,按照《西安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修订稿)》规定,当启动Ⅲ级响应时,将限行20%的机动车,并提前1天以上向大家发布限行通告。而首次限行没能提前通告,并导致“不良反应”,以后该如何规避呢?
谢雨锋建议,西安市治污减霾办在对雾霾污染等级的甄别上,应保障预测会商的及时性、信息传导的高效性、应急执行的有效性。现在的技术能预报未来三天的空气质量,对未来几天空气质量研判后就会有空气重污染应急响应,一旦确定下来就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消息,这样既保证市民的知情权,能让大家有充分的反应时间,并知道如何配合,也能及时协调各方按照职能分工去落实执行。
对比:全国限行城市中只有西安全区域
在调查中记者还发现,北京、天津、成都、兰州等全国11个限行城市,雾霾天限行仅针对部分区域及路段,限行时间段多为早上7时至晚上8时,唯独西安下辖县也在限行范围内,并且时间为24小时。
其中,北京市、兰州市、贵阳市、成都市等实行区域限行,杭州则推行“错峰限行”,和其他10个城市相比,长春市的限行时间最早为早上6时。对于限行方式,各地也不相同,比如,济南市单日限行号码为2、4、6、8、0,双日限行号码为1、3、5、7、9。
对此谢雨锋表示,因为各地区环境污染以及汽车保有量不一,最好还是“因地制宜”。他认为,今年以来西安市因为空气污染严重连续两次受到环保部批评,因此这种限行方式、时间、范围等的要求,或是无奈之举。
网友:限行制度应该更细化
“晚上9点以后路上车少了,难道不能上路吗?凌晨时分路上没有车,难道不能上路吗?”11月5日,网友“他山之石”给华商报记者留言称,对于限行区域以及时间,西安市应该借鉴其他城市的做法,而不要这样搞一刀切。
同样,他认为限行牌号不合理,既然周末不限行的话,应该以周一到周五为一个循环来确定,而不应该以日期为标准。比如贵阳市的限行区域是一环路,限行号码是按照周一至周五安排的,星期一是1和6,星期二是2和7,星期三是3和8,星期四是4和9,星期五是5和0,周六周日不限行。
华商报记者陈思存
>>相关新闻
环保部约谈阳泉、渭南市政府主要负责人
据新华社电 针对今年1~9月山西省阳泉市、陕西省渭南市环境质量严重恶化的情况,环境保护部11月3日对两市政府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督促两市尽快遏制环境质量恶化趋势。
环保部通过组织现场检查,并调度环境监测、环境执法和卫星遥感数据,发现两市大气和水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环保责任不落实,环境监管不到位,环保不作为、慢作为情况突出。比如,渭南市庄里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仍未投运,废水直排石川河;另有多处企业废水直排河道,污染问题突出。2013年以来,渭南市韩城黄龙山褐马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违规新增人工设施2处,已经存在的7处人工设施规模仍在扩大。
环保部在约谈中要求阳泉市和渭南市政府,有关整改方案应在20个工作日内报送环保部,并抄报所在省级人民政府。
阳泉市、渭南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在表态发言中表示将诚恳接受,正视问题,尽快拿出整改方案,确保整改工作落到实处。(华商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