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证券5月31日讯 两市收盘时上证综指报2743.47点最低2702.09点最高2744.93点,涨37.11点涨幅1.37%;深成指报11665.14点,涨186.93点涨幅1.63%;今天是5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早盘两市冲高回落,沪指受5日线压制明显,盘中再度考验2700点关口,午后权重股绝地反击,市场压抑许久的做多热情集中爆发,资源股充当反弹先锋,沪指放量突破5日线结束八连跌,大盘超跌反弹行情逐渐展开,沪指5月以缩量跌5.77%收官,后市继续沪指2750压力及成交量情况;板块方面,国际板概念及券商股卷土重来,机械钢铁股大幅反弹,锂电池、风能等新能源股走强,创业板指午后跟随回暖,水利股遭获利回吐;两市个股涨跌比约为10:1,成交量在昨日地量基础上有所放大,沪市成交791亿,深市成交543亿,总成交1334亿。
盘面显示,早盘两市高开后红盘震荡,沪指一度冲击5日线,国际板概念与券商股集体异动,三元股份补跌过后一度再封涨停,投行人士称外企国际板上市快的话到10月份就会有第一家公司挂牌;清洁能源股受捧,太阳能龙头乐山电力涨4%以上。盘中两市再度冲高回落,市场成交继续低迷,地产股明显走弱,沪指受5日线压制明显,市场继续挖掘干旱主题,柴油发动机概念石油济柴涨停;受益政策扶持利好,新疆、西藏两板块轮番走强,昨日涨停的西藏发展再涨4%以上领涨西藏股;国际板概念卷土重来,近期始终处于强势调整中的东睦股份发力冲高盘中涨停。
午后两市低位回升,沪指再度翻红,煤炭有色等资源股反弹,山西焦化冲击涨停,中国神华拉升,包钢稀土扩大涨幅带动稀土个股再度活跃;区域股再现轮动,海西板块三木集团异动跃居两市个股涨速榜第一。盘中金融地产等权重股突然急速放量拉升,大盘直线反弹,沪指冲破5日线后单边上行,超跌反弹行情逐渐展开,资源股充当反弹先锋。
两市共有豫能控股、青岛碱业等13股涨停,9股跌超5%,青海明胶等2股跌停,创业板新股正海磁材收盘涨14.70%,北京君正跌5.91%,金力泰跌5.07%;整体来看,目前股市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分化风险降低;板块近乎全线飘红,机械、造纸、数字电视、锂电池、钢铁等板块上涨,稀缺资源、化工、太阳能、建材、LED等板块活跃,水利等板块下跌。
整体来看,汇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预览的5月初值为51.1,降至10个月最低位,其中产出指数亦创下10个月新低,显示中国经济增长动力有所减弱。明日5月PMI数据正式公布,若数据好于预期,无疑对技术反弹构成有利支撑;相反即使出现缓慢回落也基本在市场预期之中,前期已经有所消化。
央行周一再次要求上报3年期央票需求,另外当前央票发行再度受制于其一二级市场利差倒挂,因此6月份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的可能性并存,"双率"齐动或再次出现。货币政策的持续紧缩首先使市场的资金持续紧张,另外一方面就是可能对实体经济的损害。
央行周二公布,通过公开市场发行了30亿元人民币一年期央票,与上期持平,中标利率连续第九周维持3.3058%不变。央行同时继续暂停28天正回购操作。本周央票将到期490亿元,正回购到期730亿元,合计到期1220亿元。此前央行已经连续两周净投放,累计达到1260亿元。此外,中国银行间市场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隔夜品种周二大幅反弹逾100个基点(bp),因5月最后一日国库税款集中上缴,令部分大行短期流动性偏紧。
搜狐证券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获悉,5月3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4845,与上一交易日(6.4856)相比,升11个基点,连续第四个交易日再创汇改以来新高。(搜狐证券 苏来兴)
机构分析今日大盘走势
中金公司:机构资金利好中期资金面
中金公司5月31日发布A股市场数量化策略的资金与流动性分析周报称,关注央行操作变化,机构入市利好资金面。
宏观流动性进入政策敏感期,机构资金利好中期资金面。从宏观流动性来看,六月是加息和调准的重要时间窗口,因此未来几周央行态度将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从市场资金面来看,虽然短期内市场情绪的持续低落抑制资金面,但中期来看资金供给面仍在不断改善之中。预计在此环境下市场有望在近期逐步企稳。关注Shibor回落和3年期央票暂停发行,市场敏感期央行态度成关键。
