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白于山区的贫困户。 《陕西日报》供图
本报讯 昨日,陕西省政府召开第八次常务会议,研究今年防汛抗旱、陕南移民搬迁安置等工作,审议并原则通过《陕西省收费证管理办法》等。会议强调,要把陕南移民搬迁这项民生工程办实办好,逐户建立档案,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建设质量。陕北白于山区和黄河沿岸土石山区的移民搬迁也将尽快启动实施。
移民搬迁
要逐户建立档案
会议听取了陕南移民搬迁安置有关工作的汇报,要求有关市及部门认真落实责任,严格兑现承诺,真正把这项民生工程办实办好。要统筹安排重点镇、保障性住房建设,综合运用土地增减挂钩等政策,集中捆绑使用资金,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最大限度地为移民搬迁提供保障。要发挥政府的导向调控作用,集中配置各类资源,积极为群众组织质量保证、价格便宜的钢材、水泥等建筑材料。要逐户建立档案,强化监督检查,严防弄虚作假等现象发生,确保建设质量。陕北白于山区和黄河沿岸土石山区的移民搬迁也要按照相关要求尽快启动实施。
汛期关中、陕南西部降水偏多
会议研究了今年防汛抗旱工作。据气象、水文部门预测,今年汛期我省关中、陕南西部降水偏多,汛雨较常年偏早发生,局部地区发生洪涝灾害的几率增大。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提前作出周密部署,各地各有关部门积极储备防汛物资,建立查险和应急抢险队伍2500多个。会议强调,要认真吸取去年陕南特大暴雨泥石流灾害的教训,立足于防大汛救大灾,积极做好今年防汛抗旱各项工作。要继续强化防汛责任制,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加强防汛安全督促检查,特别要搞好尾矿库坝、中小学校舍、城市防洪、陕北地质脆弱区等重点区域、部位的安全排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要加快推进渭河全线治理各项工程建设,尽快启动渭南南山支流防洪工程建设,确保汛期安全和在建项目安全。
职教体制
11所院校划转省教育厅管理
为了进一步规范教育秩序,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会议决定,对省政府有关部门、直属机构、事业单位所属的高等职业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集中划转省教育厅管理,第一批的有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陕西电子工业学校等11所院校。会议要求,划转后的学校要认真做好资产清理和资源整合,原管理部门积极支持做好衔接,确保划转工作进展顺利。
会议在审议通过《陕西省收费证管理办法》后指出,规范收费证管理,对于加强行风管理、改进公共服务十分重要。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有关要求,进一步明确管理主体、程序以及法律责任,切实加强对行政事业性收费证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的经营性服务价格收费证的管理,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新闻链接
陕西启动中国最大移民工程
未来10年陕南和陕北移民279.2万 数量为三峡两倍
本报讯 随着本月初陕南三市移民搬迁工程的开始,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扶贫避灾移民工程正式启动。未来10年,陕西将在陕南秦巴山区和陕北白于山区移民搬迁279.2万老百姓,其数量超过此前三峡的移民总量,为三峡移民的两倍。
两地移民总人口达279.2万
陕南秦巴山区和陕北白于山区是中国集中连片最贫困的区域之一。陕南秦巴山区属于地质灾害高发区,多次遭受洪水、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平均三年半就发生一次大的洪灾。陕北白于山区长期缺水,贫困发生率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0倍,绝大多数的贫困人口仍居住在土窑洞里。
陕南频发的地质灾害和陕北白于山区的极度贫困,使陕西省政府下定了扶贫避灾移民的决心。陕西省于2010年末正式通过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总体规划和白于山区扶贫移民搬迁规划。搬迁涉及陕南地质灾害易发区的汉中、安康和商洛3市共28个县,陕北白于山区的约1.9万平方公里。移民搬迁总人口达279.2万,其中陕南搬迁安置240万名群众。
陕西省扶贫开发办公室扶贫移民处处长谢浩民说,整个搬迁将按照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的发展方式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将按照农民进城、小城镇建设、避险避灾及扶贫搬迁四位一体的思路进行。
据介绍,搬迁农民可进城落户并定居在县城、小城镇或是选择基础条件相对较好、产业形成一定规模的地方落户;沿公路或川道地区的村庄将把零星分散的自然村整合归并,建设中心村集中安置。搬迁后,每户有一至两人掌握实用技术,每村有一至两个主导产业,搬迁到城镇的群众收入力争达到当地城镇居民平均水平。
陕南大移民 今年搬迁24万人
作为10年工程起步之年,今年陕南将搬迁安置共计24万人。重点搬迁受地质灾害和洪涝灾害威胁的群众以及贫困(特困)户和偏远山区的群众。
据了解,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程涉及240万群众。其中地质灾害避险移民搬迁49.16万人,洪涝灾害避险移民搬迁32万人;扶贫移民搬迁116.6万人;生态移民搬迁46.88万人。
我省计划10年实施移民搬迁安置,分两个阶段。即2011年至2015年,重点安排陕南地区地质灾害和洪涝灾害频发易发区、贫困山区以及生态移民搬迁安置约140万人;2016年至2020年,安置移民搬迁约100万人。
今年,省政府确定安排陕南三市移民搬迁安置24万人。其中,汉中市8.8万人,安康市8.8万人、商洛市6.4万人。重点搬迁受地质灾害和洪涝灾害威胁的群众以及贫困(特困)户和偏远山区的群众。
目前,安康市汉滨区恒口镇重点示范镇、汉中市城固县崔家山重点示范镇、商洛市商州区沙河子重点示范镇等建设项目已经集中开工建设。
本组稿件由记者梁璠采写(西安晚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