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凌晨1时许,西安地铁二号线钟楼车站主体结构提前一个月实现封顶!这标志着该站施工完成阶段性进展,施工已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也为南北中轴线改造按期完工奠定了基础。
昨日下午4时,地铁钟楼站站厅负一层混凝土浇注正在紧张进行,负责施工的项目部副经理刘建平告诉记者,浇注从8月6日7时许开始,站厅封顶需浇注混凝土1200立方米。
随着西安地铁二号线钟楼站主体工程封顶,西安钟楼盘道交通压力将明显缓解。记者从西安市地铁办了解到,封顶后,地铁二号线钟楼站月底前能腾出所有的快慢车道路面,南北中轴线改造将迅速跟进。
据介绍,钟楼站主体工程封顶要比正常工期提前一个月完成,这也将整个二号线主城区段的工期提前了一个月。
为加速道路恢复通畅,自8月1日起,在地铁钟楼站主体工程接近收尾时,在道路围挡不拆除的情况下,市政部门已进驻工地交叉作业,回填土方,铺设路面,也为道路恢复通畅节约了时间。
安全篇
“大管棚”技术护住隧道托住钟楼
在钟楼站施工期间,该路段的安全性一直颇受大家关注。昨日,中铁五局西安地铁项目部总工程师许兆交从工程技术方面进行了解释。
许兆交说,该项目段施工有其特殊性。首先是保护文物有一定难度,其次是隧道太浅,从地面到隧道顶部不足8米,在邮政大楼附近,隧道隔离仅有1.5米。如何保护它不让地面及地面上的建筑没有沉降,让路面安全通行,对工程技术上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
为了攻克这个难题,项目部首创采取70米超长“大管棚”技术。这个“大管棚”技术,像是给隧道增加了一层“安全防护罩”,从地铁隧道横截面看,就如同在隧道上方戴了一个“发箍”。这个“发箍”上有直径约为108毫米的小洞,70米长的钢管围绕着隧道从小洞打进去开挖,每个小洞之间的距离是35厘米。这样形成了一个很坚固的刚性支护,既对来自隧道上方的压力形成了很好的支撑作用,又对下方的隧道形成了很好的保护。“大管棚”技术在精度上也实现了高精准的突破,70米长的管子打进土层内,前端和后方发生偏移的差距被控制在了10厘米之内。这是西安地铁施工以来的在技术上的首创,在长度和精度上有较大突破,达到了全国领先水平。
地铁2号线钟楼站因处于西安的心脏地带,其建设施工备受市民关注。
钟楼站项目部综合部龙进介绍,钟楼站分两层,负一层为站台层,净高4.95米,为进站客流通过站厅层。负二层净高7.3米,主要容纳乘车的乘客。
结构篇
钟楼地下通道直通地铁站
钟楼站规模按2036年远期预测,设计客流量为每小时52000余人,作为与未来建设的6号线换乘站,其设计换乘客流量为每小时29800余人。考虑到如此大的客流量,地铁钟楼站共设计有4个出入口:1、2号出入口分别设于北大街西侧,4号出入口设于北大街东侧20米宽人行道上。
3号出入口位于车站南端,与钟楼地下通道相连,两者等宽,约为10米。出入口设楼梯牵引机一部,连接车站及通道内的无障碍设施,方便残疾人进出站及过街。
也就是说,钟楼地下通道的出入口,也成为地铁钟楼站的出入口。南大街的行人,先进入钟楼地下通道,然后通过3号出入口可进入地铁站;也可自4号出入口回到地面,直达西一路口,道路行人分流地下,缓解钟楼周边人潮涌动现状。(西部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