下周公开市场到期资金1220亿,6月份到期资金将为6010亿。同时,由于六月是加息和调准的重要时间窗口,因此未来几周央行态度将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若这两个利率和数量政策均按以往频率出台则宏观流动性进一步趋紧可能性较大,相反,如果央行放缓货币政策实施则市场会产生"政策放松"预期。
高华证券:国际板有望今年下半年推出
国际板有望在今年下半年推出。媒体最近援引证监会和上海市政府高级官员言论称,中国离推出国际板越来越近。据部分媒体报道,国际板将a)以人民币为计价单位;b)要求公布季报,与A股类似;c)要求公司市值不少于人民币300亿元,发行前12个月净利润不少于人民币10亿元,发行前3年净利润总计不少于人民币30亿元。但报告预计在某些方面国际板的上市要求可能会比现行的A股规则更为灵活,以便接纳已经在别处上市的国际企业。例如目前A股规则限制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或董事在其它上市公司担任类似职位。
候选企业:红筹股、恒生指数成份股和大型跨国公司报告认为国际板的候选对象将侧重以下三类大盘股:1)红筹股企业;2)中国业务占重要地位的香港企业(大部分可能是恒生指数成份股);3)希望加强在中国的知名度的跨国公司。媒体已在报道中称一些企业有意在国际板上市,包括中海油、中移动、中信泰富、汇丰银行、长江实业、沃尔玛、通用电气、联合利华等。与红筹股企业相比,报告认为跨国公司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复杂性,原因在于目前其中国业务比重相对较小,且在适应本地上市规则方面存在更多挑战。尽管2007/2008年期间许多公司的股价在A股上市计划公布后上涨,但报告认为同样的情况现在可能不会再发生,因为:1)目前A-H股平均/市值加权溢价已经从2008年初的209%/127%缩水为78%/12%;2)一些行业(如银行和保险)的A股目前相对于H股存在折让;3)在某些情况下,国际板的上市可能会导致原始股发行/股本摊薄的问题;4)以往经验表明,证监会可能不会允许国际板IPO定价出现明显溢价。尽管如此,报告认为那些拥有稀缺价值的企业可能受益于国际板推出的相关消息,即目前商业模式在A股中不存在的企业,如一些世界知名品牌,或者高股息收益率的企业。
对A股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可能有限。鉴于负债和融资需求较低,报告认为国际板潜在上市企业的IPO规模可能为10亿至40亿美元。假设2011年底前有3-4家企业在国际板IPO,那么意味着总融资规模最高为人民币1,100亿元。与报告预计的2011年IPO规模和股权融资总规模(人民币4,700亿元/8,400亿元,不含国际板)相比,潜在影响可能较为有限。此外,如果市场依然疲弱,则IPO计划可能也会相应调整。
盘面显示,早盘两市高开后红盘震荡,沪指一度冲击5日线,国际板概念与券商股集体异动,三元股份补跌过后一度再封涨停,投行人士称外企国际板上市快的话到10月份就会有第一家公司挂牌;清洁能源股受捧,太阳能龙头乐山电力涨4%以上。盘中两市再度冲高回落,市场成交继续低迷,地产股明显走弱,沪指受5日线压制明显,市场继续挖掘干旱主题,柴油发动机概念石油济柴涨停;受益政策扶持利好,新疆、西藏两板块轮番走强,昨日涨停的西藏发展再涨4%以上领涨西藏股;国际板概念卷土重来,近期始终处于强势调整中的东睦股份发力冲高盘中涨停。
午后两市低位回升,沪指再度翻红,煤炭有色等资源股反弹,山西焦化冲击涨停,中国神华拉升,包钢稀土扩大涨幅带动稀土个股再度活跃;区域股再现轮动,海西板块三木集团异动跃居两市个股涨速榜第一。盘中金融地产等权重股突然急速放量拉升,大盘直线反弹,沪指冲破5日线后单边上行,超跌反弹行情逐渐展开,资源股充当反弹先锋。
两市共有豫能控股、青岛碱业等13股涨停,9股跌超5%,青海明胶等2股跌停,创业板新股正海磁材收盘涨14.70%,北京君正跌5.91%,金力泰跌5.07%;整体来看,目前股市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分化风险降低;板块近乎全线飘红,机械、造纸、数字电视、锂电池、钢铁等板块上涨,稀缺资源、化工、太阳能、建材、LED等板块活跃,水利等板块下跌。
整体来看,汇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预览的5月初值为51.1,降至10个月最低位,其中产出指数亦创下10个月新低,显示中国经济增长动力有所减弱。明日5月PMI数据正式公布,若数据好于预期,无疑对技术反弹构成有利支撑;相反即使出现缓慢回落也基本在市场预期之中,前期已经有所消化。
