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查看日志|返回日志列表

高考在即 西安高三班主任:疫情对学生的信心和耐心都是一种考验

2020-07-05 20:34

从教三十多年带过十多届高三,57岁的杨晖老师因学生的成就而欣慰、而开心,也因学生的放弃而痛心。他说,学生是社会的未来,他希望,社会对高考的关注能够转移到对孩子们成长每一天的关注,让他们养成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进而实现自己的理想,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多年高考:

从教30多年带过十多届高考生

最早一届学生已经40多岁了

57岁的杨晖是西安铁一中学高三年级主任、高级教师。从教30多年,他一共带了十多届高考生,目前仍在坚守高三,任高三班主任兼数学老师。

“最早的一届是1990年,那一届的毕业生如今已经40多岁,他们的孩子都上大学了。”杨晖说,他现在还和最早教的一些学生有联系,他们有的在国家电网上班,有的在西部证券上班,还有的在华为上班,有一个学生在上海开了公司,排在富人榜100多位,前几天杨晖还在电视节目《最强大脑》中看到了自己的学生赵金昊。

“每当这个时候我心里还是挺高兴的,这说明我教的还行,学生们都成为了对社会有用的人。”杨晖笑着说,老师其实只是一份工作,将孩子们从高一带到高三,有的甚至从初一开始就一直在铁一中就读,毕业就意味着分离,谁也不想分离。但是孩子们要成长、要为社会做贡献,每位老师都希望孩子们能够做得更好、飞得更高,“我们的能力不足以让他们实现更大的理想,所以我们就要把他们送到更好的平台,”杨晖说,看到孩子们有成就了,当老师的就会感到欣慰,这也是老师的价值所在。

今年高考:

疫情对学生的信心和耐心都是一种考验

预测今年高考题会比较稳定

杨晖介绍,带高三,不管是代课老师还是班主任,每天早上7点前必须到岗,今年受疫情影响,到校第一件事是量体温、查人数,哪个学生没到就要给家长打电话询问情况。随后按照正常的节奏上课、备课、改作业,一直忙到晚上7时许, 到家已经8时。老师们还要轮流上晚自习,每人每周轮一两次。

“其实还好,按计划工作就行了。”说起是否觉得压力大、累,杨晖觉得其实还好,虽然高三学业会比较紧张,但他会合理安排工作节奏,从来不会把工作带回家。

“倒是疫情影响,对这届考生的信心和耐心都是一种考验。”杨晖说,疫情居家的那段时间只要上好网课、做好学生工作就好,只是多了量体温、上报材料的工作。但是高考的延期对学生却是一种考验,“本来娃们都跑到终点了,这下又得再跑八圈。”杨晖说,这对孩子们的心理是一种考验,所以老师就要通过理想教育,多关注、多关心孩子。没办法开家长会,每个月都会通过腾讯会议的方式和家长在线交流,学习有计划了、孩子的理想更坚定了,也就分散了疫情的影响。

最近几天,学生们依然按照计划认真复习、查缺补漏,杨晖认为,今年的高考题目无论从考察方向,还是题型结构上都会比较稳定,同学们只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正常节奏应考即可,临考前要注意身体健康和饮食。

家长们则要做好服务工作,涉及高考的话题暂时不提,给学生准备好考试用品,做好后勤,让孩子尽力而为,等待花开。

考生的变化:

从“鲤鱼跳龙门”到注重个人兴趣和发展

需要加强传统文化和美德教育

带了这么多年高考,杨晖注意到一届届考生的变化和不同。

“20年前的高考是为了鲤鱼跳龙门,孩子们最大的愿望是不想当农民,现在温饱问题解决了,孩子们更注重自身的兴趣和发展。”杨晖说,社会在发展,考生对高考的认识和观念也不一样了。现在的学生日常除了学习,关注的东西更加全面,尤其关注社会问题,比如有的孩子通过调研写政协提案,这在过去根本不可能。而且学生和家长在选择大学和专业时也会更加注重个人的兴趣和发展,这都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但是让杨晖担忧的是,现在的孩子自控能力差、自我意识太强,家长过分关注孩子,只注重成绩,缺乏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有的家长给老师打电话还是偷偷的,不敢让孩子知道,怕孩子觉得是家长在告状。”杨晖说,这种过分关注和不敢批评让孩子不愿接受批评,也间接导致老师不敢管学生,对学生玩手机、打游戏等坏习惯无从下手。而且家长们只关注成绩不注重习惯和文明礼貌的培养,学生不懂礼貌、自我为中心,这在以后的发展中是非常不利的。作为老师,除了教育学生,还不得不承担起教育家长的责任。

社会关注的变化:

希望社会对高考的关注转移到对孩子成长每一天的关注

杨晖发现,社会对高考的关注随着政策导向也有一定的改变,以前大家都很关注高考状元,这几年有所减缓。

“过分炒作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但是也要关心支持他们,因为他们才是社会的未来。”杨晖说,开花可以早也可以晚,对学生的关注应注重实现自己的理想,而非只是高考一时的成败,没成为状元也没关系,只要在自己的位置上开花结果,为社会作贡献,就是一个有用的人。所以这种关注就应该从孩子们成长的每一天做起,关注他们的学习、健康和习惯。

杨晖说,以中学生抽烟喝酒进网吧为例,我们虽然有相关制度,但是执行和监管并不是很到位,导致网吧上网的大都是学生,学生打游戏荒废学业的比比皆是,这就需要社会的力量和支持。

家庭如何培养自己的孩子?杨晖认为,习惯是第一位的,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是基础,学习上则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作为父母,应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从小树立理想,继而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同时和老师建立联系、经常交流,毕竟老师在教育方面比家长更专业,可以在教育孩子上提出更好的建议。

令人痛心的现象:

最近两年有的孩子因为游戏上瘾不上学 老师家长压根没招

带了多年高三,最近两年出现的一种现象让杨晖感到痛心而无力。

“有的孩子因为玩游戏上瘾不上学了,老师和家长却无能为力。”杨晖说,这件事让老师和家长很受不了,“我们就是老猫和小猫,老猫就要教小猫逮耗子,但是他不愿意学了,我们怎么都没办法。”杨晖说,不上学可能意味着进入社会没有生存能力,当了这么多年老师以前很少遇到过这种情况,但这两年出现了,这将来可能会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杨晖发现,这些不上学的孩子十有八九是因为游戏和手机,相关部门在这方面的管控力度太小,社会舆论对老师的批评声音又太多,学生也会受这种舆论影响,很多老师想管却不敢管。

“其实很多老师都是把学生教好了,自己的娃反而学习不行,老师很多时候都是弱势群体。”杨晖说,他觉得社会舆论一定要正面引导,学校也要给老师“撑腰”,让老师有底气来管学生,因为他们承担的是培养人才的重担。

华商报记者 赵瑞利(华商报)

分享 56 次阅读 | 0 个评论

留下脚印

评论