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全市“民情大数据地图”建设进度,提升基层组织为民服务的效率和质量,5月19日,我市举办绘制“民情大数据地图”示范培训会。
打通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据悉,建设“民情大数据地图”,打造为民服务“升级版”工作是今年全市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改革举措,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永康同志多次对此项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高度重视,以建设“民情大数据地图”为载体,引导基层党员干部沉下身子,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贴近民声,打通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村村都要手绘“1+5+X”“民情地图”
按照相关时间表,5月上旬至12月下旬,开发软件系统,建设农村“民情大数据地图”。区县、镇街按照技术要求,将“民情地图”及相关信息录入大数据系统。并分批分级安装“民情大数据地图”终端软件。
6月中旬起,畅通信息渠道,形成数据更新长效机制。各级干部下基层,多层面反馈信息,建立市委常委 “督一联二走访三”、区县委常委“一镇四村大调研”、 各级部门“机关干部下基层”、镇街领导“分片包干”等制度。同时,逐村逐户入网格,全方位收集信息。积极稳妥推进行业部门、社区、学校等领域“民情地图”建设,逐步纳入“大数据”统一管理,在全市打造全覆盖、立体式为民服务信息体系。
纳入全市目标责任考核体系
西安“民情大数据地图”建设工作正在顺利推进。记者昨日获悉,全市基层党员干部已累计联系走访群众104万人次,建立民情档案64万余户,2267个村完成手绘地图工作,绘制地图13489张;1667个村完成电脑绘图工作,绘制地图9024张。
昨日的会议同时要求,各区县、开发区5月下旬前,将“民情大数据地图”电子版报市委组织部备案;9月上旬前,完成信息录入工作。
据悉,“民情大数据地图”工作将纳入全市目标责任考核体系,赋予权重酌情考评,并作为考核评价、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对工作开展、考核优秀的干部,优先培养,选拔使用;并作为评选优秀村干部、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的重要依据。对工作中作风不实、弄虚作假、造成影响的,将追究相关人员责任。(西安晚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