央行周一再次要求上报3年期央票需求,另外当前央票发行再度受制于其一二级市场利差倒挂,因此6月份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的可能性并存,"双率"齐动或再次出现。货币政策的持续紧缩首先使市场的资金持续紧张,另外一方面就是可能对实体经济的损害。
央行周二公布,通过公开市场发行了30亿元人民币一年期央票,与上期持平,中标利率连续第九周维持3.3058%不变。央行同时继续暂停28天正回购操作。本周央票将到期490亿元,正回购到期730亿元,合计到期1220亿元。此前央行已经连续两周净投放,累计达到1260亿元。此外,中国银行间市场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隔夜品种周二大幅反弹逾100个基点(bp),因5月最后一日国库税款集中上缴,令部分大行短期流动性偏紧。
搜狐证券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获悉,5月3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4845,与上一交易日(6.4856)相比,升11个基点,连续第四个交易日再创汇改以来新高。(搜狐证券 苏来兴)
机构分析今日大盘走势
中金公司:机构资金利好中期资金面
中金公司5月31日发布A股市场数量化策略的资金与流动性分析周报称,关注央行操作变化,机构入市利好资金面。
宏观流动性进入政策敏感期,机构资金利好中期资金面。从宏观流动性来看,六月是加息和调准的重要时间窗口,因此未来几周央行态度将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从市场资金面来看,虽然短期内市场情绪的持续低落抑制资金面,但中期来看资金供给面仍在不断改善之中。预计在此环境下市场有望在近期逐步企稳。关注Shibor回落和3年期央票暂停发行,市场敏感期央行态度成关键。
下周公开市场到期资金1220亿,6月份到期资金将为6010亿。同时,由于六月是加息和调准的重要时间窗口,因此未来几周央行态度将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若这两个利率和数量政策均按以往频率出台则宏观流动性进一步趋紧可能性较大,相反,如果央行放缓货币政策实施则市场会产生"政策放松"预期。
高华证券:国际板有望今年下半年推出
国际板有望在今年下半年推出。媒体最近援引证监会和上海市政府高级官员言论称,中国离推出国际板越来越近。据部分媒体报道,国际板将a)以人民币为计价单位;b)要求公布季报,与A股类似;c)要求公司市值不少于人民币300亿元,发行前12个月净利润不少于人民币10亿元,发行前3年净利润总计不少于人民币30亿元。但报告预计在某些方面国际板的上市要求可能会比现行的A股规则更为灵活,以便接纳已经在别处上市的国际企业。例如目前A股规则限制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或董事在其它上市公司担任类似职位。
候选企业:红筹股、恒生指数成份股和大型跨国公司报告认为国际板的候选对象将侧重以下三类大盘股:1)红筹股企业;2)中国业务占重要地位的香港企业(大部分可能是恒生指数成份股);3)希望加强在中国的知名度的跨国公司。媒体已在报道中称一些企业有意在国际板上市,包括中海油、中移动、中信泰富、汇丰银行、长江实业、沃尔玛、通用电气、联合利华等。与红筹股企业相比,报告认为跨国公司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复杂性,原因在于目前其中国业务比重相对较小,且在适应本地上市规则方面存在更多挑战。尽管2007/2008年期间许多公司的股价在A股上市计划公布后上涨,但报告认为同样的情况现在可能不会再发生,因为:1)目前A-H股平均/市值加权溢价已经从2008年初的209%/127%缩水为78%/12%;2)一些行业(如银行和保险)的A股目前相对于H股存在折让;3)在某些情况下,国际板的上市可能会导致原始股发行/股本摊薄的问题;4)以往经验表明,证监会可能不会允许国际板IPO定价出现明显溢价。尽管如此,报告认为那些拥有稀缺价值的企业可能受益于国际板推出的相关消息,即目前商业模式在A股中不存在的企业,如一些世界知名品牌,或者高股息收益率的企业。
对A股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可能有限。鉴于负债和融资需求较低,报告认为国际板潜在上市企业的IPO规模可能为10亿至40亿美元。假设2011年底前有3-4家企业在国际板IPO,那么意味着总融资规模最高为人民币1,100亿元。与报告预计的2011年IPO规模和股权融资总规模(人民币4,700亿元/8,400亿元,不含国际板)相比,潜在影响可能较为有限。此外,如果市场依然疲弱,则IPO计划可能也会相应调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